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汽車新能源—華為汽車新能源問界m7價格2023圖片
講到華為,就是高端大氣上檔次,就是居高臨下,就是舍我其誰。如果沒有這些因素相伴,華為進入電動汽車領域,也就會被認為失去了意義,就會讓人很失望,就會讓華為在國人面前的地位和形象受到影響。
最早傳出的是,華為不會造車,而只會提供解決方案。甚至一度傳出,誰再在企業(yè)說造車的話,將受到處理。而且,明確強調,這是華為創(chuàng)始人任正非所說。此前一直對造車態(tài)度積極、語言激進、心情迫切的華為管理人員,自傳出任正非發(fā)話的消息后,也確實沒有再就造車問題發(fā)表太多言論,說明傳言也就不是完全的“無風起浪”。
而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華為對電動汽車,似乎并不排斥,所謂的華為不造車,更多的可能是華為不會去直接生產汽車發(fā)動機、汽車零部件,不會去成立組裝汽車的工廠等,而是重點圍繞自身優(yōu)勢,在提供解決方案、提高汽車智能化水平等方面發(fā)力,力爭使有華為介入的電動汽車更具有市場吸引力和競爭力,可以讓消費者在使用時體驗感更強、舒適度更高、安全性更好,可以更加精確、安全、可靠地讓駕駛者享受駕駛汽車的樂趣。
從華為進入電動汽車領域的時間節(jié)點來看,華為介入電動汽車領域的時間并不長。2019年1月28日,與北汽新能源簽署全面業(yè)務合作協議,聯合設立"1873戴維森創(chuàng)新實驗室";2020年10月,搭載了華為智能網聯、智能電動的解決方案的ARCFOX極狐αT上市交付,開啟了5G智能汽車時代,并于2021年4月17日正式上市搭載了華為自動駕駛系統(tǒng)的極狐阿爾法S全新HI版;2022年2月25日,公布了旗下首款車型問界M5的最終售價;2023年11月28日,華為宣布智界S7四款車型價格,并于2024年4月11日由鴻蒙智行重新發(fā)布智界S7售價。4月24日,華為又發(fā)布了新品牌華為乾崑,推出華為乾崑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雖然介入電動汽車領域的時間只有短短的五、六年時間,沒有像有的企業(yè)一樣,很早就揚言要造車、要進入電動汽車賽道,但是,介入的步伐還是比較快的,且不完全是他們自己所言,只是單純的提供解決方案,實際也在“造車”。所不同的是,是利用目前在電動汽車領域已經形成一定的生產能力,植入華為的市場影響和解決方案、智能技術,讓“傳統(tǒng)電車”變成“現代電車”,讓此前沒有特別強大市場吸引力的汽車,煥發(fā)出新的生機,形成新的競爭力。
這也意味著,在電動汽車市場,華為是全方位介入的,比一般的汽車零部件企業(yè)介入還要多、還要深入。隨著電動汽車市場的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華為介入的程度也會更深、內容也會多。更有可能的是,華為會在無人汽車技術方面,給消費者一個驚喜。必須清楚,特斯拉正在全面、深入地向無人汽車領域拓展,并與百度加強合作。而無人汽車無疑是未來電動汽車領域的塔尖,能夠在無人汽車技術方面有所作為的企業(yè),也一定是寥寥無幾。華為具有這方面的技術拓展和上升空間,只要愿意,是有可能取得比較大的突破的。因此,在未來的電動汽車領域,華為應當不只是提供某些方面的解決方案,而是無人駕駛方面的塔尖技術。
也正因為如此,對華為進入電動汽車領域的期待,也不能簡單滿足于目前的解決方案,而是智能技術,特別是無人駕駛、傳感技術,甚至是城市交通總體解決方案、通勤方案等,從而讓華為在交通領域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到時候,華為就不只是一家通信領域的高科技企業(yè),也是交通領域的高科技企業(yè),城市管理的高科技企業(yè)。
對華為的期待,就應當是三個字,一個是“高”,一個是“遠”,還一個是“精”。否則,華為進入電動汽車領域就很難展現出華為技術、華為能力、華為高度、華為科技滲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