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鐵10年逆襲:多處反超歐洲 編教材出口美國
“過去是學生,現在我們與歐洲同行技術平行,很多地方還有所超越,而實現追趕和反超,我們只用了10年時間。”9月20日,在2016年大國工匠走進中國(綿陽)科技城活動上,來自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的羅昭強說的這番話,引發臺下陣陣掌聲。
|
小發明產生大效益
羅昭強負責的動車組調試,主要進行故障排查、確保動車安全,起到關鍵性作用,因此,這個工種的工人也被視為高鐵工人中的“大熊貓”,全國從業者不超2000人。而以羅昭強名字命名的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正是高鐵動車組調試的“王牌”。
但在2006年,他們還都是學生。
羅昭強至今還記得10年前面對國外高鐵產品時的尷尬場景:大家小心翼翼地調試產品,但遇到新的問題,卻不敢拆開產品檢查,“在高鐵方面,我們差距很大。”
只有請外國專家來解決問題。但后來因對方收費太貴等原因,迫使羅昭強和其他工人不斷實踐學習,摸索解決新的問題。
在這一過程中,羅昭強發現,中國工人的創新能力比歐洲老師還厲害。
他經常講述一個故事:動車組調試時,乘客座位下的插座電線有時會接錯,歐洲同行的做法是一個個拆開檢查,特別費時。而羅昭強的同事發明了一個小裝置,只要插到插座上,馬上就能確認是否有問題,可以節約大量時間。“這就是工人式的發明創新,小聰明但非常實用。”
中國工人編的教材“出口”美國
高鐵動車組是當今鐵路技術集大成者,許多調試設備的技術含量絲毫不亞于高鐵本身。2012年,為了更好地培訓動車組維修人員,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打算開發一臺動車組調試實訓裝置,模擬故障和排查。此前,世界上從來沒有人開發過這種產品。沒有老師帶路,羅昭強和同事們只能摸索。他們用了10個月進行開發,如期拿出合格的產品。這個產品有12項專利技術,至今仍是世界唯一。
羅昭強把自己的經驗和心得,編成一本教材,不僅供國內同行使用,也走出了國門。2015年,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擊敗歐洲同行,拿下美國波士頓地鐵項目,這也是首個登陸北美的中國軌道交通項目。“我們還專門為波士頓地鐵員工進行培訓,用的就是我編的教材。”羅昭強說。
□本報記者 祖明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