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拉森”號
所謂宙斯盾戰斗系統,就是將相控陣雷達與導彈垂直發射系統相結合,實現掃描、跟蹤和發射同步,完成近、中、遠多重防空體系,能夠使軍艦編隊的防空能力大大提升。
而從“拉森”號的編號上看,它屬于Flight IIA型,2001年4月服役,排水量9200噸,隸屬海軍第7艦隊15分遣艦隊,是美國在南海“攪混水”的“主力”。
【有什么弱點】
一般而言,“宙斯盾”艦是航母編隊的標配,用于增強艦隊編隊的防空能力,保證航母在現代戰爭中的存活率。那么,如果一艘“宙斯盾”艦單打獨斗,它有什么弱點?
第一,相控陣雷達的優點有時候也會變成缺點。這種雷達特別敏銳,有時候過度敏銳,容易“一驚一乍”,把不是威脅的目標也當成打擊對象,白白浪費彈藥。
第二,與防空能力相比,“宙斯盾”艦的反潛能力相對較弱。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宙斯盾”艦沒有探測潛水艇的聲吶設備,而是由于這種軍艦偏向于防空,因而沒有配備足夠的反潛武器。因此,即便偵測到潛艇,也無法有效發動攻擊。另外,“阿利·伯克”級排水量大,機動性相對差一些,因此躲閃魚雷的能力不足,容易成為潛艇攻擊的目標。
圖為日本“愛宕”號
第三,任何先進的系統也有極限,“宙斯盾”也不例外。依據一些機構2008年的測算數據,通常情況下,“宙斯盾”系統同時最多只能應付12枚反艦導彈。如果采取“飽和”攻擊,即同時發射12枚以上反艦導彈攻擊單獨一艘“宙斯盾”艦,那么“宙斯盾”系統也無暇顧及。有分析人士認為,即便當前“宙斯盾”系統升級后處理能力更加強大,也無法遠遠超過12枚這一界限。
第四,抵擋全制式攻擊有困難。打個比方,兩名拳擊手比賽,如果一方僅僅使用直拳攻擊,另一方防守起來就比較容易。如果刺拳、直拳、勾拳、擺拳齊出,另一方的防御就容易出漏洞。對付“宙斯盾”艦也是相同的道理,如果只有一種制式的反艦導彈,“宙斯盾”系統應對起來就游刃有余,但如果面對高速、中速、低速、遠程、中程、近程的全方位打擊,“宙斯盾”極有可能就會成為“死盾”。
【并非美國獨有】
目前而言,“宙斯盾”艦代表著全球海軍驅逐艦的最高水準。當然,美國擁有全球最龐大的“宙斯盾”艦編隊,但其他國家的海軍也在陸續強化自身的“宙斯盾”力量。
圖為中國052D型導彈驅逐艦“昆明”號
以亞洲為例,中國有052C和052D型導彈驅逐艦;日本有“愛宕級”和“金剛級”;印度也有“加爾各答”級。
以上這些能夠與“宙斯盾”分庭抗禮的軍艦普遍有后發優勢,在艦體結構、雷達應用方面,有些甚至要強于美國的“阿利·伯克”級。比如,052D裝配了有源相控陣雷達,而大部分“阿利·伯克”級驅逐艦裝配的SPY-1D型雷達是無源相控陣雷達。前者與后者相比,更穩定,處理速度更快,適應性更強。
然而,從整體實力上來講,美國的“宙斯盾”艦隊依然一枝獨秀,原因很簡單,數量實在太多。(記者蔣驄驍;編輯王豐豐;新華國際客戶端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