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蓉:人工智能賦能“一帶一路”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中新網北京8月1日電(記者 謝藝觀 陳慶洋)“共建‘一帶一路’擁有廣闊市場和豐富場景,在需求側與中國有共性,在供給側有互補性。中國可通過‘數字絲綢之路’‘綠色絲綢之路’等,幫助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實現技術升級和產業創新。”
7月30日,由國家發展改革委開放司主辦的“共建‘一帶一路’專題研討會”在北京舉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羅蓉接受中新網采訪時如是表示。
此次研討會系“深學篤行闡釋習近平經濟思想2025年會”第三場專題會議,主題為“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促進中國式現代化和世界現代化”。國內知名專家、青年學者、商協會和企業負責人等就此展開深入研討。
當前,中國在人工智能、數字經濟和綠色經濟等新興領域發展迅速。以人工智能為例,其正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
羅蓉指出,用人工智能技術賦能“一帶一路”,促進中國式現代化和世界現代化應是大勢所趨,也是“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
“人工智能技術的迭代升級和廣泛應用,將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帶來廣闊空間。”羅蓉表示,人工智能不僅深刻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也將催生大量新需求,包括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在工業制造、消費、商貿流通、醫療等領域的廣泛落地。
當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與中國在信息領域的合作愿望和訴求日益強烈,亟需政策層面提供更有力支持。羅蓉認為,一方面,財政、貨幣、產業等經濟政策要相互協同;另一方面,教育、科技、人才、監管等非經濟政策也需與經濟政策協同,這是推動合作的客觀要求。
例如,結合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發展需求,可研究優化來華留學生畢業后的簽證政策,推動各相關部門加強協同,為“一帶一路”合作營造更加開放包容的發展環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