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發展過程4個階段、俄烏戰爭爆發原因
不知不覺,俄烏戰爭已經打了14個月,整整420天了!
那么,戰爭最終結局會是怎樣的呢?
目前,國際輿論場仍在爭論不休,特別是簡中網兩派爭議非常大。但是就整個局勢而言,已經悄然發生重磅變化,持長期對峙觀點的人越來越多了。
而以小編來看,目前戰爭進入了戰略相峙階段。待到俄羅斯全面控制頓巴斯之后,俄羅斯就將進入防守反擊階段。
不出意外,烏克蘭已無法贏得戰爭了,而這個夏天就能基本看清整個戰爭走勢了。
目前來看,俄烏局勢至少發生五大變化,這些變化表明烏克蘭外部支持正在遭遇嚴峻考驗,尤其是要考慮到現今時代絕非二戰那會兒,和平仍是主流。
變化一,美國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的呼吁盡快結束沖突的聲音。
并且,這些聲源的份量并不低。近一個月以來,不僅美國20名議員直接喊出:最符合美國利益和烏克蘭人民利益的方法是促成談判。
甚至就連美國《蘭德智庫》、《外交政策》、《國家利益》等對美國外交有著重大影響力的知名機構都給出了重大論斷:
即長期戰爭并不是外界想象那樣是利于美國利益的。
變化二,世界諸多大國已經達成共識:避免戰爭外溢,盡快結束沖突
自沖突步入第二周年以來,明顯感受到:世界對于和平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期盼。
從中俄聯合聲明、中法聯合聲明再到中巴聯合聲明,無不折射出,國際社會已經達成了共識了,那就是要:管控烏克蘭危機,避免戰爭升級、沖突外溢,要盡快結束沖突。
更重要有是在人類即將徹底走出新冠的當下,世界盼望經濟重啟與發展。這并不是一個戰爭時代。烏克蘭民眾同樣期盼早日迎來和平。
這就是大勢,它遏制了美國、烏克蘭和俄羅斯升級戰爭的想法。
而在這種大背景下,烏克蘭希望美歐加大軍援,其實幾乎是不實現的。比如截止目前,關于F-16戰斗機仍是沒有蹤影。
4月23日,美國最高將領,米利將軍就對外表示:美國給不了烏克蘭靈丹妙藥。至于被兩次追問美國是否會改變想法向烏克蘭提供F-16戰斗機時,其反復強調:構建烏克蘭地面防空的重要性,但訓練飛行員需要很長時間。
換言之,如果烏克蘭無法主要憑借自身力量打敗俄羅斯,那么,它幾乎就不可能贏得戰爭。
變化三,法國和馬克龍尋求歐洲戰略自主,是非常認真的。
美國和法國之間的博弈和裂痕已經產生。而在烏克蘭問題上,歐洲將在尋求戰略自主與深受美國挾制之間艱難前行,對烏軍援注定無法讓烏克蘭稱心如意。
可以說,盡管烏克蘭和美國對馬克龍的不過度介入烏克蘭危機的觀點大加駁斥,但無法阻止歐洲開啟加強戰略自主的之路。而這勢必打破美國將歐洲老牌帝國拖入戰爭深淵的謀算,進而影響對烏克蘭的支持力度。
換言之,烏克蘭指望歐洲站在第一線對抗俄羅斯是不現實的。
此外,據西班牙《國家報》報道稱,谷物危機使東歐對烏克蘭的無條件支持出現裂痕。報道指出,自俄烏沖突以來,波蘭一直領導著對基輔的軍事、后勤和人道主義援助,但它現在明顯釋放出一個信號:在經濟這個關鍵領域,對烏克蘭的支持存在上限。
變化五,俄羅斯外部環境其實是在轉好。
最近一個月以來,不僅中東開啟和解潮,南美同樣高舉獨立自主旗幟。更重要的是,過去一年多,美國種種霸道行徑,讓歐佩克+、上合組織以及東盟等等對它有了更多警惕,進而導致美國則在維護美元霸權、軍事霸權、石油霸權上越發乏力。至于有觀點認為俄烏沖突使得北約和G7加強合作,這不否認,但問題是這些對俄羅斯而言,這其實早有預料。
因此,整體來看,俄羅斯的外部環境不是在變差,相反其實是轉好。絕非某些人簡單的認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甚至,現在已經可以下一個論斷:烏克蘭越是深度依賴美國,就打不贏這場戰爭。
變化五,烏克蘭當局也已經有了保留實力的想法。
自沖突正式步入一周年,澤連斯基當局就對美西的態度已經發生微妙的變化,不僅多次對西方鼓動的南部攻勢采取拖延計,反而開始尋求快速加入北約。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澤連斯基公開對美國喊話:如果烏克蘭輸掉戰爭,那么,美國人將不得不將他們的孩子送上戰場。
而烏外長庫列巴則開始憂慮一旦烏克蘭反攻失利,西方將強逼烏克蘭低頭,簽署3.0版本的明斯克協議。
甚至就連美國智庫最近開始出了這樣的觀點:美國可以盡快結束沖突,然后再繼續武裝和培訓烏克蘭。這樣的好處是可以給美西更多的準備時間。
此外,烏克蘭內部問題也很嚴重。最近一段時間,烏克蘭前總理、前總統顧問等都深刻揭示了烏克蘭內部存在深刻的矛盾。最主要的是,此前烏克蘭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委婉地表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主張和談,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趨勢。
因此,種種跡象都在表明,烏克蘭當局不得不考慮保留實力。
自沖突以來,相比俄羅斯,烏克蘭最大的優勢,其實是國際道義。
然而,遺憾的是,烏克蘭并沒有很好地利用并放大這種優勢。
簡單來說,過于高調、強勢的輿論宣傳沖淡了國際社會對于烏克蘭身為弱者的同情;
過早地發動了大反攻,不僅消耗了大量有生力量,而且打醒俄羅斯,讓俄羅斯順利地推動四州入俄,宣布了局部動員,這是打草驚蛇。
更重要的是,還暴露出烏克蘭當局的致命短板:為了美國中期選舉,提前發動大反攻,極大地沖淡了外界對于烏克蘭戰爭的正義性的關注。而長期堅守巴赫穆特則讓人看到烏克蘭當局過于重視國際觀瞻,也就是政治影響。
此外,烏克蘭軍隊中的大量標識和言行也降低世人的普遍好感。而且沖突以來,盡管烏克蘭在反攻中收復大量領土,但并沒有很好約束烏軍善待這些地區的民眾。特別是沖突以來,烏東與烏中、烏西的隔閡不是快速彌合,相反是在加深。當然,這與俄羅斯大力經營馬里烏波爾以及這些地區大多講俄語且俄羅斯族占比較高有關。
再加上,冒然間接承認攻擊克里米亞大橋,導致俄羅斯順理成章發動了針對烏克蘭能源設施的大規模空襲。
總之,相比俄羅斯在戰略上的步步為營、后發制人,烏克蘭則顯得缺乏長遠戰略。似乎最主要的戰略就是:等美援。
截止目前,從正面戰場來看,俄烏雙方都給人感覺是打不動了。
總的來說,今年的戰線很可能是變化不大的。
俄羅斯遲遲沒有發動總攻,也沒有進行二次動員,更因為多個世界大國要求管控危機,盡快結束沖突,因此俄羅斯實際上早已定下穩扎穩打的戰略,以殲滅烏克蘭有生力量為主要作戰任務。
不難預見,今年俄羅斯最多可能將止步頓巴斯。并且,其大概率將在全面控制頓巴斯后就會正式轉為防守反擊、以逸待勞。而這其實已有跡象,現今俄羅斯已在整個交戰前線構建上千公里的防線。
而烏克蘭方面,因為戰情遮擋,外界對烏克蘭內部的情況認識不足,這導致了外界可能高估了美國對烏克蘭的掌控力,并低估戰爭對烏克蘭政局的巨大壓力。
目前,烏克蘭面臨彈藥不足、進攻武器不足以及精銳老兵不足的困境,這些關鍵因素不足以支撐烏克蘭發起聲勢浩大的反攻。而且,現在俄軍兵力不足的短板已經補齊,防御工事完備,還掌握制空權,烏克蘭幾乎不可能復制去年的反攻戰術和戰爭成果。
甚至可以判斷:烏克蘭大反攻一定會有,但很可能是雷聲大雨點小。
此外,烏克蘭還要提防俄羅斯可能會看準時機發動全面進攻或是烏東大攻勢。進而讓戰爭變成“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長期消耗戰。而以烏克蘭現有軍事潛力看:一旦烏軍在大規模反攻中損失慘重,那么后果將極為嚴重。
因此,在正面戰場上,雙方仍會保持大體的僵持態勢。
真正的較量反而是國際層面的較量,主要是俄烏美歐四方的激烈的戰略博弈。
總體來看,俄烏雙方都在實戰中成長,雙方都有不小的余力。因此,沖突大概率不會在今年結束,大概率要等到2024年,甚至是更長。
戰爭結局最有可能仍如70年前的戰事。總的說,美國盡管掌控著和平鑰匙,但它戰爭結局已經脫離它的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