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國新聞》報作者 魏寒冰 報道】近日,備受矚目的全國政協2022年度好提案名單公布,民革中央提交的《關于深化改革創新,降低建筑領域碳排放的提案》名列其中。該提案聚焦我國落實“雙碳”政策的重要領域——建筑業,探索綠色建筑的可行性方案,助力行業低碳、數字化轉型。
說到實現“雙碳”目標,可能馬上聯想到的是工廠、機動車減排。而歷經多次調研,民革中央人口環境資源委員會關注到,建筑領域“減碳”亦是關鍵所在。
“建筑行業是隱形的‘碳排放大戶’,這也是全球面臨的共同問題。”參與提案撰寫的民革中央人口環境資源委員會委員、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崔成在接受《中國新聞》報采訪時闡釋了建筑領域“減碳”的重要性,“在工業、建筑、交通三大主要碳排放行業領域中,建筑領域更新周期長、排放占比高、減排難度大。根據《中國建筑能耗研究報告2020》中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建筑全過程碳排放量49.3億噸二氧化碳,占全國碳排放比重為51.3%。”
崔成表示,近年來,我國陸續出臺了一系列實施方案和支撐保障措施,相繼發布了《建筑碳排放計量標準》、《近零能耗建筑技術標準》等文件,2022年住建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還聯合發布了《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正在逐步構建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但是,綠色建造的政策體系仍不完善,對建筑運行中的能耗和碳排放問題也缺乏深入研究和精細管理,建筑能效分級制度尚未建立起來。如何降低建筑領域碳排放,成為民革中央人口環境資源委員會多位委員的關注焦點。
針對這些問題,民革中央提案提出3點建議。一是開展建筑領域低碳技術研發創新和試點示范;二是加大綠色建造推進力度;三是探索開展建筑物能效分級管理,研究制訂建筑能效分級標準和相關政策法規。
民革中央人口環境資源委員會委員劉船也參與了提案撰寫,他指出,“在加大綠色建造推進力度方面,我們建議大力發展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推進裝配式鋼結構建筑。裝配式鋼結構建筑具有重量輕、墻體薄等特點,會使室內有效使用面積增加5%至8%,主體施工工期縮短50%,主體結構回收率達到90%。”同時他還建議,“依托太陽能光伏發電,實現建筑低碳環保。通過薄膜太陽能技術與玻璃相結合,讓玻璃幕墻轉化光能為電能,再應用于建筑室內照明、新風系統、空調系統。”
劉船是中建海外有限公司總經理,從事城市開發建設、基礎設施建設運營工作已20余年。在他看來,“雙碳”目標的提出,對建筑業發展來說,是新的挑戰,也是新的機遇。提案的建議立足于大量調研與實踐,為切實解決相關問題提供助力,將縱深推進“雙碳”戰略目標實現。
此外,提案還建議,結合我國建筑運行階段能耗和碳排放特點,研究制訂建筑能效分級標準和相關政策法規。崔成表示,如果給每個建筑一個建筑能效等級牌照,可大力推動建筑的綠色低碳化。
這份節能減碳“破局點”上的提案得到了住建部等部門的高度重視。“相關部門不僅對提案進行了詳細答復,并于2022年6月發布了《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吸納了提案中的相關建議。”崔成表示,“該方案為推進該領域的碳達峰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政策支持。”
值得關注的是,民革中央長期關注綠色發展和節能減排問題,考察酒泉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設、調研沿海地區風電光伏發展,并提出相關提案,為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民革智慧。2023年全國兩會即將召開,民革中央還將拿出哪些提案建言,值得期待。(完)(《中國新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