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兒科醫生荒—對于兒科醫生荒的現象的觀點和看法
廣東出臺兒科服務能力建設三年行動計劃,讓兒童就醫不再難
文/羊城派記者 豐西西
26日,記者從廣東省衛生計生委網站獲悉,為解決全省兒科醫生短缺的難題,日前廣東印發了《廣東省兒科服務能力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下稱行動計劃),計劃到2020年,建立健全功能明確、布局合理、規模適當、富有效率的兒童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每千名兒童床位數增加到2.2張。
加強兒科醫務人員隊伍建設,每千名兒童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0.69名,每個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至少有1名全科醫生提供規范的兒童基本醫療服務,基本滿足兒童醫療衛生需求。
逐步擴大兒科學專業研究生招生
解決人才荒,培養是關鍵。
行動計劃指出,要鼓勵和引導醫學院校加強臨床醫學兒科專業建設,支持南方醫科大學、廣東醫科大學和廣州醫科大學設置兒科學本科專業招收兒科專業醫學生,并逐步擴大兒科學專業研究生招生規模。
三年內招1000名以上兒科住院醫師
另外,將注重兒科專業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規模和質量。
確保每年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臨床醫學兒科專業不少于350名,三年內招收培訓兒科專業住院醫師1000名以上。
鼓勵和吸引經過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中醫、中西醫結合專業住院醫師從事中醫兒科診療工作。
此外,建立兒科醫師轉崗培訓工作機制,鼓勵各地醫療機構執業范圍為非兒科專業的臨床類別醫師,以及中醫、中西醫結合專業的醫師參加轉崗培訓。通過提高崗位薪酬待遇等各種方式引導醫師返回兒科崗位。
經轉崗培訓考核合格且符合條件的,在原專科執業范圍的基礎上增加兒科執業范圍,并納入相關專業和兒科專業醫師定期考核。
提升待遇并在職稱晉升上傾斜
兒科醫生短缺,很大程度上因為多年來待遇較低留不住人。行動計劃明確,要加快建立符合公立醫院薪酬制度,充分考慮兒科醫療行業特點,健全以崗位風險、技術難度、勞動強度、服務質量和患者滿意度為核心的內部分配機制,提升兒科醫務人員崗位吸引力。
合理確定兒科醫務人員工資水平,設置崗位績效應當體現多勞多酬、優績優酬,確保兒科醫務人員收入不低于本單位同級別臨床醫務人員收入平均水平。
對兒科醫務人員職稱晉升方面予以傾斜,兒科專業人才在完成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取得中級職稱后在粵東西北地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連續工作滿10年,且年度考核及聘期考核均為合格以上等次,可經省基層衛生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委員會直接認定為基層副高級職稱。
常住人口超300萬地市設兒童醫院
此外,將加強兒科醫療及兒童保健服務體系建設。
加快建成省、市、縣、鄉鎮(社區)四級兒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強化城鄉兒童專科醫院、綜合醫院兒科、婦幼保健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等各層級醫療衛生機構的兒童醫療保健功能定位。
各地應根據人口規模及兒科醫療、兒童保健服務需求增加兒科床位和兒科醫生。
廣州、深圳等常住人口達千萬級的城市至少設置1所三級兒童醫院,常住人口超過500萬的地級市設置1所三級兒童醫院,常住人口超過300萬的地級市設置兒童醫院。
鼓勵綜合醫院兒科、兒童醫院和婦幼保健院開設日間手術、日間住院和日間治療。加強各級婦幼保健院的兒科醫療和兒童保健服務能力建設。
支持廣州創國家兒童醫學中心
還要打造兒科醫療及兒童保健高地。依托高水平兒童專科醫院及高等醫學院校附屬醫院的兒科,結合國家和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支持廣州爭創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和中南區域兒童醫療中心。
推動珠三角、粵東、粵西、粵北分別設置省級兒童醫療中心,充分發揮兒童區域醫療中心在醫學教育、臨床診療和循證研究領域的帶動和輻射作用。
推動兒科省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布局建設,開展兒科轉化醫學研究,發展兒科高新技術,提升兒童疾病的精準醫療水平。培養兒科醫學領軍人才和杰出青年醫學人才。
探索兒科專科醫療聯盟建設
要構建兒科醫療聯盟。創新兒科醫療服務模式,積極探索兒科專科醫療聯盟。
鼓勵城市綜合醫院兒科、兒童醫院、婦幼保健院探索橫向跨院合作,充分發揮人才、設備、技術等資源優勢,構建共建共享的兒科醫療橫向專科聯盟,促進區域間兒科醫療服務同質化。
組織落實城市三甲公立醫院兒科醫務人員對口幫扶縣級人民醫院和婦幼保健院提高兒科服務水平,發揮人才引領和學科輻射作用,建立有效合作和運行管理構架,規范診療標準、技術規范和服務流程,提升兒科醫療和兒童保健質量。
鼓勵兒童醫院、綜合醫院、中醫院、婦幼保健院的兒科醫師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多點執業及定期出診、巡診,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推廣兒科適宜技術,方便患者就近就診。
建立各級重癥新生兒救治中心和危急重癥新生兒轉運綠色通道。
利用“互聯網+”為粵東西北培養兒科骨干
推進“互聯網+兒童醫療保健”。大力推動“互聯網+醫療健康”工作,利用絡技術,拓展和延伸優質兒科醫療資源的服務區域,豐富兒童醫療衛生服務手段,健全完善兒童健康教育、醫療信息查詢、在線咨詢和遠程醫療服務體系。
建立遠程教育培訓平臺,通過網絡教學、遠程示教、遠程教育等,重點為粵東西北培訓兒科骨干人才,促進區域間醫療服務能力均衡發展。
構建兒科全科與專科家庭醫生聯合簽約服務
優先開展兒童家庭簽約服務。建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優先與有兒童的家庭開展簽約服務。
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將兒童醫院、綜合醫院、中醫院和婦幼保健機構的兒科醫師納入簽約團隊,為兒童提供預防、醫療、康復、保健等簽約服務。
對兒童實行有償簽約、差別化簽約。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包的形式提供兒科基本醫療服務、疾病健康管理和兒童保健服務。
建立兒科全科與兒科專科服務有效銜接,完善基層兒科全科醫生與二三級醫院兒科專科醫生的聯動機制。
構建基層兒科全科團隊與專科或綜合醫院、中醫院兒科專科醫生組成聯合簽約團隊,促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兒科全科與專科或綜合性醫院、中醫院兒科專科形成雙向轉診。
引導和鼓勵社會辦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兒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鼓勵社會資本舉辦兒童醫院和兒科診所,支持具有分級診療體系的醫療集團開展兒科醫療和兒童保健服務。
分區域建設省級中醫兒科診療中心
加強中醫兒科診療服務。
建設省級中醫兒科指導中心和技術協作組,構建省、市、縣級中醫兒科體系;指導中心負責組織協作成員單位優化中醫兒科診療方案,推廣中醫兒科技術,培養兒科人才,優化兒科人才隊伍結構,促進全省中醫兒科服務同質化發展。
發揮技術協作組成員單位的分級分層輻射作用,帶動區域中醫兒科服務能力與水平的提升。
依托技術力量較強的中醫醫療機構,分區域建設省級中醫兒科診療中心,發揮中醫藥在兒科重大疾病、疑難重癥診療方面的作用。
在縣級以上公立中醫院普遍設立兒科并開設兒科病房,提供兒科常見病、多發病中醫藥診療服務。
省、市兒童醫院及縣級以上婦幼保健機構應當設置中醫兒科,提供兒科中醫藥服務。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大力推廣運用中醫藥技術方法開展兒童基本醫療和預防保健。(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羊城派
圖片|視覺中國
責編|胡曉倩 實習生 袁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