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國際人類表型組研究協作組(IHPC)第四次理事會13日在線召開。記者了解到,以復旦大學領銜的中國科學家團隊率先建成全球跨尺度、多維度、一站式人類表型組精密測量平臺,可一站式集成測量從宏觀到微觀多個尺度的人類表型,覆蓋從微觀到宏觀多個大類不同尺度的表型組測量。
中國科學家團隊還率先完成了自然人群深度表型組隊列,繪制人類表型組導航圖,發現了150余萬個表型間的強關聯。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校長、上海國際人類表型組研究院院長金力表示,人類表型組導航圖是大科學計劃創新策源功能的最佳體現。第一代“導航圖”中發現和提出的新的科學問題,目前科學界已經解釋的“不到萬分之一”,更多的關聯等待全球科學家們共同努力去進一步揭示和研究。金力表示,復旦大學和上海國際人類表型組研究院相關團隊將在數據測量方法更新、數據處理方法升級、算法模型開發等領域持續開展原始創新,實現人類表型組“導航圖”的持續迭代升級。
據悉,來自14個國家(地區)30余位協作組理事和多位表型組學領域的一流科學家出席IHPC第四次理事會,就下一步加快推進人類表型組國際大科學的重要事項展開國際協商和深入探討。
復旦大學及上海國際人類表型組研究院的羅競春教授、漆遠教授分別向全體理事介紹了《人類表型組相關測量框架指南》《共建全球人類表型組數據庫(PhenoBank)倡議》。相關文件經全體理事協商審議,在本次會議上達成共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