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埃及地圖中文版;以色列和埃及接壤嗎
長達兩千年的時間里,猶太人始終是一個四處流浪的民族,正因沒有自己的國家,猶太民族在多次排猶運動中飽受磨難。從十九世紀末期到二十世紀中葉,猶太復國主義團體不斷為以色列的重建而四處選址,其中包括非洲的烏干達、印度洋上的馬達加斯加、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亞、中東的西奈半島、中國的東北、俄羅斯猶太州等。其中有些是猶太人自己草創的,有些是其他國家建議的,最終他們選擇了位于中東的巴勒斯坦。
【非洲烏干達】
當時的烏干達還是英國的殖民地,猶太人竭力通過羅斯柴爾德家族與英國高層取得聯系。羅斯柴爾德家族掌控著歐洲的經濟命脈,且自身就是猶太人,在經過一系列的斡旋和穿針引線之下,英國答應在非洲的烏干達劃出部分地區交給猶太人用于復國,前提是猶太人要拿錢購買。非洲的自然資源儲量豐富,而烏干達位于東非高原,水量充沛,氣候宜人。當地的土著黑人還處在部落時代,在與猶太人的競爭當中既沒有技術優勢,也沒有軍事優勢,倘使以色列在此建國,不會形成中東那種強敵環伺的局面。、
猶太復國主義精英們實地考察之后,很快否決了這一提案,因為猶太人善于經商,而烏干達地處非洲內陸,交通閉塞,對外貿易幾乎完全受制于周邊國家。
【南美洲巴塔哥尼亞】
巴塔哥尼亞位于南美洲南端,覆蓋今阿根廷和智利的部分地區,面積達到67萬平方公里,確實很誘人,相當于今天以色列的三十多倍,并且地廣人稀,少有爭端。不過該地區同樣有一個缺點就是遠離歐洲,而以貿易見長的猶太人不愿意在國際活動中被邊緣化。此外巴塔哥尼亞靠近南極圈,寒冷的氣候也令猶太人望而生畏,所以經過慎重考慮之后,這一方案同樣遭到否決。
【印度洋馬達加斯加】
印度洋上的馬達加斯加,幾乎集合了烏干達與巴塔哥尼亞的全部優點,不僅資源豐富、氣候濕潤,而且面積也與巴塔哥尼亞相差無幾,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個島嶼,馬達加斯加具備發展海外貿易的優勢。不過這個方案的提出卻很尷尬,它不是用來讓猶太人建國的,而是用來將猶太人放逐的。馬達加斯加原是法國殖民地,二戰中德國擊敗法國之后提出“馬達加斯加計劃”,也就是有計劃地將歐洲猶太人放逐至馬達加斯加。可惜接下來的對蘇作戰與對英作戰牽扯了德國的大部分精力,該方案最終也未能成形。
【中東西奈半島】
亞洲與非洲銜接部位的西奈半島,與巴勒斯坦相鄰,面積卻比巴勒斯坦大得多,這一提議還是英國主動提出,但猶太人卻認準了面積更小的巴勒斯坦。西奈半島幾乎全是沙漠,水資源更是少得可憐,建國后不要說發展生產了,能不能保證生活用水都是問題。對此英國人給出的回復是可以從尼羅河引水過來,但是埃及與以色列的關系,只怕這個水也不是那么好引的。
【中國東北】
日本在九一八事變之后成立“偽滿”傀儡政權,在國際上遭到抵制,日本缺乏經營東北的資金,而猶太人素以富有著稱。此刻歐洲正在爆發的反猶運動,日本便萌生出將猶太人安置在中國東北的想法,此舉不僅可以吸引猶太財團的海量投資,也可以取悅對美國影響深遠的猶太勢力,對于緩解緊張的日美關系也是一種幫助。不過日本人也擔心猶太人扎下根來之后,會像影響歐洲一樣對日本控制東北造成不利,因此將該方案命名為“河豚魚計劃”,意思是雖然美味,但也致命。隨著日本向軸心國集團愈加靠攏,美國猶太人對日本的好感驟然下降,加上戰爭的強度與日俱增,“河豚魚計劃”最終擱淺。
【俄羅斯猶太自治州】
除去上述五個地方之外,其實還有一處猶太人聚居區,即俄羅斯的猶太自治州。猶太自治州不在以色列建國的備選方案當中,只是蘇聯時期為彌補遠東人口不足而進行的無奈之舉。猶太自治州隸屬遠東聯邦管區,與中國黑龍江省接壤,屬于沙俄在1858年通過《璦琿條約》割占的外東北一部。為增強遠東實力,蘇聯急需在遠東填補人口空白,于是將黑龍江北岸一塊未開發的土地辟為猶太自治州,這也成為今天除以色列之外的另一處猶太人聚居地。
1948年,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地區誕生,猶太人稱其為“應許之地”,但猶太人已經離開兩千年了,迎接它的必然不會是鮮花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