巴勒斯坦現在是國家嗎,巴勒斯坦現在是國家嗎最新消息
如果您喜歡這篇作品,歡迎點擊右上方“關注”。感謝您的鼓勵與支持,希望能給您帶來舒適的閱讀體驗。
鳩占鵲巢?農夫與蛇?
5000枚轟炸,200多人死亡,1500多人受傷,巴勒斯坦武裝力量以突襲方式點燃了巴以沖突的戰火!
2023年10月,巴勒斯坦武裝“哈馬斯”突襲以色列,之后以色列集結軍隊,發狠要將襲擊者從地球抹去……
盡管以色列遭襲擊,但很多人還是反對它:巴勒斯坦人收留以色列人卻被其霸占了家。
有人稱中國歷史上也有類似記載,如西晉收留胡人后差點遭后者滅國。
那么,巴以沖突緣何而起,局勢又將如何演變呢?
巴勒斯坦地區包括加沙、以色列、約旦河西岸及約旦,曾何幾時,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都先后在這里生活過。
先是猶太人于公元前11世紀在此地建國,就是以色列王國。
這個以色列王國后來分裂為兩個小國,最后被羅馬人攻城掠地,滅了國。
從這之后,因不堪羅馬人的殘暴統治,猶太人舉行武裝起義,失敗后紛紛外逃,流落到世界各地。
到了7世紀,阿拉伯帝國成為強大帝國,巴勒斯坦成為其領土。
在阿拉伯帝國的統治下,當地居民開始信奉教,同時大批阿拉伯人涌入該地區定居。
盡管從16世紀開始,奧斯曼帝國接管了該地區,但當地的阿拉伯人卻一直在此居住。這些人的后代延續下來,就是現在的巴勒斯坦人。
而另一邊,離開巴勒斯坦達千年之久的猶太人一直流落他鄉,處境悲慘:他們在異地受盡了冷眼、歧視,甚至迫害。
他們覺得這種種遭遇都是因為失去了自己的家園。在這種情況下,越來越多的猶太人有了“復國”的念頭。
1897年,有心復國的猶太人聚在一起成立了復國組織。
而這個時候,巴勒斯坦人也開始想建立獨立國家,紛紛拿起武器跟奧斯曼帝國統治者進行斗爭。
一戰期間,英國領導人突然宣布尊重猶太人的訴求,支持其重返巴勒斯坦。
當時英國也算是“世界老大”,因此這番表態可謂是給了猶太復國派勇氣和決心。
果然,在此之后,猶太人一批又一批地進入巴勒斯坦,這些后到的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之間開始出現矛盾。而后情況持續惡化。
一戰結束后,巴勒斯坦成了英國的托管地。英國統治者為了平衡巴勒斯坦人的勢力,開始有意識地扶植猶太人。
到了二戰前夕,因為擔心德國把有猶太人居住地巴勒斯坦據為己有,英國又開始限制猶太人轉而扶植巴勒斯坦人。
英國在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之間左搖右擺的傾斜政策,更加深了兩者之間的矛盾。
類似的策略又被二戰之后的世界老大美國繼續使用——為了打壓阿拉伯國家的獨立運動,也為了擠壓日漸衰落的英國的勢力范圍,美國選擇扶植猶太人。
1947年,美國憑借其霸主地位,在聯合國強勢通過關于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分而治之的決議,這就是“兩國方案”。
這個決議受到猶太人的歡迎,他們在第二年高調宣布建國。
到這個時候,阿拉伯國家再也忍不了了,本來巴勒斯坦人已經被迫收留了很多猶太人,現在竟然還要叫巴勒斯坦人讓出一半以上的土地給猶太人建國!是可忍熟不可忍!
于是,氣不過的阿拉伯國家決定用武力阻止聯合國決議的實施。
阿拉伯國家已經明確告知,他們不會任由猶太人霸道胡來,他們會聯合起來用武力阻止。
這意思很明顯:猶太人敢干,他們就敢打。但美國毫不理會,是鐵了心要支持猶太人建國。
有了美國這個世界老大的支持,猶太人也有恃無恐了,他們真的干了。
既然警告不行,那就打吧。阿拉伯國家也真的開打了。中東戰爭由此爆發。
從1948年到1982年,除了不計其數的小沖突,雙方前前后后一共打了5次大戰。戰后,阿拉伯國家不僅沒能阻止以方行動,反而使得巴勒斯坦人失去了更多的土地。
前兩次戰爭之后,以色列基本拿下了聯合國協議中劃定的領土。
從第三次戰爭開始,以色列突破聯合國劃定的“紅線”,又逐步吃掉了幾乎整個巴勒斯坦。而在此過程中,大量巴勒斯坦人成為難民,流落到世界各地。
失去家園該怎么辦?奪回來!這正是巴勒斯坦人之后在做的。
1960年代,巴勒斯坦人成立了解放組織,人稱“巴解組織”,它開始成為巴勒斯坦人權利訴求的合法代表。
成立之初,巴解組織主要訴諸于武裝斗爭,但成效不大。
1970年代之后,巴解組織開始采取雙向并舉策略:一邊采取武力,一邊尋求政治和外交途徑爭取世界的同情。
在第五次中東戰爭之后,巴解組織基本接受了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存在的現實,宣布同意回到聯合國決議的“兩國方案”,實現中東和平。
到了海灣戰爭之后,美國控制了整個中東的局勢,它開始積極推進巴以和談。
但和談進程由于恐襲頻發而一度中斷,后來又因國際和地區局勢不斷變化而陷入“重啟—擱淺”的死循環。
尤其是阿拉伯國家有了以本國利益為重的念頭之后,和談的推進顯得動力不足了。
伴隨著和談按鈕不斷地開了關,巴以之間雖然小的沖突、摩擦一直不斷,但也逐漸淡出了世界的焦點位置。
在這個過程中,巴解組織逐漸變得溫和,其斗爭性越來越弱。于是,一些激進組織紛紛出現,其中“哈馬斯”組織逐漸做大,成為武裝斗爭的主要力量。
2023年10月,哈馬斯首次成功實施對以色列的一定規模的突襲,抓了以方士兵和百姓,扔了5000枚,造成1700多人傷亡,讓以色列一時應付不及。
對此,有人分析,哈馬斯的行動是巴勒斯坦方面對巴以問題被日益邊緣化的一種絕望反應,它以極端的方式提醒世界:不要忘了巴勒斯坦人民的苦難。
而更多人是疑惑:巴以沖突啥時候能徹底停止?
雖然以色列在最近這次巴以沖突中遭遇襲擊,但很多人還是反對以色列。比如在國內,對于以色列蠶食巴勒斯坦致使巴勒斯坦人失去家園的行為,就有很多人不恥。
甚至還有人搬出中國歷史,稱巴勒斯坦的經歷在中國歷史上已經上演過,比如西晉收留胡人后差點遭后者滅國,唐朝收留的粟特人舉起反唐大旗。
但嚴格說起來,巴勒斯坦的情況還是不太一樣的。巴勒斯坦人建立名副其實的國家,也就是巴以和談的推進,其阻礙因素主要有幾個方面。
其一是談判的核心內容無法達成共識。這其中爭執最激烈的兩個是耶路撒冷歸屬和難民處置。
以色列單方面獨占宗教圣地耶路撒冷,以及拒絕難民回歸巴勒斯坦,這兩個操作都讓巴勒斯坦方面無法接受。
此外,邊界劃定等也一直未有雙方都認可的結論。
其二是以色列后來拒絕接受“兩國方案”。
5次中東戰爭之后,以色列幾乎吃掉了整個巴勒斯坦,它對聯合國決議的態度也由完全支持到拒絕接受。也就是說,已經吃掉的土地,以色列不想再吐出來了。
尤其是2009年以來,以色列由政治“鷹派”領導人執政,對巴以問題越來越強硬,不斷擠壓巴勒斯坦人的生存空間,利用圍堵、封鎖等手段把巴勒斯坦人聚集的加沙變成了一座“露天監獄”。
以色列這種不人道的做法也對其國家形象產生了極為負面的影響。
其三是巴勒斯坦的公認合法權力機構,也就是巴解組織,無法完全掌控局勢。
它既無法將其他激進組織統一到和談的立場上,也無力改變以色列和歐美國家將激進組織列為恐怖組織并對其打擊的立場,更不要說協調早已各懷心思的阿拉伯國家。
其四是美國的介入。美國在世界一家獨大之后,中東的局勢走向都在美國心意。
而對美國來說,以色列是其在中東的關鍵“棋子”,偏袒以色列是其既定戰略,這在最近這次沖突中也可以看得分明,而這個情況在短期內基本不會改變。
而美國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表面態度。
不要說阿拉伯國家中沙特等國與美國走得很近,就連吃了虧的巴勒斯坦人也一直寄希望于美國的調解。這是當前的國際現實。
由上可知,巴以和解可謂是困難重重,短期內看不到可能的跡象。
巴以沖突還在持續,其結果和影響還有待觀察。目前,巴林、阿聯酋等一部分阿拉伯國家已經跟以色列實現關系正常化了,沙特也朝著這個方向走。本次沖突對此有何影響值得關注。
對于巴以問題,中國也是一直勸和促談,力促早日實現中東和平。愿中東和平,愿世界和平,為中國點贊!
- 作者:本草綱目
- 編輯:夜雨聲煩
- 參考文獻:
- 1.賀雅琴.論巴勒斯坦建國問題[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4(05):127-129.
- 2.錢小巖,潘寅茹. 哈馬斯潛行出擊 巴以沖突驟然滑向戰爭[N]. 第一財經日報,2023-10-09(A01).
- 3.巴以沖突傷亡人數持續增加 多國加大外交努力防局勢升級[N]. 新華每日電訊,2023-10-13(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