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最近,ChatGPT成為全球當之無愧的“頂流”。這是一款可以和人類無障礙溝通、完成多種任務的AI系統。它不僅能作詩、寫作業、寫劇本,甚至還可以編寫程序代碼。
與ChatGPT用戶數量同步增加的,是討論度。“會有多少人因ChatGPT失業”“它是否會取代人類”等都是熱門話題。
在教育界,更多人關心的是:它會如何改變教育?
有教師反饋,ChatGPT像一個全能助手。給它下指令要求設計課程,答案雖然不完備,但從整體來說,已經能為課程設計提供創意思路,提供通識化的內容。
事實上,ChatGPT的出現,只是當下AI技術應用的一個縮影。我們已經進入了生成式AI時代,從漫畫創作到電影剪輯,AI技術的運用無處不在。
從整個社會層面來說,此類技術的運用無疑是科技進步的表現。但浙江大學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長吳飛表示,我們對于該類AI技術的應用,還需保持警惕:人們因過于依賴和相信AI,停止了思考和學習,失去了批判性思維,這無異于“自廢武功”。
顯而易見,ChatGPT的應用,利弊兼有,關鍵在于善用。在記者看來,對于教育行業,ChatGPT的價值不是用不用、如何用,而是其能否作為一個支點,撬動整個教育行業的變革。
“它的沖擊是正面的,是來改變中國教育的。”杭州橄欖樹學校校長邱鋒表示,ChatGPT強調了獨立思維、創新的重要性,這是傳統教育欠缺的。
以前總認為,從事重復、機械工作的勞動者會被人工智能取代,但ChatGPT的出現表明,底層程序員、軟件工程師,甚至媒體工作者、法律行業工作者等在未來都會是高危行業。
“比人工智能更智能的,只有人類。”她表示,人類的獨特性在于擁有獨立思考和有正確價值判斷的能力,教育的目的已不再是獲取特定的知識。如果我們依然只重視死記硬背、大量刷題,人工智能肯定秒殺人類。
那么,教育應該怎么變?她說,最基礎的人文、科技和數學知識依然重要,因為其中蘊含了大量價值判斷、思維工具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模塊思維、批判思維的學習內容急需補充。
同時,學校和家長要少關注一點分數,多關注孩子的興趣。當知識成為興趣,孩子才會把它當成一輩子的動力,這是教育的目的,也是創新的土壤。“我們固然需要‘1’以后的應用研究,但更缺實現從‘0’到‘1’突破的人才。”邱鋒說,這是諸如ChatGPT等人工智能做不到的。
吳飛也認為,在特定知識越來越容易獲得的當下,學校對超越ChatGPT的思維和能力的培養顯得更加可貴。我們可以對ChatGPT所合成的答案進行質疑、判斷和推理,而不是不假思索全盤接受。
會使用工具,是人類快速進步的原因。ChatGPT的出現,像很多人說的那樣,是一次技術革命。畢竟,科技的更迭與應用,總會淘汰一些落后的生產力,同時,也會帶來新的產業。
我們要擔心的,并非是否會被人工智能取代這一問題,而是如何保持旺盛的創新能力,適應時代的變革與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