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新網北京3月5日電 (梁欽卿)記者5日獲悉,重慶代表團和四川代表團聯合向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提交《關于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促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建議》,吁請國家層面加大指導支持川渝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的力度,進一步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當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取得了積極成效,但對照目標定位仍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體現在綜合競爭力有待增強、產業協同競爭力不強以及區域協調發展水平有待提升等。
對此,代表們聯合提出五個方面的具體建議:
一是打造國家重要初級產品供給戰略基地。建議充分利用成渝地區釩、鈦、鋰、鉀、錳等資源優勢,江河山地等自然特點,發揮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長江黃金水道作用,通過全球配置資源,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布局國家級、區域級初級產品生產基地、儲備中心,共建一批國家物流樞紐,把川渝地區打造成為保障國家重要初級產品供給的戰略基地。
二是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議國家在成渝地區前瞻部署一批政府主導類重大平臺和重大工程,同時積極引導中央企業和國內頭部企業重大生產力布局在成渝地區,將成渝地區建設成為我國制造業產業鏈、供應鏈戰略“備份”基地。
三是打造平急轉換產業先行區。支持在成渝地區規劃布局一批智能應急產業園,大力發展智能無人應急救援設備、智能穿戴設備、應急通訊與指揮系統、應急救援服務等。支持成渝地區防災備災體系和能力建設,加強應急實訓基地在成渝地區布局和建設力度,完善重大災害事件預防處理和緊急救援聯動機制,推廣實施公共設施平急兩用改造,把成渝地區打造成為平急轉換產業先行區。
四是擴大自由貿易試驗區衛生健康領域試驗內容。建議在兩地自由貿易試驗區擴大衛生健康領域試驗內容,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醫藥科技創新中心。實施鼓勵“本土創新”與加速“海外轉化”雙擎驅動政策,加速川渝自由貿易試驗區內引進國內外高端醫療資源。支持自貿試驗區內三級甲等醫療機構開展干細胞臨床前沿醫療技術研究,發揮地區產業發展優勢,支持生物制品(包括疫苗),抗癌藥等臨床急需創新藥產業發展。加強基礎醫學研究,建立醫藥科技創新孵化中心,設立醫藥知識產權維權援助成渝地區分中心。支持川渝口岸藥品和生物制品檢測能力建設,加快構建批簽發管理的生物制品檢驗功能,推動成立藥品及醫療器械審評西南分中心。優化化學藥品、首次藥品進口備案和生物制品進口備案職能,建設食品藥品檢測基地。建立新藥研發用材料、試劑和設備進口綠色通道,適度放寬醫藥研發用小劑量化學制劑的管理,支持在自貿試驗區內建立備貨倉庫。鼓勵質子放射治療系統、手術機器人等大型創新醫療設備創新。
五是加大國家統籌協調和資金支持力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