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解放軍報記者 程雪

“葉落東海戍,山寒蜀道行;行人一生里,不曾倦邊兵。”

翻開武警湖南總隊長沙支隊某中隊官兵的原創詩集《詩與遠方》,官兵們撰寫的一首首小詩深深吸引著記者的目光。

這個中隊負責國家重要物資的押運工作。執勤之余,他們用詩歌記錄生活,在詩歌中寄托生活信念和對未來的美好期望。

詩以言志。詩歌本質上是對現實生活的感悟與超越。“生活不止眼前,還有詩和遠方。”網絡上流行的一句話,成為這本原創詩集的名字來源。

一級上士李文斌是中隊兵齡最長的押運兵,也是中隊最早幾個寫詩的人之一。

“總要給自己找點事做吧。”站在車廂邊,望向火車外,李文斌在詩歌里描繪看到的景色,“天地間白茫茫一片/寒風刺骨,雪花漫天/順著列車縫隙,肆無忌憚地直往車廂里灌”;也在詩歌里記錄戰友們的樣子,“狹小的車廂成了冰窖/大衣絨帽不抵寒/大家凍得渾身打顫”;更在詩歌里表達著對押運生活的認同和理解,“如果你問我/押運一趟有多遠/我想我會說/經過四季就到了……”

軍列向遠方飛馳而去,李文斌將辛苦的押運生活,連同戰友們的喜怒哀樂,一股腦地寫進詩里。

一次,火車在編組站停車等待編組,路過的一些人好奇地向車廂里張望,李文斌和戰友立即制止。

“我們押運的是國家重要物資,不能存在半點僥幸心理。”那一刻,李文斌似乎真切地感受到了“守護祖國財產”這6個字的重量。漸漸地,他的詩歌里不再只是單純的工作生活記錄。

漫漫押運路,李文斌找到了一種踏實的存在感。“押運路途雖然辛苦,但隨著火車不斷前進,我們距離終點也越來越近。”李文斌說,“熬過了火車上的枯燥煎熬,每當看到目的地車站,內心升騰起的那種價值感,沒什么能代替。”

內心有了堅定的方向,一步步堅持地走下去,遠方就不再那么遙遠。

在《詩與遠方》最后一頁,記者看到一行黃色大字:“你的人生方向是什么?”

想起李文斌的講述,記者突然意識到,對押運兵而言,一次次目的地明確的出發,讓他們對“方向感”這個詞有著更為敏銳的感受。在找準貨物目的地的同時,他們也在不斷尋找并校正自己的人生方向。

“人生的路究竟該往哪里走?年輕官兵在一次次押運任務中成長,也漸漸明白了再遠再難的路,只要一步步堅持下去,總能抵達。”指導員徐磊說。

在中隊的戰備綜合庫,一排排攜行包格外醒目。遇到任務,官兵們可以直接拎包上車。

在詩歌《前行》里,中隊長黃子真直抒胸臆:“戰士抬起扛槍的手臂/萬家燈火在夜幕下閃爍/此刻眼角已有暖意/前進!前進!/愿所有的高山都平坦/所有的隧道都光明……”

遠方很遠,路在腳下。拿起背包,黃子真和戰友們又將開始一次新的出征。

押運兵的“詩與遠方”

■解放軍報記者 程雪 通訊員 劉粵商 劉敏強

清晨,某火車貨運站。突如其來的哨音打破了黑夜的寧靜。登上車廂,武警湖南總隊長沙支隊某中隊一級上士胡福才被聲音包圍:打掃車廂的唰唰聲,對講機傳來指導員徐磊的指揮聲,關車廂門的“咣當”聲……

這些聲音,胡福才和戰友們再熟悉不過。他們,是即將負責押運這批貨物的押運兵。站在火車車廂旁邊,他們像一臺臺架在火車上的攝像機,習慣性地四處打量。

半小時后,所有的攜行物資準備到位,等待他們的是一場漫長的跋涉,物資的安全成了他們的頭等大事。

從沿海繁華都市到西北浩瀚大漠,這位有著15年押運經驗的老兵和戰友們跋山涉水,一次次把國家特殊物資安全押運到目的地。

在中隊官兵自己撰寫的青春詩集《詩與遠方》里,胡福才寫道:“在縱橫數千里的鐵道線上,我們來回奔波執行任務。如果將貨物始發地與目的地連成一條線,那么押運兵就是這條線上永不停歇的光點。”

從此,小小的車廂里有了戰士們的詩

等待天明

■二級上士 劉金磊

汽笛聲又響起

城市的燈火漸遠

沒入塞外的寒夜

車廂中只剩昏暗的燈光

時光仿佛凝固

這漫長寒夜中的靜默一刻

唯有呼嘯的寒風是前進的證明

你看

車廂外

朝陽躍出遠山

塞外的平原變成丘陵

鐵皮上的薄霜漸融

風中已有了暖意

二級上士劉金磊第一次寫詩,純粹是為了打發寂寞的時光。

12年前新兵下隊,劉金磊被分到武警湖南總隊長沙支隊某中隊,成了一名押運兵。

沒來部隊時,劉金磊在電視劇里看到武警特種兵在比武競賽中奮勇爭先,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去當兵,成為和電視劇里一樣酷酷的軍人。

來到中隊后,劉金磊發現,電視劇里的帥氣場面一個也沒有。每天的生活,與自己的期待完全不同。

押運兵很少與外界接觸,工作內容不那么威風,就連工作環境也算不上體面。“成天待在悶罐車里,單調,沒勁。”劉金磊說。

工作第一天,劉金磊在日記中寫道:這樣乏味的日子什么時候到頭啊!

讓劉金磊更不理解的是,都21世紀了,為什么還要用這樣的悶罐車運送物資:“不能用高鐵嗎?或者押運兵的環境不能稍微改善一下嗎?”他無法想象,在高鐵穿行大江南北的今天,押運兵的一趟任務依舊需要幾天幾夜。

同一時間,劉金磊的許多同年兵被分到了一線部隊,大家抽空聯系,分享各自生活,他羨慕極了。心里不痛快,劉金磊便蹲在角落給同年兵打電話,抱怨自己的枯燥生活。同年兵正在為未來的發展列出計劃,他沖著話筒喊:“你是在跟我炫耀吧!”

電話掛斷,劉金磊的沮喪感更強了。

迷茫持續了一段時間。在流動哨位上一次次執勤,內容日復一日,“仿佛腳下是一條直直的路,你能一眼看到路的盡頭”。

一天,老班長戎云鵬找到劉金磊:“以后你會明白,成為押運兵,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

既來之則安之。在中隊官兵寫下的青春詩集《詩與遠方》里發表作品,成了劉金磊押運之余打發寂寞時光的初衷。他記錄自己的所見所思,也記錄周圍戰友們的故事。

動蕩的車廂中只剩昏暗的燈光,時光好像靜止不動,只有耳邊呼嘯的寒風提醒著他們,火車在一直向前。“這漫長寒夜中的靜默一刻/唯有呼嘯的寒風是前進的證明……”劉金磊即興寫詩一首,沒想到得到了戰友們的表揚。

隨后,劉金磊一發不可收,越寫越多,生活的全貌在瑣碎的記錄里展開。他看到了單調、寂寞,看到了成長、開心,也漸漸懂得了老班長口中的“值得驕傲”是什么。

靜下來之后,劉金磊沒有那么焦慮浮躁了。當初“為什么不用高鐵運貨物”的疑問,也找到了答案:悶罐車隱蔽安全,車門一關外界無法判斷里面裝的是什么,悶罐車沒有電,對貨物的安全運輸沒有影響。而且,貨物裝卸是在鐵路貨場完成的,高鐵列車一般不進鐵路貨場。

押運路漫長重復,但官兵們記錄下來的,卻是每個人鮮活的感受。一首首詩歌、一張張照片躍然紙上。從此,小小的車廂里有了戰士們的詩,詩里承載著他們的青春、夢想與遠方。

車廂里,不再只有艱苦和寂寞

一縷陽光

■中士 江祖覺

我站在車廂門口

望向格子狀防護網外

割裂的世界

不斷晃過

車廂門之間的縫隙有10厘米

一縷陽光

透過縫隙照在我的臉上

極目遠眺

青山綠水

白云藍天

條條鐵龍呼嘯蜿蜒

今年,是中士江祖覺當押運兵第8年。看著陽光從車廂門縫隙灑落,光的影子隨著動蕩的車廂不斷晃動,江祖覺即興寫下自己所見:“割裂的世界,不斷晃過。”

大大小小的詩歌,記錄了江祖覺情感的波瀾,也描述出了押運兵的生活環境。它們大多是小片段,凝結著押運兵們的思緒。翻開這本詩集,就像打開了一個巨大的糖果庫,每次剝開一片糖紙,都能看見一名押運兵的內心世界。

白天,為了車內與車外的空氣流通,江祖覺和戰友們會在車門之間留出縫隙。為了保證物資安全,縫隙不能過大,于是便有了“10厘米縫隙”的最優解。同時,這道縫隙前必須留有一名戰士攜槍值守。

陽光,是押運兵的稀缺資源。面向車外,站定。透過10厘米的縫隙,江祖覺閉上雙眼,感受那一縷陽光照射在臉上的感覺,“沒有比這一刻更舒服了”。

到了晚上,為了保證安全,車廂必須完全封閉。漆黑狹小的空間里,戰士們偶爾用手電筒充當光源,車廂里沒辦法充電,大多數情況下,他們都是在車廂里摸黑生活。

與黑暗一同而來的,還有封閉狹小帶來的悶熱。除去物資占用的空間,大家在悶罐車的活動空間只有3平方米左右。車廂內沒有水,沒有電,也沒有床鋪。這3平方米的空間,容納了官兵們的睡眠、飲食和每天日常的訓練。

如果趕上夏天,車廂內溫度能達到50多攝氏度。鐵皮吸熱快,沒過一會兒,車廂里就又悶又熱。“衣服常常能擰出水來,我們上車時能帶的水有限,洗澡是不可能的事,如果實在受不了,只能用毛巾沾點水簡單擦擦。”上等兵樊明雨說。

押運途中,大家最擔心的是生病。一旦生病,行車途中不方便停車就醫。這也意味著他們必須硬扛到下一個臨時編組停靠點。

一次,行進途中,江祖覺站在車廂門口警戒,突然腹部一陣疼痛,渾身顫抖。堅持了一天一夜,等到押運的物資安全抵達,江祖覺才被送去醫院,所幸沒有危險。

時間久了,艱苦的日子多了,官兵們便習以為常。漸漸地,他們摸索出了一項辨別車廂外天氣環境的本領:如果被子很快就變得潮乎乎的,身上容易長痱子,那一定是到了南方;如果夜里蚊子突然變多,即使把花露水抹遍全身也不起作用,那一定是火車即將在鄉村停靠編組;如果火車皮變得干燥,一不小心就會割破手指,那就一定是在駛向北方了……

一天晚上,站了一班夜哨,疲憊的中士曾海港半靠車廂,窩在角落里打盹。

“祝你生日快樂……”歌聲在耳畔響起,曾海港睜開眼,看見一個簡單的“生日蛋糕”:戰友們在面包上插了兩根紙卷“蠟燭”,祝自己生日快樂。

“海港,一起唱首歌吧。”

“好!”

“放心吧祖國,放心吧親人,為了勝利我要勇敢前進……”在顛簸的悶罐車里,這群年輕押運兵感受到的,不再只有艱苦和寂寞。

生命片段里,多了一份家國牽系

思 念

■一級上士 王春雨

火車開過我的家鄉

山的那邊

有親人的目光

仿佛他們能隔著山

與我遙遙相望

火車離山漸漸遠去

開向遠方

遠方有多遠

牽掛就有多長

一級上士王春雨喜歡站在車門旁,眺望遠方的山峰,看著群山走近又遠去。有時,他會牽掛家中的妻兒,想知道他們此刻在干什么。

心中擁有思念,筆下也流淌出溫情。于是,詩集里便有了這首《思念》。

在中隊記錄每名押運兵行駛里程的“賬單”上,王春雨名列前茅。

從新兵下隊開始,王春雨就扎根在中隊,如今累計里程已經將近50萬公里。赤道周長是4萬余公里,王春雨在鐵道上走過的路程相當于繞赤道13周。

一份“賬單”,一次分離。那天,臨上火車的前一刻,王春雨接到了妻子電話:“我最近肚子一陣陣疼,醫生說預產期要提前了。”王春雨的大腦瞬間一片空白。任務一旦開始,執行任務的人員名單就不能更換。

“我自己能照顧好自己。”善解人意的妻子了解王春雨的苦衷,不斷安撫著他的情緒。

更多時候,思念會在節日來臨時變得更加濃烈。

一次中秋節前夕,隨著密閉的車廂顛簸幾天幾夜后,王春雨途經自己的家鄉。停站時,看著熟悉的景色,他的心揪著難受。“如果這時候在家里該有多好。”他想。

王春雨和戰友們不斷尋找著 “愛大家”和“愛小家”之間的平衡點。事實證明,無論怎么努力,他們還是找不到什么好辦法,只能寄托在回家的時候,多幫家人分擔一些家務。

火車像個巨獸,不停地朝前跑,押運兵也跟著連軸轉。說起與火車同頻共振的日子,指導員徐磊向記者細數著押運途中的記憶碎片。

他們面對過各種問題。一次火車臨時停靠編組,一名醉漢在鐵道邊徘徊,企圖接近車廂。“押運兵必須保持高度警惕,不能有一絲馬虎。除了要有強健的體魄,還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應變能力。”徐磊說。

時間長了,車廂里冰冷的鐵板,火車撞擊鐵軌的“咣當咣當”聲,甚至從車廂縫隙漏進來的陽光,都成了押運兵的一部分,也見證著他們的成長蛻變。

“我一直認為自己穿上軍裝,或者授了銜就是軍人了。現在看,是一次次押運任務,讓我一步步成為一名真正的戰士。”上等兵楊康寫道。

一次次押運任務,也讓王春雨明白了當押運兵的使命所在:“我們的生命片段里,多了一份家國牽系。”

任務結束,已是午夜。走出火車貨運站,路邊的燈光和整座城市一起暗下來。等哨音再次劃破夜空,汽笛聲從遠到近再次出現,新的任務和遠方將和火車一起駛來。

(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備案號:贛ICP備2022005379號-1
華網(http://m.acmerblog.com)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聯系電話:17051177829 QQ:51985809郵箱:51985809@qq.com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久久99精品久久久大学生|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影视riav|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在线|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97| 精品国产黑色丝袜高跟鞋| 亚洲精品无码人妻无码| 国产精品igao视频网| 第一福利永久视频精品| 99久久99这里只有免费费精品| 久久久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出白浆|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沈樵| 亚洲国产人成精品| 好男人视频社区精品免费| 久久精品国产清高在天天线| 99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在线精品美女观看| 2021国产精品午夜久久| 999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蜜桃| 精品精品国产国产| 八戒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未满十八|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热| 好属妞这里只有精品久久| 凹凸国产熟女精品视频app| 精品日韩一区二区| 日韩视频在线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99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久久99视频精品| 欧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 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精品少妇无码AV无码专区|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激情 |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久久| 欧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最大天堂无码精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