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農業云”創造中澳農業貿易新機遇
中新網悉尼1月21日電 (李弘揚)“我們是通往中國市場的大門,如果你想把農產品賣給中國,請在此注冊為會員。”這是唐國琳,英文名叫詹姆斯創辦的澳洲“農業云”首頁上的一句話,通過這個平臺唐國琳希望能讓澳洲中小農戶直接了解消費市場信息,針對性擴大生產,充分享受市場帶來的利潤。
作為澳中第一產業理事會的創辦者兼主席,唐國琳在過去的幾年里走訪了澳洲50多個農場。2014年他機緣巧合在奧蘭治認識了一位農莊主,40公頃的土地,莊主只種了10公頃的上等葡萄,收成只有3公頃,其余的都爛在地里。當問到為何要不多生產點酒,莊主說生產費用很高,自己賣沒把握,靠中間商去賣利潤又少得可憐,所以只能減少生產。
接連走訪別的農莊,唐國琳發現了同樣的問題,澳洲的中小農戶擁有土地,但由于經營能力和財務能力有限,只能受制于中間商,得到的利潤與勞動不成正比。
“中澳自貿協定的簽署對于澳洲農業很重要,而最新數據統計澳洲93%的農戶產能在100萬澳元以下,這些中小農戶沒辦法應付出口涉及的訂單、檢驗檢疫和物流工作。這樣一來,他們就享受不了中澳自貿協定帶來的好處。”唐國琳說。
1988年唐國琳移民到澳洲,做了二十幾年市場營銷的他看準了澳洲一流的自然環境和綠色有機的農產品,也發現了澳洲農民沒有與市場對話的渠道。懷著幫助中小農民的使命感,唐國琳開始建立澳洲農業數據平臺“農業云”。
據悉建立了一個月的“農業云”目前已經有100多個注冊會員。只要是對銷售澳洲農產品有興趣的人,無論是農戶、物流專家、農業專家還是金融家都可以參與進來,共同打造一個集信息、貿易、物流、金融為一體的農業平臺。
“‘農業云’就是團結很多人一起參與,而不是像中間商那樣獨占市場。我們要把信息給農民,讓他們眾籌,讓他們放心擴大生產。讓中澳自貿協定帶來的利益真正落到大部分農戶身上。”唐國琳說。
在擴大生產的同時,唐國琳一再強調他追求的是可持續發展。“我們向澳洲農民學習,要在自然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擴大生產,利潤最大化我不歡迎,一定要用最合理的方法發展。” 唐國琳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