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高原
這是一次與經濟合作無關的行程安排。
早在10年前的2005年10月,中國與荷蘭達成一項保護黃河三角洲生態系統的合作項目——“黃河三角洲環境流量研究”,當時,代表荷蘭在現場見證協議簽署的,正是威廉·亞歷山大——他當時還是荷蘭王國的王儲。
九派新聞(微信號:cjrnews)梳理發現,同在2005年,威廉·亞歷山大訪問了陜西的榆林市,并去考察了黃土高原。當時,他曾經實地考察過黃河對黃土高原造成的腐蝕性影響。
荷蘭是低地之國,全國四分之一的土地低于海平面。亞歷山大熱衷于全球水資源管理議題,他曾擔任荷蘭基礎設施與環境部顧問委員會的主席、聯合國秘書長的水和衛生設施咨詢委員會的主席。作為水資源管理專家,亞歷山大對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情況一直很關注。
十年過去了,亞歷山大國王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他很想再回去看看黃土高原的治理情況,想看看自己曾經參與的植樹造林項目的成果是什么樣子。
接受媒體采訪時,他提到,這是一個環境再生的非常好的例子,因為其規模是前所未有的,對于世界其他地方也有借鑒,中國可以向世界展現在應對環境災難上的領導力。
“故鄉外交”
習近平插隊的延安梁家河村
陜西是習近平的故鄉,延安是習近平年輕時插隊的地方。1969年,習近平從北京到延安梁家河村插隊,直到1975年才離開。今年春節前夕,習近平到陜西考察調研,第一站就是梁家河村。
外國元首訪問國家領導人的家鄉,往往會被視為展示領導人之間友誼、表達敬意的一種方式。
九派新聞(微信號:cjrnews)發現,德國總理默克爾訪問過溫家寶的故鄉天津,俄羅斯總理梅德韋杰夫訪問過李克強的故鄉安徽。今年5月,印度總理莫迪就曾把訪華首站定在西安。
不一樣的中國
延安在現代中國歷史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在亞歷山大看來,除了北京、上海這些大城市,他希望看看中國不一樣的地方,而地處西北的延安,正是這樣一個地方。
曾經學習過中國近現代史的亞歷山大曾說,延安在現代中國歷史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也是中國的心臟地帶。
這也符合亞歷山大的行事風格。
年輕時的亞歷山大是一個“叛逆”青年,因為大學時熱衷派對并喜歡喝酒而被冠以“啤酒王子”的綽號。
即使在即位后,他也努力做一個“21世紀的國王”。比如,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他不愿拘泥于禮儀,拒絕被人按照順序叫做威廉四世(歷史上荷蘭有過三位國王:威廉一世、威廉二世、威廉三世),因為他不想只是成為一個“數字”,如同荷蘭的奶牛一樣被命名和登記。“威廉4號在一個農場中,緊鄰貝莎38號。”
荷蘭國王其人
威廉·亞歷山大今年48歲,前年登基時是歐洲大陸最年輕的君主,也是荷蘭一個多世紀以來的首位男性國王——在他之前,荷蘭連續經歷了三位女王執政。
威廉·亞歷山大畢業于荷蘭萊頓大學歷史系,熱衷于體育運動和研究水資源的保持與管理。熱心國際公共事業的威廉國王曾擔任過國際奧委會委員、21世紀世界水資源管理委員會委員。
在荷蘭,君主和部長共同構成政府,但君主僅具有象征性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