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的真正原因_俄烏戰爭爆發根本原因
誰也沒有料想到,俄烏最終真的兵戎相見。在演變成全面戰爭前,烏克蘭民眾甚至斷言:兩家本是同根生,西方國家瞎起哄,政客們只只是打打嘴仗,不會真的爆發全面戰爭。然而,烏克蘭的富人們卻很雞賊,前100名富豪跑路了96個。
現實,給烏克蘭普通老百姓狠狠上了一課。很多人也鬧不明白了,怎么就真的打起來了。當然,此事還得從長計議。
1945年9月2日,蘇聯宣布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世界格局也在此刻出現了新的轉變,逐漸轉變為兩極分化。所謂兩極分化,其意思可以理解為美國與蘇聯之間(也是社會主義陣營與資本主義陣營),要為世界第一展開了較量。
在這一期間,出現了美蘇冷戰的情況,而美國也在冷戰期間衍生出了北約軍事組織。蘇聯也不甘示弱,同樣建立起了華約。此時,蘇聯中最大的兩個地域烏克蘭以及俄羅斯都是華約成員之一。
可以說自蘇聯時期,雙方是親如手足的兄弟,同時也有著共同的敵人。但隨著蘇聯解體,烏克蘭與俄羅斯同時承接了蘇聯大量的軍事、工業設施,宣布獨立,我們總是看到兩國關系逐漸惡化,甚至在2月中旬大打出手。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讓兩個曾經親如兄弟的國家如此鬧翻臉的呢?這個原因,終于找到了。
宗教信仰,矛盾積怨
烏克蘭是一個非常尷尬的國家,從歷史的角度來說,烏克蘭身處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是典型的兵家必爭之地,也就是說烏克蘭由于本身的位置,已經奠定了它未來必定要被強國所欺負的尷尬境地。
在13-15世紀開始,烏克蘭就飽受蒙古族的欺負,甚至出現了火燒基輔城的恥辱時刻,烏克蘭信仰的中心不斷地進行東移,逐漸走向莫斯科。這也就是說,從宗教信仰上來看,目前莫斯科聲稱自己是中心,烏克蘭對此是非常不滿的。
但是即使不滿,也不能解決自己確實不如東邊俄羅斯強大的事實。并且雙方并不是因為這一點點宗教原因就造成了極大的矛盾。更重要的是從一戰開始,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就出現了許多矛盾。
首先在1654年,烏克蘭被波蘭-立陶宛聯邦打得頭破血流時,與莫斯科簽訂了結盟條約,開始成為了俄羅斯的一員。但是大國之間的交易是非常注重利益的,在莫斯科與烏克蘭打了幾年后,莫斯科義無反顧地瓜分了烏克蘭的領土。
烏克蘭從此就徹底失去了主權,成為了俄羅斯的附屬國,這讓烏克蘭人民非常憤怒。波蘭-立陶宛聯邦花謝之后,更有意思的事情發生了!由于當時莫斯科與波蘭瓜分了烏克蘭的領土,波蘭-立陶宛聯邦凋零后,波蘭瓜分烏克蘭的這部分領土并沒有回到烏克蘭手里,而是來到了奧地利帝國的手中。
隨后一戰爆發,奧地利帝國作為俄國的敵對國,烏克蘭成為了最為尷尬的國家,因為有一半的烏克蘭人在奧地利那邊,雙方不得不因為大國的利益兄弟相殘。這讓烏克蘭對俄羅斯一直以來都有著很深的積怨。
隨后蘇聯成立,烏克蘭被硬拉進蘇聯的版圖,同時世界也發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時期,烏克蘭又因為接壤俄羅斯,其距離莫斯科不過600公里,成為了兵家必爭之地,于是蘇德之間在此大打出手。雙方在烏克蘭均損失慘重,而烏克蘭更是損失掉了無數物資、人口以及軍民用設施。
可以說烏克蘭自此之后一蹶不振,但好在的是,畢竟身后靠著蘇聯這棵大樹。但近代時期發生的一件事,徹底讓烏克蘭有了獨立的心-切爾諾貝利事件。當年蘇聯建立核發電站,選擇在烏克蘭建立切爾諾貝利核電站。
1986年切爾諾貝利事件爆發,烏克蘭受到了不可彌補的損失。結合以往宗教信仰、被欺負的一切歷史因素,最終烏克蘭在1991年選擇獨立,并且將此前一切的怨恨都歸結于同樣從蘇聯解體出來的俄羅斯身上。
這讓兩國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激烈,當然,如果是宗教以及積怨的問題,還不能是兩人徹底鬧翻臉的原因,地理因素,才是兩國最大的矛盾點。
地理因素,兵家必爭
如果說烏克蘭獨立是俄羅斯不可容忍的一件事,那么當年1991年,蘇聯解體之前或蘇聯解體之初,俄羅斯不會放任烏克蘭問題,成為一個現如今不可收拾的局面。這也就是說,從根本上來說烏克蘭的獨立對于俄羅斯是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
然而俄羅斯最忌憚的,就是烏克蘭加入到北約組織。北約作為冷戰時期的產物,從目前的世界局勢來說,應當早已被取消掉。然而至今為止,美國并沒有想要取消掉北約。隨著烏克蘭身邊的各個國家都加入到北約,烏克蘭也需要一個強大的靠山,就想要加入到北約當中。
這一點是俄羅斯不能容忍的,烏克蘭一旦加入到北約,也就是說美國駐軍進入烏克蘭,烏克蘭東部與俄羅斯直接接壤,并且烏克蘭東部距離莫斯科首都僅600公里。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對于大國來說,如果沒有一個安全的戰略緩沖地區,那么它就要時刻飽受戰爭威脅。
要知道當年為什么德國在閃擊波蘭后,迅速進入蘇聯境內發動閃電戰,但最終沒能完成閃擊,被蘇聯活活拖死在了蘇聯國境中。這就是戰略緩沖的作用,只要有足夠的戰略緩沖地區,事實上可以爭取到非常多反擊時間。
所以,烏克蘭想要進入北約,這是俄羅斯無論如何也不能容忍的,他們寧可冒天下之大不宜占領烏克蘭,遭受美國制裁,也不能對烏克蘭進入北約坐視不理。隨著現在北約東擴越來越大,俄羅斯可以說已經是忍無可忍了。
雖然俄羅斯一開始對待美國比較軟弱,但現在的局勢不得不讓他們硬氣起來。東擴的北約給予他們的戰略緩沖地區越來越少,俄羅斯必然重視這個問題。除了戰略緩沖區問題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點,那就是俄羅斯的王牌部隊,黑海艦隊了。
克里米亞,黑海關卡
黑海艦隊自蘇聯時期就是讓他們引以為傲的王牌部隊,蘇聯解體后,烏克蘭與俄羅斯都想擁有黑海艦隊,但最終,黑海艦隊的所有權還是歸于俄羅斯。而黑海艦隊的基地就在克里米亞地區。
克里米亞在蘇聯時期是已經成為了烏克蘭的一部分,當時作為統一體系下的國家,親兄弟誰拿到手里其實都一樣,但現在卻出現了大問題,蘇聯解體之后,克里米亞地區就成了烏克蘭的領土。同時克里米亞是黑海艦隊非常重要的出海口,克里米亞的歸屬權就非常的重要。
從當地的民眾來看,克里米亞地區大部分是俄羅斯人,他們希望回到俄羅斯的懷抱,然而烏克蘭自然不愿意克里米亞地區回歸到俄羅斯。但俄羅斯太明白黑海艦隊的重要性了,他必須要打開黑海艦隊的出海口。只有拿下克里米亞,才能打通黑海艦隊在歐洲和亞洲的聯系。
假如說如果美國占領了克里米亞地區,在克里米亞地區將第三艦隊調往,黑海艦隊將徹底失去其作戰價值。美國可以盡情地在黑海地區封鎖俄羅斯艦隊,到這個時候,黑海這個俄羅斯的后花園,就成為了美國酣睡的臥榻,讓俄羅斯如鯁在喉。
所以,這也是為什么俄羅斯,必須要頂著所謂歐美國家的經濟制裁,也要對克里米亞地區收復。如果克里米亞地區不收復,俄羅斯將無法控制中東地區,同時也無法像歐亞大陸進行廣泛控制。
現在俄羅斯與敘利亞、伊朗之間有著許多千絲萬縷的關系,這一切都依仗黑海艦隊還可以從黑海出來。這才讓俄羅斯可以在全球范圍內,依舊是一個非常有影響力的大國。所以,俄羅斯無論如何也不能坐視烏克蘭成為美國控制的北約一分子。
可以說,目前大國的博弈將地緣政治看得越來越重要,北約無限的東擴,逐漸傷害到了俄羅斯的利益。從以往俄羅斯的態度來看,烏克蘭地區是烏克蘭自身控制還是俄羅斯來控制實際上并沒有太多的關系,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烏克蘭不能是美國的小弟。只有這樣,俄羅斯基本的國土安全才能有保障,這一點也是俄羅斯的底線了。
而反觀我國來說,看完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的地緣政治問題后,不得不說我國當年抗美援朝的決策是多么的明志。如果放任美國占領朝鮮半島,中國的邊境線將面臨怎樣難以想象的防守難度。
要知道鴨綠江雖然是一條江,然而從鴨綠江大橋上來看,甚至當地居民游泳都能游過去,可見江水之淺以及距離之短。用《亮劍》中李云龍說的那句話來形容就是,美國的已經頂到了我國的鼻子尖上了。
俄羅斯就如同這樣的境遇,可以說有過之而無不及。北約東擴到如今,已經讓俄羅斯壓力倍增,美國的已經可以說刺進了俄羅斯的身體,俄羅斯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來進行反擊。
結語
越是大國越是注重戰略縱深問題,因為這關乎到國家的生死存亡。用軍事學家的一句話來說,一個大國沒有超長的戰略縱深,那么他時刻要飽受安全問題。這也就是俄羅斯為什么與烏克蘭本是同根生,卻又要相愛相殺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