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有人會說,你這是矯情!送你東西你還煩惱?可確實是這樣,請聽我道來。
先說鞋,親友們都知道我喜愛旅游,經常有人送我旅游鞋,鞋柜里堆得滿滿的,有名牌的,有國外的,有夏天穿的,有冬天穿的……可我喜歡的沒幾雙,或是顏色、式樣不喜歡,或是尺碼不對。我人不矮,可腳小,基本穿40-41碼,本著“不給人穿小鞋”的原則,送的鞋都偏大。有一次,一位親友從國外來,本來她想送我42碼的,買鞋時,一轉念,為保險起見,給買了43碼的,我穿在腳上,越看越像是一對“大驅”。望著滿柜的鞋,扔嘛,可惜了;穿吧,不知穿到猴年馬月。我曾經感嘆地和老妻說,鞋合不合腳,只有自己知道,我多么想自己買一雙喜歡的鞋啊!
還有,許多人往往喜歡送T恤。我的衣著風格,幾十年來,只適合圓領T恤,可受贈的,全部都是翻領的,用來扎拖把不舍得,于是,只能墊衣柜底了。
送家用電器就更煩惱了。
女兒為了孝敬我們,減輕我們的家務勞動負擔,買了一臺五千多元的高級掃地機。但我們嫌它太大,工作平臺占據了客廳一角,以這個原因委婉地讓女兒拿了回去。可過不了多久,女兒又拿了一臺沒有工作平臺的掃地機給我們。真是的,哪天連掃地都掃不動,大概率是不會還住在家里的了。于是,掃地機又扔到墻角落去了。
本來家里已經有了一臺豆漿機,一臺粉碎機,可女兒又接連送來了萬能粉碎機以及孢子破壁機;女婿知道丈母娘喜歡喝咖啡,時不時地送過來不同型號的咖啡機;女兒還送過一臺泡腳機,讓我們睡覺前活絡活絡腳腿經脈,可我和老妻都沒有那種閑情逸致,于是,泡腳機長期在室內陽臺占據四分之一平方米的房產面積……后來,我不得不和女兒下最后通牒:以后絕對不要送我們家用電器了!
對于那些多余的、閑置不用的受饋之物,只能轉送他人,還不能說是“送”,必須說:實在不好意思,請幫我解決解決困難。
但有些東西是不能轉送的,比如中秋節的月餅。每逢中秋佳節,家中必然堆起一大摞月餅,有椰蓉的、豆蓉的、蓮蓉的、巧克力的……就是沒有我喜歡的五仁、金腿的。老妻本不愛吃月餅,我也吃得發膩,可又不能送人——你以為別人不知道?那是你家的剩余物資呀!
還有的受饋,實在是哭笑不得。一次,多年不見的八位老同學聚會,事先說好,中午郊外野餐,食物自備,晚飯餐館會餐。第二天見面,除了我,其他人幾乎都備了八人份,哪里吃得了!我說各人負責各人的,吃不了自己帶回家,可老同學們實在熱情得很,硬是要大家分,于是,每個人拎了好幾塑料袋的熟食、面包、水果、飲料,徒步游了一天,那個累!
受饋之煩惱,本質上是人情之累。人情很重要,但適度更必要。真正做到位的人情,應建立在尊重的基礎上:理解、體諒對方的真實需求,而非形式化的強加。很多時候,還是簡化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