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焦點新聞_焦點 新聞
視頻加載中...
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曹露婷 楊子宸
“遠能看風景,近能看手機,還有這牌子上的小字,也颯颯清爽!”4月24日,浙江大學眼科醫(yī)院、浙大二院眼科中心3樓檢查室內,61歲的陸阿姨滿面笑容,向醫(yī)生和家人描述著手術后的“視界”。這是她十多年來看得最清晰、舒適的一刻,裸眼遠、中視力有1.0,近視力達到1.2。
陸阿姨向姚克教授表示感謝
姚克教授為陸阿姨做術后檢查
就在前一天,陸阿姨由國際眼科科學院院士、中華醫(yī)學會眼科學分會主任委員、浙江大學眼科醫(yī)院院長、浙大二院眼科中心主任姚克教授主刀,接受了國內首例全新材質Clareon 三焦點人工晶狀體植入手術。
姚克教授(右一)在做新晶體手術
與陸阿姨一起接受手術的還有69歲的何先生,經(jīng)過復查,他的全程視力恢復到1.0,比許多年輕人還要好。
據(jù)中華醫(yī)學會眼科學分會統(tǒng)計,我國60歲以上人群白內障發(fā)病率約為80%。老花眼一般在38歲左右出現(xiàn),52歲以后老花眼的發(fā)病率接近100%。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有2.6億。據(jù)此估算,我國有超過2億的老年人正在遭受老花眼和白內障的雙重侵襲。
解決方案絕非是一副眼鏡,或是一瓶眼藥水。隨著眼健康領域黑科技的高速發(fā)展,為眼睛換一個全新的“高清鏡頭”成為主流方向:植入一個功能性人工晶狀體,就能讓清晰夢想照進現(xiàn)實。
視物模糊、費力,裁縫阿姨困擾多
陸阿姨是杭州人,退休前在服裝廠工作,繁忙時期加班到晚上9點多都是常事。
“可能是近距離、長時間盯著看東西,她四十多歲眼睛就花了。”陸阿姨的女兒李女士說,母親體檢查出白內障已有多年,一直熬著沒做手術。最近,陸阿姨的眼病困擾似乎更多了:做家務時視物吃力、模糊,要停下來揉眼睛;縫拉鏈、改褲腳時,看不清縫紉機的針線,得靠老花鏡幫忙;走在路上,只能隱約看到遠處人形的大致輪廓……這些場景都在提示她,白內障和老花的情況加重了。
希望母親的退休生活過得更有質量,李女士帶著陸阿姨慕名前往浙江大學眼科醫(yī)院、浙大二院眼科中心找到姚克教授,想做白內障手術。為此,李女士提前做了一番功課,她了解到:三焦點老視矯正型人工晶狀體不但能解決白內障,還能提供清晰舒適的遠中近全程視力,對于各種距離用眼需求高的人群來說,是一個超預期的選擇。
檢查結果顯示,陸阿姨的右眼除了老年性白內障外,還伴有先天后極白內障及老花眼,想要改善全程視力,當前是手術的好時機。
國內第一個更換新型三焦點“眼內鏡頭”
“她右眼術前視力是0.4,眼底情況很好,盡管屬于疑難復雜性白內障,還是有條件做三焦點人工晶狀體植入手術的。”姚克教授介紹,40%后極性白內障患者的后囊膜較為脆弱,術中操作需特別謹慎,采用飛秒激光輔助技術,保證撕囊居中、正圓,預劈核可減少超聲乳化階段的眼內擾動,保證后囊膜完整,護航手術安全。
一臺手術的成功,除了黑科技的加持,還離不開人工晶狀體的精準選擇。
“人工晶狀體的材質是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只有純凈的材質,才能表現(xiàn)出良好的光學質量,給予患者滿意的視覺質量。”姚克教授指出,全新材質三焦點老視矯正型人工晶狀體是基于Clareon 疏水平臺的丙烯酸材料制成,分子層面的優(yōu)化以及進一步工藝改進,能夠進一步消除疏水性人工晶體的閃輝問題(人工晶狀體中出現(xiàn)的微泡),做到持久零閃輝,這對視覺質量起到關鍵作用。
姚克教授手術中
4月23日,姚克教授成功為陸阿姨植入這款功能性人工晶狀體,過程順利。
姚克教授(右一)團隊為陸阿姨完成手術
術后第一天,陸阿姨遠中視力均達到1.0,近視力達到1.2。“我的老朋友們都說眼睛底板越好,手術效果越好,這下算是親身體驗了。”陸阿姨笑著說。
姚克教授專訪:新材質功能型人工晶狀體,未來可期
白內障手術從防盲邁向精準屈光性手術新階段,為何是大勢所趨?
姚克教授:我國老齡化速度加快,老花眼問題突出。據(jù)統(tǒng)計,我國35歲以上的人口中,有老花眼問題人群占比56.9%,達3.9億。老花眼造成的視力障礙極易造成工作能力受損、生活質量下降。
在臨床,大約80%較年輕的白內障患者會提出全程都能看得清的術后視力要求。例如,許多六十七歲的中老年人還需開車,駕駛時視物在遠近距離切換時可能感到不適,形成用眼困擾。我們醫(yī)生關注到中老年患者視力和視覺需求的變化,會根據(jù)日常的生活場景定制更個性化的方案,如白內障的分量會減少,屈光手術分量會提高,通過手術光學的矯正,精準的測量方式和手術設計,我們可以預測患者能夠通過手術獲得較好的視力。
當然,這與《“十四五”全國眼健康規(guī)劃(2021-2025年)》指出的“推動眼健康事業(yè)發(fā)展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的理念相當契合。
如何看待“大屈光時代”功能型人工晶狀體的更新迭代?
姚克教授:目前,眼科手術的飛速發(fā)展有望將視覺質量提升到超越自然眼的狀態(tài)。其中,人工晶狀體的設計和材料不斷改進并越來越多應用于臨床,功不可沒,這極大提高了白內障患者手術治療后裸眼全程視力的精準性。我一直很期待人工晶狀體能夠發(fā)展到接近自然晶狀體的效果。這次全國首植的幾位患者采用的都是全新晶體材質的人工晶狀體——純凈的材質、更優(yōu)異的光學表現(xiàn),讓患者術后看得更清楚、持久、舒適。
大屈光時代,個性化視覺需求的持續(xù)、快速增長已成為推動功能性人工晶狀體更新迭代的新引擎。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