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恩有哪些旅游景點(宣恩景點哪個最好玩的地方)
宣恩縣地處湖北省西南邊陲,隸屬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東接鶴峰,西鄰咸豐,東北、西北及北部與恩施市交界,西南同來鳳毗連,東南與湖南省龍山、桑植等縣接壤。
宣恩屬云貴高原延伸部分,地處武陵山和齊躍山的交接部位,縣境東南部、中部和西北邊緣,橫旦著幾條東北至西南走向的大山嶺,形成許多臺地、崗地、小型盆地、平壩、橫狀坡地和山谷、峽等地貌。
武陵山脈橫亙延伸,形成西北邊界第一大主峰一羊頭山,海拔1605.8米;支脈沿東北,經恩施市石灰窖延伸到本縣的長坪、椿木營,形成椿木營高原,構成全縣制高點。余脈沿湘鄂邊界的八大公山,經一天門、雞公嶺、萬嶺山、東門關、自西向東凸起,將境內分成南北兩部。
一、雙龍湖
雙龍湖位于宣恩縣城西2公里的貢水河上,由雙龍湖、峽谷、溶洞等景觀組成。雙龍湖青山環抱,湖水碧綠、游船、快艇游弋其間,游人可盡情飽覽龍潭堡、釣魚臺、情人灣的湖光山色。 峽谷長20公里,有7峽3洞,24個景點,最窄處抬頭只見一線藍天,伸手可摘山花野果,邁腳可攀險巖奇峰。峽谷中有“仙女巖”、“火燒壁”、“騰龍山”、“蓮花池”、“油菜峽”,引人入勝。溶洞有“仙神洞”、“天門洞”、“三艷洞”三洞,洞中石乳遍布,石筍叢生,各具神態。
二、土家吊腳樓
土家族在歷史長河中是一個既古老而又最年輕的少數民族。其居住形式有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古代,土家祖先使用粗笨的石器,過著十分簡單的采集經濟和漁獵生活時,生活方式也是“男女雜游,不媒不聘”。吃的是“茹草飲水,采樹木之實,嬴龍之肉”。穿的是“未有絲麻,衣其(禽獸)羽皮”。住“上古穴居而野處,冬則居營窟,夏則居甑巢”。他們長期生活在窮山惡水之中,居住環境十分惡劣。其典型民居——吊腳樓,既是土家先民長期同自然斗爭的結晶,又是對他們坎坷命運的真實寫照。
三、宣恩貢水河
四、宣恩獅子關
五、宣恩伍家臺
在宣恩縣萬寨鄉伍家臺村有機茶園里,長約4000米的彩色漫游道和如長城的懸崖棧道
六、宣恩彭家寨
彭家寨 坐落在武陵山北麓的彭家寨,位于宣恩縣沙道溝鎮西南部。全寨45戶250余人,均系土家族。彭家寨山清水秀,人杰地靈,古色古香,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閃爍在宣恩縣西南邊陲。
七、宣恩板栗園大捷
板栗園大捷紀念碑坐落在"板栗園大捷"的發生地--湖北省恩施市宣恩縣李家河鄉利福田村。1935年8月3日,我紅二、六軍團將妄圖消滅我軍的-軍第85師全殲在這里,并擊斃第85師長謝彬,俘敵1000余人,繳獲近1000支,以及迫擊炮6門。板栗園伏擊戰的勝利,迫使-的鄂軍紛紛后撤,而湖南之敵也相繼收縮兵力轉入防御,-軍隊對湘鄂川黔蘇區的"圍剿"旋即宣告失敗。
八、七姊妹山自然保護區
七姊妹山是宣恩縣的第一高山,屬武陵山脈,距宣恩縣城約40公里,總面積150平方公里。因七峰依次排列似傳說中的七仙女而得名,其最高烽火燒堡2014.5米,最低處巴山坪1230米。 景區有常流溪溝8條,瀑布4處。動物資源富有,珍稀植物繁多。景區主要為喀斯特地貌,山體氣勢宏大,主要自然景點有大小七秭妹山、剪刀夾峰、石柱峰、龍馬山、仙人洞等。此外,還有道教勝地中武當、縣蘇維埃政府舊址、張難先隱居舊址等人文景觀。 區內植物垂直帶譜完整、植被保持完好,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珙桐,分布面積達一萬余畝,其中集中分布面積3499畝。水量充沛,山體、孤峰、怪石造型奇特,大小瀑布多姿多彩,是原始森林觀光探險旅游的勝地。
九、宣恩鴛鴦峽
鴛鴦峽,位于沙道溝鎮東北,酉水上游白水河,兩壁凌巖騰空飛起,看天一線。傳說,鴛鴦峽兩岸峭壁分陰陽,白天分開,晚上合攏,如一對恩愛鴛鴦伴侶。
峭壁間的流水湍急,急流險灘,薄霧籠罩。遠可望見月亮巖佳景,近可聞流水歡歌。仔細尋覓,還可能在清澈的河水中見到娃娃魚的蹤跡。
十、宣恩慶陽壩古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