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新網西寧3月3日電(記者 李江寧)3日,記者從《青海省林(草)長草原生態保護修復和管理責任清單》《青海省鄉土草種名錄(第一批)》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經多年努力,該省草原生態環境持續好轉,2022年,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57.9%,年草產量穩定在9000萬噸以上。
青海是我國五大牧區之一,有天然草地5.92億畝,占該省國土面積的57.67%,占全國草原面積的14.92%,是青海最大的陸地生態系統,具有保護生物多樣性、涵養水源、水土保持和調節氣候等生態功能,草原還發揮著水庫、錢庫、糧庫、碳庫的重要功能。
近年來,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結合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青海省草原保護修復的若干措施》和《青海省全面推行林(草)長制實施方案》,制定青海省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管理辦法、基本草原管理辦法、草原自然公園管理辦法、草原流轉管理辦法等一批草原保護修復利用的制度,建立健全草原保護修復的制度體系。
同時,編制印發了《青海“十四五”草原保護修復規劃》《青海省“十四五”草原利用和草產業發展規劃》和《青海省草原自然公園發展規劃(2020-2035年)》,制定了草原保護修復利用目標,理清了草原保護發展的思路,明確了推進草原高質量發展保障措施。
此外,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草原管理處處長張洪明介紹說,該局制定了《青海省黑土型退化草原治理五年行動》,計劃從2022年起,利用五年時間修復黑土灘1000萬畝。為加快黑土灘治理進程,積極謀劃黑土灘治理項目,組織編制了《青藏高原(青海)黑土灘退化草地綜合治理示范工程實施方案》《果洛州黃河源頭生態修復綜合治理2023年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實施方案》,積極爭取國家立項實施,持續加大黑土灘的治理力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