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中國“芯”助力中國夢——全國青少年通信科技創新大賽全國總決賽暨未來學生成長大會1日舉行。(主辦方供圖)
山東省科學技術協會主席凌文致辭并作學術報告,呼吁以科學家精神為指引,培養青少年對通信科技的興趣和創新能力,為“中國夢”注入“芯”動力。
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原主任陳鋒表示,在AI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下,探索未來學生的成長路徑至關重要。大會為教育工作者、科技專家和相關從業者搭建了一個交流合作的平臺,有助于整合各方資源,形成推動教育創新的合力,為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人才貢獻力量。
大會還舉行了“新智紀教育人工智能實驗室”簽約儀式,為進一步推動科技教育合作搭建了重要平臺。該實驗室不僅凝聚了眾多專家的心血,更融合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術應用,為教育行業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會上,教育部長江學者講席教授、浙江海洋大學海天智能物聯網實驗室主任陳宏銘以“從通信芯片 SoC設計到海洋物聯網應用”為題作科普,系統闡釋芯片設計制造的復雜性、芯片對人類生活的變革性影響,以及廣域物聯網的創新應用,讓現場選手深刻理解“小小芯片”如何支撐起從日常科技到海洋物聯網的宏大圖景。
此外,未來學生成長計劃也在大會上正式發布,同時,基于該計劃起草的《未來學生成長指南》將在后續推出,二者共同為青少年的成長提供更具針對性和前瞻性的指導。
作為白丁智庫創始人、新智紀教育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鄭德林介紹了該實驗室與未來學生成長計劃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并呼吁各方攜起手來,共同推動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創新,助力下一代在科技浪潮中實現更好發展。
本屆全國青少年通信科技創新大賽總決賽暨未來學生成長大會的舉辦,為全國的青少年科技愛好者提供了一個展示才華、交流學習的廣闊舞臺,也將對我國通信科技領域的創新發展和未來學生成長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