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慕尼黑每年有哪些展會、德國慕尼黑展覽會
2023年9月4日到10日,慕尼展在德國舉行。展會上除了德國本土品牌之外,大多數是中國品牌,尤其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
在展會上,德國總理舒爾茨表示,將要對德國電動車行業進行幾千億的補貼。我想應該是中國汽車品牌的優秀品質,給舒爾茨上了生動的一課。他才會做出如此“迅速”的反應,畢竟中國新能源的發展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
相對于特斯拉在幾年前來到中國,德國這次反應確實是遲鈍了3到4年時間以上。
以前我們都是向歐洲學習,但這次車展確實是歐洲人被上了一節耳目一新的新能源課。
不過不得不說,相對于下面這位大人物而言,舒爾茨的反應還算理性(或許和德國人的嚴謹理念有關系),畢竟舒爾茨沒有揚言拿起武器找中國人干一仗。
而另一位德國人——歐盟委員會主席——我們的馮德萊恩女士比舒爾茨而言,反應更加遲鈍,且沒有體現出德國人應有的理性品質,這是不是和她的國籍產生變化有關呢?畢竟沒有聽過美國人以嚴謹理性著稱啊。
在慕尼展結束三天后,馮德萊恩才宣布對中國電動車進行調查。而會展期間舒爾茨就做出了回應并提出了應對措施。不知道是馮女士反應真的遲鈍?還是因為歐盟比較尾大不調了?
總之,就是我們把好的產品送到了歐洲人的面前,參加了一次優秀的全球汽車展覽會,這個展會歷史由來已久,且不是我們主導發起的。
馮德萊恩就揚言要對我們進行反補貼調查。我們的新能源汽車早已出海,例如英國早就進口了比亞迪的新能源大巴,而恰在這個全球知名汽車展后宣布調查我們的電動車行業。
難道是我們帶著先進的產品去國外參加他們舉辦的展覽會錯了?
難道只有歐美才可以帶著先進的的產品和技術去世界各地展覽?
怎么總有一種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即視感呢?
歐洲人的勝負欲在作怪?還是他看不得在一場比賽中,自己落在別人后面?
哦,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我兩個月前寫的文章。當時我的觀點是,成吉思汗當年率蒙古鐵騎剛踏足西歐就鎩羽而歸。而800年以后的今天,比亞迪一款出口車型已經遠銷海外,包括歐洲。這款車型雖然在歐洲叫做aito,但是他在國內的本名叫做“元”。
當時我的文章中說,不得不佩服比亞迪的文化內涵。當年蒙古做不到的事情,我們一款命名為“元”的汽車做到了。
這也許才是馮德萊恩感到畏懼,而對我們展開調查的根本原因吧。
骨子里對蒙古鐵騎的懼怕,和對我們華夏的猜疑,讓他應激地展開了抵抗。而其實我們僅僅是一款汽車產品而已, 就如同當年大眾汽車橫嫂全球一樣。
難道不一樣嗎?一樣嗎?不一樣嗎?
打住。細思極恐!可能當年大眾汽車銷往中國和全球,也是有不一樣的背景內涵吧,只是他們的政客們不敢坦坦蕩蕩的講出來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