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魯吉亞加入北約沒有(格魯吉亞現(xiàn)在加入北約了嗎)
1991年蘇聯(lián)解體標志著兩極格局結束,但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集團不但沒有順應和平與發(fā)展的世界潮流,反而為了強化自身的霸權不斷東擴擠壓俄羅斯的生存空間。
在看清西方的真面目后,俄羅斯也被迫進行絕地反擊。
2018年7月12日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公然聲明,北約正在考慮吸納原蘇聯(lián)加盟共和國格魯吉亞[1]。
7月16日普京接受美國福克斯新聞頻道采訪時,不得不提醒美國其當年承諾過北約不東擴。潛臺詞是北約毀約在先,就別怪俄羅斯采取相應措施了。
普京
1945年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結束,美國同蘇聯(lián)之間的關系迅速走向敵對。而歐洲主要國家?guī)缀跻黄瑥U墟,短時間內(nèi)沒有能力重建軍隊。
同時蘇聯(lián)在二戰(zhàn)中的強悍表現(xiàn),在反攻階段在東歐國家建立起了政權;都給西歐國家以強大的心理震撼,不得不團結在美國的大旗下共同對抗蘇聯(lián)。美國政治精英們也看到了利用蘇聯(lián)威脅,逼迫歐洲國家集體投效自己的良機。
1949年4月4日美國聯(lián)合英國、法國、加拿大、意大利等11國在華盛頓召開會議,正式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2]。1952年到1982年希臘,土耳其,聯(lián)邦德國和西班牙加入北約。
面對美國的拉幫結派,蘇聯(lián)也同南斯拉夫之外的東歐社會主義國家于1955年5月在波蘭首都華沙簽訂了《華沙條約》,共同組成了華沙公約組織簡稱華約。
簽訂《華沙條約》
由此剛剛經(jīng)歷二戰(zhàn)的歐洲被兩大軍事集團一分為二,雙方在中歐地區(qū)陳兵百萬。但到了1989年隨著波蘭發(fā)生巨變,社會主義陣營走向解體。
1991年年7月1日,華沙條約締約國在布拉格宣布華約解散。在蘇聯(lián)已經(jīng)走向崩潰,不得不從東德撤軍時;北約領導人邀請?zhí)K聯(lián)領導人參加共同會議,并做出了“北約絕不東擴”的口頭承諾。
事后證明戈爾巴喬夫、葉利欽等人過于天真,居然完全無視西方利益至上的本性。1991年后許多歐洲國家學者和政治家也認為沒有華約之后,北約應該自行解散。
但是已經(jīng)成為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的美國,怎能解散這個可以繼續(xù)給自己帶來無本萬利的組織?美國很清楚俄羅斯雖然國力遠不如蘇聯(lián),但仍然具備強大的軍事實力。
北約
而美國只要繼續(xù)讓北約進行擴容,就可以利用原東歐國家歷史上同蘇/俄交惡引發(fā)西歐國家對俄羅斯的恐懼,從而逼迫其在政治和經(jīng)濟方面追隨美國。
于是北約開始了東擴,1999年波蘭、匈牙利和捷克率先加入。
2004年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以及波羅的海三國加入,之后幾年阿爾巴尼亞、克羅地亞、黑山,和北馬其頓也加入了北約。
北約東擴
在意圖加入北約的國家中遠在亞洲的格魯吉亞體量雖小,地理位置卻十分敏感。格魯吉亞地處黑海和里海之間,是里海沿岸國家向歐洲輸送石油和天然氣的重要管道沿線國家。
格魯吉亞要加入北約可以說是其長期反俄、反蘇的必然結果 ,也將這個國家推入了新的動蕩。格魯吉亞位于高加索山南部,是高加索三國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
歷史上該國并不屬于斯拉夫民族的活動范疇,是俄羅斯同奧斯曼帝國爭奪黑海出海口時將其征服。所以格魯吉亞人一向有反抗俄羅斯的傳統(tǒng)。
即便是出生于格魯吉亞的蘇聯(lián)領導人斯大林,其在位期間也嚴厲鎮(zhèn)壓格魯吉亞境內(nèi)的獨立運動。
格魯吉亞地理位置
在蘇聯(lián)時期為了削減格魯吉亞人的凝聚力,蘇聯(lián)中央政府強制向格魯吉亞移民其它民族。沒想到在1990年11月,格魯吉亞率先宣布脫離蘇聯(lián)獨立。
可很快格中央政府就發(fā)現(xiàn)國內(nèi)的南奧塞梯自治共和國,與俄羅斯聯(lián)邦境內(nèi)的北奧塞梯共和國不但接壤,兩國民族構成一致且高度親俄。
鑒于歷史上格魯吉亞人反俄傳統(tǒng),在格魯吉亞宣布獨立后,南奧賽梯強烈要求俄羅斯聯(lián)邦同意其與北奧塞梯合并。格魯吉亞當然不能容忍如此分裂其國土的行為,很快就爆發(fā)軍事沖突。
在1992年俄、格和南北奧塞梯達成有關協(xié)議,成立了解決格奧沖突的四方混合監(jiān)督委員會。南奧塞梯仍然保留在格魯吉亞境內(nèi),擁有高度自制權。俄羅斯派出了維和部隊,防止格魯吉亞軍隊同南奧塞梯當?shù)匚溲b發(fā)生沖突。
格魯吉亞
這樣在十幾年的時間內(nèi),雙方基本相安無事。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北約,也讓格魯吉亞國內(nèi)的親美反俄勢力看到了希望。
2003年11月以薩卡施維利為首的反對黨集團利用選舉舞弊風波發(fā)動了“玫瑰革命”,趕跑了時任總統(tǒng)謝瓦爾德納澤。
2004年在美國的支持下,薩卡什維利成為新總統(tǒng)。其上臺之后向西方購買先進裝備并大肆練兵,意圖用武力手段解決南奧塞梯問題。
2008年2月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公然默許科索沃獨立給格魯吉亞反俄勢力巨大鼓舞,2008年4月格魯吉亞政府提出要加入北約。俄羅斯政府多次嚴厲警告其不要,并開始支持南奧賽梯的獨立勢力。
南奧賽梯人
2008年8月8日就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當天,格魯吉亞突然出動大批部隊進攻南奧塞梯,并攻擊當?shù)鼐S和的俄羅斯軍人。然而令格魯吉亞意想不到,長期在該地區(qū)駐扎的俄羅斯北高加索軍區(qū)第58集團軍很快采取了反制措施[3]。
只用了五天時間格魯吉亞軍隊就被打出了南奧塞梯,不但傷亡慘重而且西方援助的先進武器幾乎喪失殆盡。在格魯吉亞被痛打之后,薩卡什維利急忙向西方國家乞援。
可美國根本沒有采取任何行動,幾乎坐視格魯吉亞潰不成軍。不過在輿論場上西方媒體集體抹黑俄羅斯入侵格魯吉亞,卻對之前兩國關于南奧塞梯問題的協(xié)議閉口不談。
俄格沖突之后南奧塞梯宣布獨立并被俄羅斯承認,但絕大多數(shù)國家都認為其屬于格魯吉亞的一部分。
俄格沖突
同俄羅斯的沖突讓格魯吉亞損失慘重,2012年薩卡什維利也被趕下臺。他后來流亡烏克蘭和波蘭,現(xiàn)在已經(jīng)進了格魯吉亞監(jiān)獄。
之后烏克蘭成了俄羅斯同北約對抗的戰(zhàn)略方向,所以俄格兩國已經(jīng)維持了十幾年的和平。但是格魯吉亞領導人仍然試圖加入北約,2018年薩洛梅·祖拉比什維利當選為格魯吉亞首任女總統(tǒng)。
薩洛梅本來是法國駐格魯吉亞的大使,是薩卡什維利為討好西方向法國申請把薩洛梅“借”給格魯吉亞做外交部長,她才成為格魯吉亞政客。這樣一個“法國人”做格魯吉亞總統(tǒng),其政策自然是向西方一邊倒。
2019年3月薩洛梅說格魯吉亞加入歐盟和北約的努力不針對任何國家,格魯吉亞不會改變自己選擇的道路。
薩洛梅·祖拉比什維利
可明眼人都知道格魯吉亞和原東歐小國,都把加入北約其擺脫俄羅斯影響的捷徑和最后的保障。他們總是自信地認為只要加入北約,那么俄羅斯再想對其動武就會有所忌憚。
至于在這個過程中其國家和人民要付出什么樣的代價,北約駐軍在自己的國土上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消極影響,這些國家的政治精英就完全不予考慮。
北約前幾次東擴時雖然俄羅斯也表示出了強烈憤怒,畢竟當年北約承諾“不東擴”是俄羅斯愿意在中歐方向?qū)γ绹讌f(xié)的基礎。但鑒于這些國家沒有同俄羅斯接壤,俄羅斯一度經(jīng)濟崩潰連軍人工資都發(fā)不出來,也只能選擇忍氣吞聲。
但美國試圖拉格魯吉亞和烏克蘭加入北約,就真的讓俄羅斯已經(jīng)退無可退。一旦這兩國加入北約,俄羅斯“胸膛”和“側翼”就完全暴露在西方的槍口下。
俄羅斯軍隊
尤其格魯吉亞是俄羅斯與中東國家之間的重要通道,俄羅斯絕對不能容忍北約的東擴計劃。事實證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根本不把和俄羅斯的協(xié)議當回事,用普京的話說“西方國家又騙了我們20年”。
在普京2000年上臺之后俄羅斯經(jīng)濟得到了恢復和發(fā)展,軍事力量也不是1999年時那種窘態(tài)。可西方國家不但通過北約東擴壓縮俄羅斯在東歐的傳統(tǒng)影響區(qū)域,甚至還把手伸向了中亞地區(qū),并且暗中支持車臣等俄羅斯武裝。
西方國家的無恥行徑徹底踩到了俄羅斯的紅線,迫使其不得不在格魯吉亞和烏克蘭進行反擊。
神奇的是對于格魯吉亞屢次提出加入北約,2018年北約秘書長的表態(tài)也令人尋味。斯托爾滕貝格的意思就是北約考慮吸納格魯吉亞,但暫時沒有具體日程表。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
對北約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任何一個國家加入北約的先決條件就是不能同其他國家有沖突。可是很明顯格魯吉亞如此高調(diào)的親美反俄,其同俄羅斯爆發(fā)軍事沖突的危險一直存在。
同時由于南奧塞梯和另一個自治共和國阿布哈茲宣布獨立,格魯吉亞國內(nèi)一直有嚴重的內(nèi)戰(zhàn)風險。因此西方國家雖然一再表示可以考慮加入接納,但其自身就不符合約定條件。
格魯吉亞只靠自己的力量難以抵消俄羅斯的影響,無法收復這兩個地區(qū)。所以直到今天,格魯吉亞加入北約仍然遙遙無期。
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宣布獨立
到了2021年6月14日北約在布魯塞爾召開峰會之后,再次發(fā)布聲明稱:格魯吉亞將成為北約成員國,并堅決支持格魯吉亞在不受外界干涉的情況下獨立決定其未來和外交政策方向。
而普京在6月9日接受媒體采訪時就公開警告北約,不能無視俄羅斯對其東擴的深切關注,不能對俄羅斯國家利益置之不理。
普京
雖然中國一貫主張在國際事務中獨立自主,一貫主張和平與發(fā)展;但也絕不意味著面對西方大國一再挑釁而無動于衷。
也許有人認為北約東擴對中國毫無影響,但是考慮到同一時期美國和其盟友日本在上的反復無常,還支持試圖分裂中國。那么我國出于同美帝霸權行為作斗爭的角度,同樣堅決反對北約東擴。
而且事實上北約東擴,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歐洲國家內(nèi)部的分裂。北約東擴表面上是為了維護歐洲國家的利益,但實際上歐洲國家都能看出他們都被綁在美國這輛戰(zhàn)車上。
而且事實上在冷戰(zhàn)結束之后,美國已經(jīng)剝奪了大部分歐洲國家的防衛(wèi)自主權。比如目前所有的歐洲國家都將F-35戰(zhàn)斗機作為主力,這就導致其空軍完全成了美國的一部分。
F35戰(zhàn)斗機
法國、德國、意大利這些老北約國家現(xiàn)在無論是政界還是商界,都不希望同俄羅斯發(fā)生沖突。
尤其是德國高度依賴俄羅斯的天然氣,本來就對北約東擴持懷疑態(tài)度。許多歐洲政治家都認為格魯吉亞的加入只會給北約帶來更多問題,而不會讓北約受益。
可那些新加入北約的國家一方面短時間內(nèi)無法擺脫對俄羅斯的恐懼,另一方面由于其普遍國弱民窮,也拿不出能讓美國看重的。于是將反俄甚至發(fā)展出的反華堅持到底,就成了這些國家政治精英的唯一選擇。
普京對西方國家違背北約不東擴的承諾表示憤怒,中國也對美國在上反復無常極度不滿。
普京
雖然美國非常擅長打輿論戰(zhàn),即使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時也能找到國際法為依據(jù)。但事實上踐踏國際法最嚴重的就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其轟炸中國駐南聯(lián)盟大使館的野蠻行徑。
不過在某種程度上正是北約東擴的巨大壓力,才讓當時經(jīng)濟上極度衰弱、政治上一盤散沙的俄羅斯人又重新團結在一起,并出現(xiàn)了普京這樣強硬的領導人。
如果美國能夠假意尊重俄羅斯不搞北約東擴,通過扶植俄羅斯內(nèi)部的親美勢力讓俄羅斯更加衰弱;甚至徹底分裂成幾個國家之后在將整個歐洲納入囊中,那么今天的局面就完全不同了。
美轟炸中國駐南聯(lián)盟大使館
可美國人完全不考慮頻繁挑釁一個大國可能引發(fā)的后果,在俄羅斯經(jīng)濟起死回生之后;仍然繼續(xù)吸引格魯吉亞加入北約,人為制造同俄羅斯的沖突。
如此為一己私利可以公然推翻自己的承諾,還隨意踐踏國際法準則,美國及其幫兇最后只能自食惡果。
[1] 北約秘書長確認格魯吉亞未來將加入北約組織.環(huán)球網(wǎng).2018-07-13
[2] 8月24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條約生效.中國政府網(wǎng).2007-08-08
[3] 重溫2008年俄格戰(zhàn)爭:俄軍問題值得中國深思.中國新聞網(wǎng).2014年08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