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中國將在100個海島實施生態島礁工程
24至26日,2016年海島發展經驗交流研討會在河北唐山召開。與會專家圍繞海島的開發與生態保護、科學開發利用海島資源,拓展藍色經濟發展空間等主題開展研討。相關專家在此間表示,到2020年,中國將在100個海島實施生態島礁工程,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態島礁建設模式,引領中國生態島礁建設。
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李培英稱,中國海島有10000多個,正成為海洋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和海洋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載體。隨著海島開發活動的增加,海島經濟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不斷提升,已成為中國海洋經濟發展的第二經濟帶,在推進海洋強國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李培英表示,目前中國海島存在有居民海島資源過度消費,部分已開發海島破壞嚴重,整體開發層次較低、同質化競爭普遍,海島維權形勢依然嚴峻等主要問題。面臨著海島經濟發展必須向可持續化模式轉變的形勢。
在李培英看來,生態島礁工程是保障海島生態安全,維護海洋權益,改善人居環境,是海洋強國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之一。到2020年,100個生態島礁工程將分類推進。將實施25個生態保育類工程;10個權益維護類工程;20個生態景觀類工程;27個宜居宜游類工程;建設18個科技支撐類工程。
李培英說,目前,海島旅游發展迅速。2014年中國向世界海島旅游目的地輸送游客2400萬人次,2015年達到2800萬人次,同比增長16.7%。中國客源成為影響世界海島旅游發展重要力量。今后,中國海島旅游將在開發國際客源市場,引進國外旅游投資者,提高國際航空能力等方面實施國際化策略。
國家海洋局政策法制與島嶼司副司長樊祥國亦表示,中國是海洋大國,擁有眾多海島,健全的海島生態系統是保護海洋環境、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下一步要以生態立島為本,將“生態+”的思想貫穿于海島保護與管理全過程,穩步實施“生態島礁”工程,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海島開發利用模式,引導海島開發向低碳、環保、綠色方向發展,使中國海島逐步邁向“生態健康、環境優美、人島和諧、鄉風文明”之路。
唐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李欽峰表示,唐山位于一帶一路的交匯點,是京津冀發展戰略的核心城市。近年來,唐山市穩抓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調整,努力向國際化沿海強市的目標發展。唐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唐山灣國際旅游島的發展,希望此次研討會的召開能夠帶來先進的海島發展理念,推動唐山市海島生態文明的建設。
此次研討會由中國太平洋學會、國家海洋局宣傳教育中心和唐山灣國際旅游島管理委員會主辦。會上,唐山灣旅游島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王玉國,中國太平洋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蓋廣生,國家海洋局海島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文君等8位專家作了主旨報告,南三島、連島、劉公島等海島負責人圍繞海島的發展進行了交流。
會議在渤海灣畔的唐山灣國際旅游島舉行,這里的海島有“中國的馬爾代夫”之稱,也有號稱“未來中國北方的亞龍灣”之美譽,這里還是離中國首都北京最近的海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