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為何不出折疊屏,蘋果手機不折疊
經濟觀察網 曹妍/文8月以來,折疊屏手機迎來密集上市期:8月1日,小米推出MIX Fold2;8月10日,三星帶來Galaxy Z Fold4和Z Flip4;8月11日,moto razr 2022發布……加上年初上市的華為Mate Xs 2、vivo X Fold、榮耀Magic V等新品,折疊屏手機市場繼續保持2021年的火熱態勢。
截至9月16日,各大手機廠商的秋季新品發布會已經暫告一段落,在Counterpoint統計的二季度全球高端智能手機市場排名前六(蘋果、三星、vivo、OPPO、小米、華為)廠商中,只有蘋果尚未推出折疊屏產品。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蘋果放棄該市場。美國專利局網站顯示,蘋果已于2021年6月獲得“具有柔性顯示結構的電子設備”專利(專利號:11044822)。
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在今年4月發推文稱,蘋果正在測試9英寸左右的可折疊OLED屏(像素密度單位PPI介于iPhone和iPad之間),最早有望在2025年推出首款可折疊產品,可能是可折疊iPad,或者iPad與iPhone的混合產品。
在智能手機市場增量見頂的環境下,主流廠商們紛紛將目光投向了折疊屏手機賽道,以期提升高端市場占有率。已有相關專利的蘋果,為何還未推出折疊屏產品?
對此,IDC中國高級分析師郭天翔告訴經濟觀察網,蘋果一直以來都關注消費者使用體驗,通常會等到技術成熟才正式商用,而不是在發布一項技術之后,再通過一代一代的產品迭代進行修改升級。
此外,產業經濟觀察家、釘科技創始人丁少將也談到,相較于其他手機廠商,蘋果在高端市場已經占據了領導地位,目前并不急于布局新的賽道。
高端市場地位穩固
從2018年柔宇推出FlexPai開始,折疊屏手機逐步邁入了高速成長期。2019-2022年,華為、三星連續四年推出折疊屏新品;小米、OPPO、vivo、榮耀近兩年也相繼入場。
“折疊屏打破各類電子終端的物理形態局限,作為手機及平板的功能集合體,拓展了大尺寸顯示的應用場景。”國信證券在研報中表示。
根據Canalys數據,全球折疊屏智能手機出貨量在2021年達到890萬部,同比增長148%,而整體智能手機市場僅增長7%。
在中國市場,IDC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內折疊屏產品出貨量超過110萬部,同比增幅約70%。與之對比,統計期內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約1.4億臺,同比下降14.4%。
對于折疊屏手機逆勢增長,郭天翔認為,折疊屏手機屬于高端產品。國內安卓手機廠商在沖擊高端市場不利的情況下,將折疊屏作為區別于蘋果、布局高端的代表。
例如,對比同樣12G+512G內存、配置驍龍8+的小米MIX Fold 2和旗艦機12S Ultra,前者比后者貴出了3000元。
MIX Fold 2和12S Ultra售價(來源:小米京東自營旗艦店)
從行業層面來看,智能手機產業經過十多年的高速發展,如今已經步入用戶換機周期延長、市場增量空間有限的瓶頸期。丁少將指出,智能手機無論芯片、屏幕還是軟件都進入到相對成熟期。手機廠商需要通過產品結構性調整,進而提升市場增量。
反觀蘋果,目前已經在高端市場占有壓倒性地位。根據Counterpoint統計,今年二季度,全球高端智能手機市場銷售額同比增長8%至780億美元,其中蘋果占據了57%市場份額。IDC預計,iPhone 14系列有望鞏固甚至繼續提升在高端手機市場的優勢。
iPhone系列也是蘋果收入的主要驅動力。蘋果財報顯示,在截至6月25日止的三個月內,來自iPhone的營收為406.65億美元,前9個月內手機業務收入為1628.63億,占總營收的比重分別為49.02%和53.54%。
蘋果公司財報
“無論市占率還是營收貢獻,蘋果在高端手機市場都有著相當大的自信。”丁少將表示,此外,蘋果手機目前售價已經在1萬元左右,如果推出折疊屏價格可能達到2萬元,這個價位的需求端規模相對有限。
技術難點仍待突破
根據國信證券研報信息,屏幕和鉸鏈是折疊手機區別于非折疊手機的關鍵性技術。
目前,折疊屏手機屏幕采用柔性可折疊OLED面板。國信證券研報顯示,在2021年折疊屏手機OLED市場中,三星顯示以86.1%的市占率占據絕對領先地位,京東方A、TCL科技分別以10.5%、2.5%的市占率位居二、三位。
由于三星是目前唯一生產面板的主流手機廠商,因此有觀點認為,蘋果尚未推出折疊屏的原因之一在于缺乏成熟穩定的上游供應鏈。
鉸鏈的作用是輔助柔性屏對折。國信證券研報指出,鉸鏈結構設計與屏幕折痕、開合手感、結構強度、使用壽命等息息相關,從U型方案到水滴方案,鉸鏈技術的進步有效推動了折疊產品體驗升級。
U型鉸鏈與水滴型鉸鏈(來源:國信證券)
但同時,國信證券研報認為,在智能手機中實現屏幕折疊面臨著兩大考驗:一方面,折疊屏并非直接180°對折,需要給屏幕留出盡可能大的彎折空間;另一方面,屏幕及鉸鏈蓋板的彎曲半徑不同會造成兩者之間“錯位”。
“折疊屏手機存在折痕明顯、折彎半徑較大、屏幕和機身貼合不好等問題。此外,因為設計空間有限,折疊屏手機的輕薄度和續航能力也待完善。”丁少將說。
除了硬件技術痛點,折疊屏手機的軟件生態建設同樣重要。iPhone系列正是憑借iOS操作系統與硬件端的合力,開啟了智能手機的全新時代。然而目前,折疊屏手機還需解決App應用等方面的適配問題。
并不適配折疊屏手機的App
丁少將坦言,由于折疊屏手機市場尚未形成規模化,部分App廠商沒有足夠的動力進行軟件適配,對用戶的使用體驗造成影響。蘋果的理念則是追求體驗卓越,并不急于應用所謂的超前技術,例如手機雙攝、屏下指紋都不是蘋果首先搭載。
不過,經濟觀察網查詢獲悉,蘋果已經布局了相關技術。“具有柔性顯示結構的電子設備”專利概要提到,電子設備具有相互旋轉耦合外殼部分,柔性顯示屏可沿一個或多個軸進行折疊。
“折疊屏的一些應用適配還需要繼續提升,尤其是針對外屏和內屏的使用體驗上,(與非折疊屏智能手機相比)差距還是比較大。未來如果技術成熟、成本下降,折疊屏手機的售價會大幅下降,這也將更利于消費者的選擇。”郭天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