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環(huán)球時報特約記者 程東】臺灣出口到大陸的多項食品因未完成注冊而陸續(xù)暫停后,民進黨當局不但誣稱大陸“突襲”,還禁止大陸白蘿卜等進口。
據臺灣《中國時報》15日報道,臺“食藥署”公布所謂“最新邊境食品不合格名單”,多數是來自大陸的產品,包括半年內累計第20批“違規(guī)”的調味盒,6項農藥超標的茉莉花、農藥殘留的白蘿卜等。“食藥署”北區(qū)管理局科長陳慶裕稱,大陸出口食品容器已多次違規(guī),自今年4月中旬起就針對此類批號采取百分之百逐批查驗。“衛(wèi)生福利部部長”薛瑞元14日還聲稱,“它就農藥超標,你還要讓它進來嗎?”
國民黨黨團總召集人曾銘宗認為,臺當局公布的時機敏感,擔心大陸采取更多的措施。國民黨“立委”李德維直言“不要為了報復而報復”,而臺方報復對岸是對臺灣不利,因為大陸購買臺灣的產品居多。臺灣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系學系榮譽教授陳一新15日撰文稱,大陸早在2021年就針對進口食品的境外生產企業(yè)制定規(guī)范,要求各方配合,并非針對臺灣,日本因為提早應對,出口大陸產品反而比前一年增加30%。臺灣則因“九合一”選舉忙成一團,時任“衛(wèi)福部部長”的陳時中又落跑參選臺北市長,造成很多產品因違反大陸規(guī)定而不能銷售到對岸。這次風波暴露出臺方處理兩岸關系的一些嚴重問題。大陸每次禁止臺方銷售農漁產品到對岸,都有憑有據。而蔡英文當局除了謾罵之外,拿不出任何解決之道。文章稱,民進黨過去動輒批評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xié)議)是“糖衣毒藥”,但在執(zhí)政后含住這個“奶嘴”不放。蔡當局還成天擔心大陸隨時會撤銷ECFA,讓島內經濟蒙受重大損失。臺灣通過ECFA每年從大陸賺進巨額外匯,卻經常抨擊大陸,還用“抗中保臺”挑起兩岸矛盾。陳一新直言,“一面拿人好處,一面還要罵人,更無視人民的需要,置人民福祉不顧,不僅失格,也非為政之道”。(環(huán)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