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條約允許外國駐兵、允許外國在華駐兵是哪個條約
近日,美日印澳四國領導人在東京舉行“四方安全會談”,會后四國發表了一份聯合聲明,誓言“堅定地致力于建設一個具有包容性和彈性的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聲明強調了“基于海洋規則的秩序面臨的挑戰,包括在東海和南海”——這兩個海域長期以來一直存在爭議,許多國家的領土主張重疊。
聲明中雖然沒有點明中國,但是顯然所有指向都是針對中國的,因為稱中國對南海諸島擁有主權;中國基于南海諸島主權擁有內水、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中國在南海擁有歷史性權利。而在東海,中國稱擁有的主權。近年來,美國重申了在外國進攻時保衛這些島嶼的承諾。
其實,美日印澳早些年就建立了伙伴關系,但一直以來都十分松散,且在2008年基本分崩離析。不過,鑒于近些年來中國在各方面發展迅速,于是美國牽頭,在2017年重新將其他三國拉攏到一起,并不斷聯合行動。
這四國結合到一起,雖不是一個正式的軍事聯盟,但其成員間卻存在著除“四方安全協議”之外的其他聯盟協議,而這一點中國不得不警惕。
美日兩國間最重要的是《美日共同安全條約》,該文件在1951年9月8日與正式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舊金山條約》同時簽署。
1951 年 9 月 8 日,日本首相吉田茂在舊金山與美國簽署雙邊安全條約
美國外交關系委員會稱,美日協定是“幾十年來美國在東亞安全政策的基石”。該條約第四條承諾美軍保衛日本領土,日本保衛其領土內的美軍。
目前,有超過6萬名美國軍人和國防部文職人員駐扎在日本,比其他任何國家都多。
澳大利亞與美國還共享共同防御條約。1951年,澳大利亞、新西蘭與美國共同簽署了《澳大利亞、新西蘭和美國安全條約》,不過,目前美國和新西蘭不再通過該條約建立安全關系,但美澳之間的聯系依然牢固,堪培拉甚至援引其防御條款來幫助美國應對2001年9月11日對美國的恐怖襲擊。
目前,澳大利亞駐華盛頓大使館稱,有500名澳大利亞國防人員駐扎在美國,而美國海軍陸戰隊則駐扎在澳大利亞北部的達爾文。
今年1月,澳大利亞和日本簽署了“互惠準入協議”,簡化了兩國軍隊使用彼此設施并加強聯合演習和訓練的程序。該協議以2007年的聯合安全聲明為基礎。根據該聲明,兩國開展聯合防御演習,并同意在海上和航空安全以及反恐等領域開展合作。
2020年,印度和澳大利亞建立了“全面戰略伙伴關系”。該協議的第四部分稱,“雙方同意通過擴大軍事演習和接觸活動的范圍和復雜性來繼續深化和擴大防務合作,以發展新的解決共同安全挑戰的方法。”
2020年,印度和日本簽署了《相互提供物資和服務協議》,這使得兩國軍隊更容易在聯合努力享后勤。
近年來,美國和印度一直在建立更牢固的關系。今年早些時候在華盛頓舉行的國防部長會議上,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宣布了一項新的“太空合作協議”,深化網絡空間合作并擴大“所有作戰領域的信息共享伙伴關系”。
美日印澳四國近來越來越密切,但各國卻也有自己的小心思。
拜登在“四方安全會談”的記者會上稱,俄烏戰爭不僅僅是一個歐洲問題,更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分析認為,這是在向印度施壓。直到現在,印度也沒有跟隨美西方腳步,對俄進行譴責或實施制裁。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則表示,“四方機制”不應允許類似俄烏沖突發生在“印太”地區。意指不會允許中國大陸武力。
澳大利亞新任總理阿爾巴尼斯則說,氣候變化是太平洋地勢低洼島嶼國家在經濟與安全上的重大挑戰。中國已經在這個地區擴張影響力。
看來,每個國家的側重點各不相同。不過,“四方機制”說白了是這四國想在安全上進行聯手,再加上國與國間的其他安全協議,中國小心為上是必要的。(井上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