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新社臺北2月21日電 臺灣南部地區近期降水稀少,臺當局經濟事務主管部門稱當地正在遭遇30年來最嚴重干旱,并于日前決定自3月1日起減量供水。臺專家稱農民權益保障成為首要之務。
綜合中央社、中時新聞網等臺灣媒體21日報道,臺灣南部距離前一次24小時降雨超過200毫米的大暴雨等級,已逾550天。南部地區重要水源地曾文水庫蓄水量僅剩兩成多,烏山頭水庫蓄水量剩四成多,高雄本月甚至未降一滴雨。臺氣象部門分析,南部地區未來一季降雨情況仍持續偏少。
臺當局經濟事務主管部門日前表示,自3月1日起,將在嘉義、臺南地區進一步減量供水,呼吁用戶配合抗旱節水措施。據聯合新聞網報道,臺灣用水量長年以農業用水為首,占比約七成。臺當局“水利署”稱,抗旱期間,農業用水量大且用水彈性較高,往往是減供、停供的首要對象。
臺灣金融研訓院首席研究員王嘉緯21日在《工商時報》刊發署名文章表示,2021年大旱記憶猶新,2023年唯恐噩夢再臨,次數之頻繁令人擔憂干旱已成常態,有關產業不可不謹慎面對。如首當其沖的農業,前年旱災釀成數十億元新臺幣損失,嘉義、臺南等地如今又啟動一期稻作停灌休耕,農民權益保障成為首要之務。
此外,臺灣南部地區工業也受到干旱影響。臺灣自來水公司21日發布新聞稿表示,南部科學園區、安平、臺南科技等多個工業區,以及月用水量1000度以上者,將采取供水總量管制方式,實施節水一至兩成的減量目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