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貿易組織前身叫什么、世界貿易組織前身叫啥
世界貿易組織是多邊主義的重要支柱,是全球經濟治理的重要舞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短短20余年間,我國成為全球第一貨物貿易大國、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對全球經濟增長作出重要貢獻。
環球資訊廣播特別策劃《開放合作 命運與共》,為您講述“入世”二十余載,中國與全球共享發展新機遇。
“內外資一視同仁”
“2001年以前,訂單進入中國市場,基本上沒什么規模。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通過這個契機,公司開始在北京、天津成立分公司,業務增長了20倍。”
“現在限制越來越少,外資企業也好,本地的企業也好,都被一視同仁。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改變。內資企業做的東西,很大一部分我們外資企業照樣能做。”
這是外資企業在華的真切體會。
自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涌入”中國分享市場機遇;不少企業將地區總部和研發中心設在中國;一系列外資大項目在中國接連落地……
二十多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積極履行“入世”承諾,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關稅總水平由“入世”前的15.3%大幅降至7.5%以下,遠低于入世承諾的10%,更低于其他主要新興經濟體。
“中國正成為世界服務供需中心”
在不久前舉行的2023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波蘭專利律師協會會長莊羅塔“收獲滿滿”。
“我們簽署了一項合作協議,這是我想分享的最好的消息。因為協議不僅可以促進我們組織之間的知識共享,還可以為中國和波蘭在市場上實體的運營提供幫助。”
自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我國服務業市場不斷開放。世貿組織總干事奧孔喬-伊維拉在服貿會期間透露,中國占世界服務貿易的份額從2.4%增加到6.5%,是世界第四大服務出口國和第二大服務進口國,正成為世界服務供需中心。
入世后的中國,不斷優化市場營商環境,市場吸引力也越來越大。如今,中國一般制造業領域已實現全面開放,自貿試驗區負面清單制造業條目全面清零。
在上海自貿區經營的跨國公司沃爾沃建筑設備,不僅是自貿區制度創新的參與者,更是受益者。2018年,該企業借助自貿區制度創新,解決了離岸貿易難題,彌補了企業業務短板,也推動了企業總部2020年落戶上海。
企業總裁托馬斯?庫塔說:“我認為,自貿試驗區體現出的開放與合作是相當好的。沒有自貿試驗區,我們開展的業務、發展的程度,就不會像現在這般好。”
“中國經濟持續恢復將為世界經濟增長作出貢獻”
加入世貿組織不僅激活了我國自身發展的澎湃春潮,也激活了世界經濟的一池春水。
短短20余年間,我國貨物貿易總額增長了11倍,成為全球第一貨物貿易大國、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對全球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近30%。我國同世界貿易組織的關系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從國際經貿規則的被動接受者和主動接軌者,逐步成長為重要參與者。
世貿組織總干事奧孔喬-伊維拉表示,對其他世貿組織成員來說,中國入世意味著與一個龐大且快速增長的經濟體建立更加可預測和互利的貿易關系。
“中國已成為全球貿易一體化如何推動增長和發展的教科書式的案例。中國的經濟崛起讓無數人擺脫了貧困,不僅是中國國內的民眾,還有中國的發展中國家貿易伙伴的民眾。”
今年以來,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外部環境嚴峻復雜,但中國經濟持續恢復,總體回升向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曾指出,雖然國際經濟社會充滿挑戰,但中國經濟的持續恢復將為世界經濟增長作出貢獻。
“中國經濟的恢復和反彈,意味著在2023年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貢獻將達到1/3,甚至超過1/3。我們的分析表明,中國GDP每增長1%,就會推動亞洲國家經濟增長0.3%。中國的恢復現在非常穩固,而且有非常強勁的動能。”
近期,為了應對全球貿易投資的持續低迷,我國還出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舉措,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
中國貿促會發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中國外資營商環境調研報告》顯示,近九成受訪外資企業對在華獲取經營場所、納稅、市場準入、跨境貿易、促進市場競爭等指標評價“滿意”以上;超九成受訪外資企業對2022年四季度以來出臺的外資政策評價“滿意”以上。
今年前8個月,中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3154家,同比增長33%……
一系列數據,展現出外資企業對中國市場前景和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
如今,中國已站在推動高水平開放的新起點上。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不斷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更好惠及各國人民。新起點、新愿景、新行動,以開放促合作、以合作謀發展,中國發出開放、合作、共贏的時代強音。
記者丨魏宇晨
簽審丨李 琳
監制|蔡耀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