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臨津江英雄連鋼鐵七連、突破臨津英雄連
文:詩意世界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毛主席抗美援朝時期提出的戰略思想
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毛主席一錘定音之后,中國派兵進入朝鮮同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展開殊死較量。
聯合國軍"由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希臘、土耳其、哥倫比亞、泰國、菲律賓、南非、埃塞俄比亞共16個國家的作戰部隊及意大利、挪威、瑞典、丹麥、印度5個國家的醫療隊組成。值得指出的是,當時不屬于聯合國會員國的韓國(南朝鮮)部隊也受"聯合國軍"指揮。當時,臺灣蔣介石政權(中華民國)亦參與了部分"聯合國軍"戰俘營管理工作。
雖然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門廣場上莊嚴地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向全世界聲明:“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但是在中國大地上橫行了上百年的各國列強們依然覺得中國人“好欺負”,他們聯合起來想讓中國按照“他們的意愿行事”。
跪著只能茍且偷生,只有打才能挺直脊梁。一批批百戰余生的志愿軍將士義無反顧跨過鴨綠江跨入殘酷的戰場,他們沒有一個人想著要活著回來,只求身后的新中國能夠獲得重生。
抗美援朝的諸多部隊中有一支百戰雄獅39軍,他被日本、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世界諸國軍事學院的教材大篇幅介紹,教材中下方對此部隊參與的歷次戰爭都有標注,每場戰斗也有著詳細的解釋。
39軍究竟有何“本事”能夠被“傲慢”的西方列強爭相研究呢?其主要“本事”就是戰力超強,“聯合國軍”第二任總司令李奇微評價南韓軍隊時說:
“南朝鮮軍隊缺乏得力的領導,他們在中國軍隊的打擊下損失慘重,往往對中國軍隊有非常的畏懼心理,幾乎把這些人看成了天兵天將。腳踏膠底鞋的士兵如果突然出現在南朝鮮軍隊的陣地上,總是把許多南朝鮮士兵嚇得頭也不回的飛快逃命,他們沒有秩序,丟掉武器,沒有領導,完全是在全面敗退。”
其實,遠不止南韓軍隊畏懼志愿軍,各國部隊在領教了志愿軍尤其是王牌部隊的厲害后,大多都心存畏懼,不,是心存敬畏!
圖為1950年9月,抗美援朝出發前第39軍黨委成員合影。左起:沈啟賢、李雪三、吳信泉、賀大增、譚友林。
39軍不僅有著光榮的紅色歷史,更有著驕傲的百戰戰史。土地革命時期,他就是紅軍的主力部隊:由徐海東將軍指揮的紅25軍,是紅軍2萬5千里長征的開路先鋒。抗戰爆發后,部隊改編為八路軍115師344旅687團,參加平型關戰斗。解放戰爭時發展成為東北野戰軍第2縱隊,參加三下江南戰役。1949年整編時被列為第四野戰軍第39軍,抗美援朝時是第一批入朝的六個軍之一,先后參加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戰役,威名遠揚,打出了軍威和國威。
39軍在伴隨著共和國成長的腳步,歷經多次整編,無論番號怎么改變,都是我軍的一支勁旅,用戰績獲得一系列軍內的至高榮譽,如紅軍師、紅軍團、道峰山營、神四連、鋼鐵七連等榮譽部隊均出自39軍。
在戰爭中,第39軍涌現出梁士英、王鳳江,黃達宣等許多著名戰斗英雄和"攻克錦州先鋒連"等許多英雄集體。軍人的榮譽是用血性和血戰鋪就,我們來簡單回顧一下不同時期“雄獅”39軍的一系列輝煌戰績。
●抗日戰爭:1941年1月,“皖南事變”之后,其改編為新四軍第3師,轄第7、第8、第9旅(編者注:9月第9旅調歸第4師,第10旅調歸第3師),其主力先后參加艱苦的鹽城、淮海地區、鹽阜區的“反掃蕩”作戰,1944年參加高溝楊口戰役。第3師在戰略反攻中攻克阜寧縣城,參加兩淮(淮陰、淮安)戰役。
●解放戰爭:1945年10月,新四軍第3師進軍東北,11月抵達錦州,1946年1月改稱東北民主聯軍第3師,轄第7、第8、第10旅、獨立旅及師直三個特務團,共3.7萬余人,師長兼政治委員黃克誠。第3師在遼西連戰連捷,取得秀水河子、喜歡池等勝利,開辟出西滿根據地,取得豐碩戰果。隨后,血戰四平,在兩個月的戰斗中全殲軍第71軍第87師主力。
1946年8月,以第三師一部成立西滿軍區,黃克誠任司令員,李富春任政治委員。9月,3師主力整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第2縱隊,劉震任司令員,吳法憲任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吳信泉任副司令員兼參謀長。1947年春參加三下江南戰役,從5月開始,接連發起了夏、秋、冬季三大攻勢,把戰爭引向統治區。
1948年9月,第2縱隊先參加錦州作戰,后與兄弟部隊一起于遼西圍殲廖耀湘兵團,直搗沈陽。
1948年11月1日,第2縱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第39軍,劉震任軍長,吳法憲任政治委員,12月1日,揮師入關,參加平津戰役。在解放天津戰役中,第39軍擔任和平門方向的主攻任務。1949年7月初,39軍渡過長江,后進軍湘西,參加了衡寶戰役,然后直下柳州,解放南寧,于12月11日解放鎮南(友誼)關。同時,第152師改為南寧軍分區,脫離第39軍建制。
●抗美援朝:1950年6月,朝鮮半島爆發戰爭,10月第39軍改編為中國人民志愿軍第39軍奉命入朝參戰(編者注:軍長吳信泉,政治委員徐斌洲)。11月1日,39軍在云山與敵軍遭遇開戰,39軍第一戰殲滅美軍騎兵第1師第8聯隊和南朝鮮軍第1師第12團一部及兩個炮兵營、一個戰車連大部,斃傷俘敵共2000余人。
11月末,第二次戰役中39軍與兄弟部隊經過激戰,收復了平壤及"三八線"地區。12月末,第三次戰役中,第39軍在高浪浦里以東地段突破敵臨津江防線,解放漢城,進占水原,與友軍一起收復了三八線以北廣大地區。1951年2月,第四次戰役中,39軍大部曾北移成川休整。139軍接替第47軍臨津江兩岸的防御任務,歷時340天,打退敵人數百次的大規模進攻,有力支援了中方在談判桌上的談判。39軍在抗美援朝中涌現出倪祥明、高云和等眾多戰斗英雄及"突破臨津江英雄連"等許多英雄集體。
39軍是抗美援朝志愿軍部隊中的“王牌”,這不僅是我軍公認,就連敵軍也是承認的,抗美援朝幾十年后,一位參加過云山之戰的美軍軍官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仍心有余悸,他說:“云山?我的上帝,那是一次中國式的葬禮!”
美軍第25師24團3連(黑人連)官兵投降后的合影
●云山戰役:云山,多么詩情畫意的一個名字,位于西距中國安東(今丹東)150余公里,南距平壤120余公里的朝鮮境內,是一個被群山包圍著的不足千戶人家的小鎮。1950年10月下旬,云山迎來了一場世所罕見的血腥戰斗。
39軍入朝后悄然而迅速地完成對云山地區之南朝鮮軍第1師(編者注:下稱韓1師)的包圍,韓1師繼續北進,然而戰場形勢瞬息萬變,39軍趕往云山的路上,韓1師已經開始逐步后撤,云山防務正被美軍王牌部隊美騎1師第8團接替,39軍廣大將士并不知情,美騎1師是一支什么樣的部隊呢?我們來看一下相關資料的介紹:
美騎1師是美國軍隊歷史上最久的王牌部隊,創建于美國獨立戰爭時期,被稱做“開國元勛師”。在兩次世界大戰中戰功顯赫,作戰中總是充任開路先鋒的角色,該師號稱160年從沒吃過敗仗,享有“先驅師”和“常勝師”的美譽,是美國陸軍中的“天之驕子”。
美騎1師自從入朝作戰以來,一直擔負攻堅克難的重任,師長霍巴特·蓋伊少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曾任巴頓將軍的參謀長,以精通裝甲戰戰術而著稱。39軍沒有想到入朝第一戰會以不期而遇的方式與美騎1師遭遇。很多志愿軍將士心里對美軍是有所顧慮的,畢竟當時的美軍擁有世界上最先進,數量最多的戰機。美軍的陸軍配備的火力為世界之最,可以說是武裝到了牙齒,是當時的世界第一重步兵,就連驍勇善戰的林帥都說:“……我軍打軍隊有把握,但能否打得過美軍很難說。它有龐大的陸海空軍,有原,還有雄厚的工業基礎。……”我軍當時的武器裝備雖然不再是國內革命時期的“小米加”,但是與美軍相比,其差距又何止是“小米加”。
廣大將士并不知道將要與美軍王牌交手,心里信心滿滿。1950年11月1日下午,39軍8個團的攻擊部隊刀出鞘、彈上膛,默默地等待著一場即將到來的廝殺,一場和一個陌生的、強大的對手之間的首次較量。
軍長吳信泉依據戰場態勢,提前向云山敵人陣地發起總攻命令,39軍在我軍炮火掩護下向敵人陣地發起沖鋒攻擊,沒想到敵人的炮火猛烈程度10倍于我,我軍以排山倒海的氣勢從四面八方向云山鎮展開了向心突擊,一舉擊潰了美軍第一騎兵師引以為傲的防線。美國作家約瑟夫·格登曾在其著作中這樣描述云山之戰。
“……中國人開始進攻時,用特大號的銅軍號吹出令人心煩意亂的可怕的聲音,哨子吹得尖厲刺耳,看來這不是嚇唬那些蜷縮在狹長戰壕里和躲在樹后的美國兵的,而顯然是給中國部隊發信號。夜幕降臨時,中國人加強了攻勢,到午夜時分,韓國第12團徹底覆滅,其大部分士兵被擊斃或被俘虜。第8騎兵團第3營接著又成了中國人的犧牲品。11月2日清晨,當軍隊切斷它在云山東南面的退路時,該營陷入了重圍。該團的另外兩個營——第1營和第2營,竭盡全力突破了路障,盡管他們損失慘重。然而第3營卻沒有這樣的運氣。……”
云山戰斗中,志愿軍第39軍116師山炮營進入陣地
39軍突破敵軍防線后,防守云山鎮的美軍依托有利地形和優勢火力,死戰不退,敵我雙方激烈爭奪小鎮的每一座房屋每一條街道,與敵軍短兵相接,39軍將士才發現云山上的敵是美軍。狹路相逢勇者,混戰中,美騎1師被打得暈頭轉向,守衛公路大橋的美軍慌亂中竟然把39軍116師第346團4連當成韓1師的人直接放行,4連大膽穿插深入敵軍陣地直搗美軍第3營的指揮所,營長羅伯特·奧蒙德少校當即被炸成重傷,很快不治身亡。
美騎1師第8團被包圍后,美軍為了挽救瀕臨滅頂之災的騎8團,立即組織美騎5團在強大的空地火力的掩護下進行救援,39軍迅速組織起反,激戰2晝夜,美騎5團未能向云山鎮邁進一步,美騎5團團長被擊斃,戰死400人。美騎1師師長分析后認為:任何企圖救援第8團的努力都將是徒勞的,而且可能會給整個師帶來危險。他因此決定:放棄救援,讓他們自行突圍。
被圍的美軍和韓1師從來未碰到過如此神速的猛撲,如此果敢地拼殺,被打得如驚弓之鳥,狼狽不堪,他們在失去救援之后,只能自行組織突圍,最終各部只有少量敵軍突圍,美騎1師第8團第3營被全殲,連俘虜和傷兵都沒有,美軍深感恥辱,戰后將其番號取消。
第39軍共斃傷俘美騎兵第1師第8團,南朝鮮軍第1師第12團各一部共2046余人,其中美軍1840余人,擊落飛機3架,繳獲飛機4架,擊毀與繳獲坦克28輛、汽車176輛、各種火炮119門及大批的槍支彈藥,這是美軍第1騎兵師歷史上最為慘重的一次失敗。
云山戰役震驚了世界,各國軍事界爭相研究此戰,他們對擁有劣勢裝備的中國軍隊能夠戰勝不可一世的美王牌部隊深感疑惑,做出各種解讀,我個人認為日本的陸上自衛隊干部學校在其教材《作戰理論人門》中對此戰勝利原因的分析比較到位:
對中國軍隊來說,云山戰役是與美軍的初次交戰,盡管對美軍的戰術特點和作戰能力還不十分了解,“還是取得了圓滿的成功”。其主要原因是“他們忠實地執行了毛澤東的十大軍事原則,對孤立分散的美軍集中了絕對優勢的兵力進行包圍,并積極勇敢地實施了夜間白刃戰”。
在云山戰斗中繳獲4架美軍飛機的第116師348團2營4連1班合影
●團滅皇家傘兵連:1952年10月20日,39軍116師346團在馬良山、高旺山一帶駐防,第二屆祖國人民赴朝鮮慰問團此時到一線進行慰問演出,全團將士對此感到時分高興。
慰問團當天被安排在高旺山右側的一處山莊休息,傍晚時分,敵人飛機對村莊突然空襲,投擲下的高爆和將村莊燃成一片火海,敵機隨后對村莊進行無差別瘋狂掃射,慰問團成員犧牲1人,受傷1人。
敵人此舉讓346團全體將士甚是惱火,團部研究后決定要讓敵人“血債血償”,決定對防守高旺山高地的加拿大皇家傘兵連發起毀滅性打擊。
駐防高旺山高地陣地的是加拿大25旅皇家步兵團貝茨公主傘兵營的一個精銳加強連,他們早已被我軍打怕了,平時從不主動招惹39軍,這次卻無辜中招。346團抽調最強悍的兩個連隊1連、4連擔任主攻!
志愿軍39軍117師在龍山洞戰斗中繳獲美軍載滿物資的卡車
1連,號稱先鋒鋼鐵連!云山之戰,該連輕步兵徒手干掉美軍數輛重型坦克。而4連也是威名遠揚,號稱常勝英雄連
團首長齊雷政委親自將祖國慰問團帶來的兩面紅旗交給常勝連連長吉廣賢、先鋒連連長李維珍,要求他們親自將紅旗插上高旺山的主峰之上!
戰前,部隊進行了大量準備工作,甚至將大型屯兵洞悄然挖掘至距離敵陣地不足百米的地方。10月23日17點17分攻擊開始,高旺山28號陣地被1連連長李維珍帶1排突破,幾分鐘內消滅敵人一個排。4連指導員張同民沖鋒在前被炸暈,被抬下戰場途中醒來,大吼一聲跳下擔架再次沖向敵人陣地,285高地上敵人爭相逃命,4連有的戰士拖著傷腿爬著追擊敵人,4連三排副排長余錫金多處負傷多處,以頑強的毅力將祖國慰問團的紅旗,插上了高旺山主峰!
17點29分,12分鐘結束戰斗,加拿大25旅皇家步兵團貝茨公主傘兵營的一個精銳加強連被擊斃233名,被俘14人(編者注:趴地裝死被我軍新兵俘虜)。
39軍的復仇之戰,以雷霆之擊,暢快淋漓,更顯英雄本色!
39軍在抗美援朝中不僅打得十分漂亮,而且非常壯烈。第四次戰役,39軍創造了志愿軍歷史上一次性俘虜美軍的最高紀錄(俘虜美軍800人),第三次戰役中,39軍為了突破號稱天險的臨津江防線,他們赤膊上陣,跳入零下十幾度的臨津江,在敵軍猛烈炮火轟炸中搭起一座“人體橋梁”,眼前的江水是鮮紅一片……
落后的痛苦對一個國家、民族體會最深的,莫過于她的軍隊。可面對落后,39軍以及廣大志愿軍將士們義無反顧撲向武裝到牙齒的敵人,并最終戰勝。
這是一股什么樣的神秘力量啊!西方各國一直在研究,卻始終無法得到其精髓(編者注:中國人在夜晚進攻特別神秘莫測,不可思議——李奇微)……中國人民志愿軍萬歲,向39軍及全體志愿軍將士們致以深深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