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爾特人頭發顏色;凱爾特人頭發為什么是紅色
有個加拿大小說改編的電視劇《綠山墻的安妮》,里面的女主安妮從小因為一頭紅發,受了不少歧視,一直想把頭發染成閨蜜黛安娜那種純黑色的樣子。
《綠山墻的安妮》背景大約在20世紀初,這時候,在保守地區,紅頭發的人依舊特別受歧視。
Netflix出品的《綠山墻的安妮》中的安妮形象
還有以1940年代二戰為背景的著名電影《西西里的美麗傳說》,當女主決定“放飛自我”的當晚,她就把頭發剪短,再染成了紅發。
在那種潛意識里,紅發總給人一種很詭異的感覺,甚至帶著“墮落”的暗示。
其實,某些魔幻題材影視劇中的那樣紅棕色頭發的人,在現實中是非常少見的。像下圖這么“紅”的,多是為了劇情需要染出來的。
這樣子的,一般都屬于“危險人物”
而大部分被定義成紅發的,往往是下面這種姜黃色——這在愛爾蘭人和蘇格蘭人中,較為常見。
比如大家熟悉的拜登總統的前新聞發言人,詹妮弗·普薩基,就是個愛爾蘭裔。
這樣的紅頭發,要放100年前,別說代表美利堅公開發言,估計在他們小鎮廣場上發表個講話,都會被圍觀群眾噴;再放到300年前的北美新大陸,還可能被當成女巫給燒了。
不過,對于咱們亞洲人來說,西方文化圈里的紅發和金發似乎都差不多,往往總會下意識地全給歸成了——黃發。
然而,有關頭發的“色號”,曾經的歐美人可是相當敏感的,甚至按照老祖宗留下的“刻板印象”,還弄出了一條“鄙視鏈”——黑色或者深棕色-金色-亞麻色-紅色。
這條“鄙視鏈”,最早源于古羅馬時代。
羅馬人作為征服者和統治者,他們大多都是黑頭發的。因此,黑頭發在歐洲就成了權力和地位的象征。
與此同時,被羅馬人定義成“三大蠻族”的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凱爾特人,他們的發色則都要明顯淺得多。
所以,那時候,淺色頭發的歐洲人,很容易被認作和蠻夷族群有關,或者是俘虜和奴隸的后代,身份卑微。
歐洲的金發比例
不過,對于金發,人們的感情還是比較復雜的。
因為淺色金發確實看起來很美,歷來,金發妹總是極為受到追捧。
這方面,更早前的古希臘神話中的“天后”赫拉(Hera)、“愛與美之神”阿芙洛狄忒(Aphrodite)、“智慧女神”雅典娜(Athena)等等,這些擁有驚人容貌的女神們,她們無一例外都頂著一頭濃密的卷曲的金發。
比如,《歐里庇德斯悲劇》中就寫道:“親愛的女神阿爾忒彌斯啊,請從我的手里接受這個花冠,裝飾你黃金的頭發”。
還有《荷馬頌歌致塞勒涅》中,描述月亮女神塞勒涅時也稱她為 :“淡金發色的女王”。
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畫派的重要代表作《春》,維納斯、三美神、春神、花神——女神們都是金發
直到近現代,黑發(深棕)男,金發女,仍舊被認作是一種非常完美的組合,即便很多時候,女人的金發是后來染的。
伊萬卡的發色原本沒有這么金黃,是淺亞麻色的
按照中國人的說法,這樣的“組合”,就是郎才女貌了。
但西方那邊,竟然在“女貌”的基礎上,還衍生出了一個“女傻冒”的含義。
比如,英語中有個流行的說法叫做——“ Dumb Blonde”,翻譯過來就是“金發傻妞”。
典型的就看瑪麗蓮·夢露,她其實是一個熱愛閱讀(讀的可是《尤利西斯》這類的嚴肅文學)、求知欲很強,特別有想法的女性,但為了迎這個“ Dumb Blonde”的刻板印象,不得不強作歡顏去塑造一個又一個的胸大無腦的金發女郎。
即便她那頭標志性的金色卷發,也是后來刻意染出來的。
瑪麗蓮·夢露原本是深亞麻色頭發
還有那個膾炙人口的電影~《律政俏佳人》,用非常幽默的手法,演繹了美國人對金發女郎的偏見,成功塑造了一個美貌和智慧并存、樂觀自信的金發女郎。
《律政俏佳人》中女主為了追男生,一努力考上了哈弗,并成為了知名律師事務所合伙人
據后人分析,這個“金發傻妞”的說法源于近代歐洲,主要是受了一些文學和戲劇作品的影響。再后來,很多電影也總愛塑造“無腦”金發女郎的形象。結果,在這種氛圍之中,久而久之,就出現了“ Dumb Blonde”的刻板印象。
當然,如今“ Dumb Blonde”也就是個說笑的梗罷了,沒人會太當真,很多女性為了增加魅力,也都喜愛把頭發染成金色。比如下圖的烏克蘭前總理季莫申科,她那根金燦燦的大辮子,就是刻意染的。
這是2014年,季莫申科剛出獄那會兒,估計是時間緊,沒怎么捯飭,頭發更是沒能及時漂染,一下子就暴露了——不知道當年美女總理的粉絲們,能不能接受今日的大媽。
實際上,更早前的歐洲人,并沒有金發女郎腦子不靈光的說法。比如下圖這個文藝復興時期的壁畫,天使也是金發的——金發除了美,還帶著神圣、純潔的概念。
如今,正如前面說的那樣,“ Dumb Blonde”雖然還會被人拿來開玩笑,但已經沒有人會真的認為漂亮性感的金發女性=天生傻冒了。
畢竟,你反過來想想,那些長得磕磣的,就一定有真本事和過人之處了?
相比金發女郎,金發老漢們,卻曾經一度不太受待見。
有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男人頂著一頭金發,被認為是敏感和脆弱的象征。
你就看歐洲那些赫赫有名的男性統治者們,從羅馬的凱撒算起,到近代的拿破侖,很少有淺金色頭發的大佬出現。
鮮肉時代的拿破侖,深亞麻色頭發
更別提傳說中的救世主、大衛、亞瑟王等等,他們都是黑發或者深棕的頭發。
至今,在歐美的電影中,金發男也一般是男二男三的存在,很少擔任主角。比如《哈利波特》和《權力的游戲》等等。
黃毛都是配角
金發男地位的提升,很大程度上,跟杜撰出來的那套“高貴的雅利安人”的荒謬說法不無關系。
德國宣傳的雅利安人
像下面這個非常受器重的“布拉格屠夫”——金發碧眼小瘦臉的萊因哈德·海德里希,就是當年種族主義者們最理想的“雅利安男人”的樣板,以至于那時有句話說:“每個照鏡子的時候,希望看到的,都是海德里希的模樣。”
然而,后來世界人種基因圖譜(Y染色體)的研究成果卻是這樣的:
德國人的雅利安基因占19.5%;蘇格蘭人(凱爾特人)占7%;俄羅斯人雅利安人基因占47%;雅利安人成分最高的是波蘭,超過50%;以雅利安人自居的伊朗,雅利安基因只占18%,不如中國維吾爾族21%;印度操印歐語民族中雅利安基因占39.5%。
科學告訴我們,現實中,所謂的“金發碧眼”,并非雅利安人的特有標配,反倒是在淺巧克力膚色,黑發濃密的印度北方地區的中高種姓人群中,雅利安血統僅次于占比最高的斯拉夫人。
按照這個科研成果,這些印度婆羅門祭司的雅利安人血統占比都要高過金發碧眼的海德里希
相比金發,紅發人的經歷,就說得上是特別坎坷了。
據現代科學表明,決定紅頭發的是MC1R基因,該基因僅占世界人口的2%,而且,它還是隱性遺傳的——要生下一個“純正”的紅發后代,需要父母雙方都有紅頭發。
因此,紅發群體的祖先,大部分都生活在當年歐洲“文明人”眼中的偏遠蠻夷之地,跟外界交流不多。
歐洲紅發比例地圖
咱們就拿愛爾蘭人舉例。
歷史上,匈奴人,突厥人,蒙古人這些游牧民族從未征服過愛爾蘭,即使是羅馬人也沒有到過愛爾蘭。甚至,英格蘭人征服愛爾蘭后,因為信仰的差異,同樣都不太愿意和這些“種土豆的徒”通婚....
因此,直到近現代,大部分愛爾蘭人,仍舊帶有MC1R紅發基因。
正如前面說的那樣,紅發群體生活環境較為閉塞,在外界看來,往往帶著一層神秘色彩。
而且,他們不但發色詭異,眼睛的顏色也非常淺,皮膚蒼白,臉上多有奇怪的雀斑,看起來有點不太“接地氣”的感覺。
于是,西方就產生了一種“紅頭發跟魔鬼有關”,代表著人類“不可描述的欲望”的說法。
這樣的紅發,其實很罕見,大部分紅發,是姜黃色的
比如小說《荊棘鳥》里面就有個細節,女主因為長了一頭紅發,在學校飽受排擠和歧視,修女還罵她是“魔鬼的小崽子”。
還有著名畫家梵高,也是因為紅發,小時候曾經遭遇過同齡人的歧視和侮辱。
梵高的瞳孔顏色也是很淺的
歷來,在西方文學和傳說中,女巫、妖精,還有什么人魚、鹿靈這類的,多數都是紅發形象——他們靈巧而敏捷,帶著異域風情,更是一個善變和危險的存在,非常魅惑,不配當正經人。
甚至,這樣的刻板印象還被愛爾蘭的逃荒者帶到了美洲新大陸。
在19世紀中期,由“土豆大饑荒”引發了數輪“愛爾蘭人的北美移民潮。當這些來自愛爾蘭的紅發凱爾特人,精疲力竭衣衫襤褸地踏上北美大陸的時候,在美國“高級白人眼中”,幾乎就是一群“臭要飯的”。
除了詭異的紅頭發、滿臉雀斑,還有他們走投無路命如草芥的“逃荒者”身份、可笑的口音,信仰、文盲扎堆、衛生習慣差,讓愛爾蘭移民給美國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就不怎么體面。
以至于曾經一度,在北美大陸,紅發成了“劣質民族”的標簽。
《雙面格蕾絲》劇照——19世紀的美國和加拿大,對愛爾蘭人充滿了歧視和偏見
然而,沒出幾代人,很多愛爾蘭逃荒者的后裔們,都通過自我奮斗,躍升為了富裕階層。最典型的,像肯尼迪總統的祖父,這個坐著“棺材船”來北美逃荒的愛爾蘭人,他的長子用干苦力的積攢,開了一家生意興隆的啤酒館,并開始涉足政治,當了州議員,迎娶白富美,生下了兒子約瑟夫·肯尼迪。
這就是肯尼迪總統的爸爸,日后叱咤國際政壇、敢和英國國王叫板的——“老喬”。
肯尼迪家族最興旺的時候,中間的禿頂男就是“老喬”
如今,愛爾蘭人早就擺脫了“鄉巴佬”、“沒文化”、“犯罪分子”這類的人設;而他們特有的紅頭發,也幾乎沒了之前那種“魔鬼后代”、妖里妖氣的刻板印象,反倒成了一個看起來很性感的發色。
其實,更多的歐美人,他們的頭發,都是深淺不一的亞麻色,比較雜,金發和紅發都不多,除了南歐地區,純黑發的人也占比不大。
比如下圖這張歐美政客們的合影,金發和紅發幾乎沒有。
說了這么多,總結一下就是,亞麻色是最常見的西方人發色;早前的羅馬征服者是黑發,于是黑發就顯得十分高貴;
金發女曾經被“潛規則”,金發男原本有些不太受待見,直到后來鼓吹種族主義的德國橫掃歐洲大陸,猛的一下就變高端了;
紅發人的經歷非??部?,總會被“亂扣帽子”,但隨著相關族群的成功打拼奮斗,如今對于紅發的歧視和偏見都已經弱化的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
所以,這么看,西方人的發色鄙視鏈其實很簡單——強者為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