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喜焦點新聞、聞喜一臺新聞在線
山西法治報運城訊(劉中青)為切實增強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的履職自覺,更好回應人民群眾對政法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聞喜縣委統籌安排,全力以赴,扎實開展政法干警“大走訪、大化解”助力鄉村振興專項活動,切實解決基層各類矛盾糾紛、安全隱患排查化解,不斷夯實基層社會治理根基,助力鄉村振興。
全面走訪 傾聽民聲廣納諫
縣委統籌政法各單位,成立5個工作專班,全體政法干警迅速行動,下沉至村、社區開展走訪摸排工作。共安排31名領導班子成員、201名政法干警深入到全縣201個村(社區)進行大走訪,走訪范圍覆蓋村民住所、轄區企業、市場門店等,確保全覆蓋。通過實地調研交流、召開座談會等多種形式,收集摸排社情民意。
縣委常委、書記徐劍昆發揮表率作用,深入后宮鄉陽莊村進行入戶走訪排查,詳細了解村民是否在生活中遇到“急難愁盼”問題,并征求對政法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縣法院領導班子模范帶頭,圍繞脫貧村及矛盾信訪問題突出村重點排查走訪,利用大喇叭、微信群等媒介進行廣泛宣傳,通過召開干部座談會、老黨員座談會、群眾代表座談會、隨機走訪群眾等方式,進行深入細致的排查摸底。
縣檢察院在入戶走訪時常態化開展普法宣傳和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圍繞村民關心的婚姻家庭糾紛、遺產繼承糾紛、贍養糾紛、土地糾紛、勞務糾紛等領域的法律問題進行宣傳,及時化解矛盾糾紛。
縣公安局黨委班子先進先行、立即行動,與村兩委干部及群眾代表開展座談、入戶走訪,同時加強電信詐騙的宣傳工作,播放反詐宣傳音頻資料,讓群眾充分了解電信詐騙的各種手段。
縣司法局利用“茶余飯后敘家常、進門串戶集民意、工作開展聽反響”等方式,同時組建法律服務專業隊伍,開展免費法律咨詢惠民工程,推動坐班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參與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
分類整治 為民服務解難題
大走訪活動中,全縣政法各單位以面對面、實打實解決問題為關鍵,靶向回應群眾期待和關切,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
縣法院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在郭家莊鎮七里坡村設立了山楂產業“法官聯絡站”,針對易發、頻發的山楂買賣合同、倉儲合同、勞務合同糾紛等進行釋法說理、提出糾紛預防化解措施。此外,編制發放百余份《山楂購銷合同法律風險防范指引》,為果農果企提供購銷合同范本,并對合同的訂立、履行進行法律指引與風險提示,受到廣大果農、果商的歡迎和好評。
縣檢察院摸排了解矛盾糾紛訴求及化解進展情況,針對矛盾爭議焦點開展政策和法律依據的解釋工作。通過調解類措施,解決郭家莊鎮西韓村鄰里經濟糾紛問題,已還款達成和解。
縣公安局下大力氣解決一批群眾“急難愁盼”的關鍵小事。對排查出的問題,建立走訪排查臺賬,實現小事急事速調速決。畖底鎮東畖底村發現村里有10名幫信罪犯罪青年,通過打擊類措施,已全部判刑或不予起訴。并針對幫信罪的人群是年輕人這一特點,召集刑滿釋放和不予起訴人員到派出所,向他們宣傳幫信罪的專業法律知識,讓幫信人群能夠知法懂法守法。
縣司法局組建行專調解隊伍、法律服務專業隊伍、社會力量調解隊伍,將鄉村打造成為矛盾糾紛調處化解的主陣地。充分發揮一村一法律顧問作用,規范薛店鎮南張村藥材收購合同;通過調解類措施,解決裴社鎮南吳村承包地侵占糾紛,達成和解;針對畖底鎮辛村人身損害賠償問題,經調解已達成協議并履行完畢。
活動開展以來,共排查走訪2多萬戶,對集中排查走訪的全部問題,全部分門別類,建立臺賬,對癥下藥,分類施治,已采取打擊類措施5條、調解類措施56條、整改類措施16條、整頓類措施7條、分流類措施98條。
長效推進 建章立制固成果
在深入摸排走訪基礎上,充分了解社情民意,聽取群眾對司法機關的意見建議,堅持問題導向,聚焦建章立制抓長效,進一步鞏固活動成果。
建立常態便民機制。探索推動網格員常態化開展上門入戶走訪,利用綜治平臺,建立“線上”+“線下”問題事項上報機制,為建立常態化走訪機制打好基礎。禮元鎮司法所成立“老支書調解工作室”,總結出“四包”調解工作法,變群眾為人民調解員下沉走訪,將“有糾紛 找調解”的理念深入人心。
建立定期回訪機制。對已調解成功的糾紛,回訪時了解協議履行情況,耐心細致做好結果問詢和解釋溝通工作,主動回應群眾咨詢,督促責任方如約履行協議,鞏固調解成果,防止糾紛反彈。對調解未能達成協議的案事件,堅持上門回訪,聽清當事人的意見建議,爭取在回訪中化解。
完善部門聯動機制。高標準、高質量、規范化運行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一站式”服務平臺,發揮矛調中心“指揮部”作用,聚合司法所、鄉鎮法庭、公安派出所、信訪、綜治等各部門力量,統籌律師、基層法律服務、法律援助等有效資源,真正讓群眾實現了“進一扇門、調千種事、解萬家憂”。
自活動開展以來,聞喜縣政法系統切實將為民服務、為民解憂貫穿大走訪全過程各環節,推動政法干警堅持邊訪邊改,立行立改,及時就地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不斷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推動政法工作更好融入高質量發展大局。
責任編輯:劉兆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