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螞蟻共享汽車、小螞蟻共享汽車app下載
本文是駕仕派的原創文章,來自撰稿人王曉鵬。
對于來勢洶洶的新能源汽車,我們這些做傳統能源的工程師既害怕又新鮮。
回漢之后發現,街邊有不少gofun共享汽車,之前在魔都也見了不少,但是大部分是比亞迪秦和榮威e550以及QQ魔改電動。突然有天逛街在停車場發現有臺漂亮的小白EV車,一好奇就掃碼下載app玩上了——這款令我喜歡的小電動車就是奇瑞新能源出品的奇瑞eQ1,也叫作奇瑞小螞蟻。在此再次感謝gofun共享出行。
小螞蟻很小嗎?
確實,如果與常見的市區通勤車如飛度、致炫、Polo相比,小螞蟻的尺寸比它們都要短一截。3200mm的車長是什么概念,舉一個例子,smart 2.7m,奧拓是3.5m,飛度是4m,小螞蟻是3.2m。橫向對比后你會發現它其實也不小,比smart長了0.5m,所以smart才是微型車之最,或許2.7m車長算是雙人車的極限尺寸。這就里要先贊嘆smart了,2.7m還做成了內燃機的,smart工程師真的算得上螺螄殼里做道場。而回看小螞蟻尺寸,它的使用場景或許更像是奧拓,后來實際駕駛中也發現它在靈活性上跟smart比稍差,幾乎跟奧拓差不多。
共享小螞蟻好找嗎?
在漢陽這邊有小螞蟻的地方不多,而且配套也是極其不完善,離我最近的一臺有800米,至于續航可以通過手機app查看——只剩35km了。我走路8分鐘,過了一個人行天橋,拿到那臺車之后,經過拍照確認車況等流程,然后選擇還車地址的時候,我選擇了另外有很多小螞蟻的停車場——靠這輛還剩35km續航的小螞蟻去找續航100+km的小螞蟻。
然而出停車場的時候讓我非常不愉快——竟然要收停車費,還不便宜,15塊。坑爹呢,我才開了10米不到,竟然要為這共享車付15元停車費,心情可以說十分之不爽。不爽歸不爽,還得付錢走人。到了第二個“螞蟻窩”,找到我鎖定的那臺100+km續航小螞蟻……大家猜猜看,它在哪?它在花壇上,真的是停在花壇上。不過這次停車場大媽看到我開的是共享小螞蟻,她樂呵呵就直接抬桿讓我走了。
小螞蟻開起來如何?
直接談談駕駛感受吧,我也沒開過特斯拉,所以我不知道電動車的標桿應該是什么樣的。但我開過北汽00,就這兩部車而言,北汽00質感稍稍強點,主要是10-20kph這個速度區間內,tipin/tipout, 小螞蟻的齒輪間隙感更強烈,但是還是比傳統動力的竄動沖擊小得多。
EV最大的優勢,就是全工況下極致的響應性,小螞蟻等等新的EV代步車算是新一代“燈路霸主”,綠燈一亮,小螞蟻就無聲無息就沖出去了??斓美硭斎?,快得干凈利落。車子馬力很小——41匹,算是我開過最小馬力的車了,但是扭矩高達120N.m,哈哈,如果看看smart、奧拓,就知道為啥我說“高達”了,因為這兩個1.0L汽油機分別是91N.m和92N.m,起步絕對是小螞蟻快,但到了60kph之后,內燃機更快。
從這種特性上看,小螞蟻有點像裝了柴油機的微型車,起步巨有力,高速則萎靡。只不過它是極度安靜文明的電機,對比我之前開過smart的地獄抖動級DCT和帕金森般的三缸機,我想說,小螞蟻比smart好太多了。
而且我的觀點一直如此,再此重申一下,如果不準備長途高速,那么補貼完5萬左右的純電動車比同價格汽油車駕駛感受好得太多。
但是在剎車腳感方面,因為EV車普遍都是存在腳感偏差,信心不足的印象。剎車泵真空壓力沒掉到閾值之下就不用啟用壓縮泵制作真空,壓力掉了就啟動壓縮泵,嗡嗡嗡作響,而自然吸氣車從著車開始就一直很穩定的保持真空壓力。所以相對傳統車,EV車的剎車腳感時好時壞,真空夠的時候挺好,但第二腳剎車真空還沒起來前腳感很別扭,而且加之5萬塊的電動車剎車控制并不精細,剎車力與腳力和行程的關系難以學習,這點跟賣25萬的榮威eRX5那種腳感差別還是挺大的,也比奧拓、smart這些傳統動力車有差距。
坐姿方面,偏高,有點像SUV的坐姿,跟smart類似。小螞蟻腳地板下面應該是電池組的空間。據說微型車更高的坐姿在碰撞中更利于保護乘客。
動力方面,我自己的體會是,在限速80kph的高架上小螞蟻跑起來很輕松,畢竟此車的極速大概在120kph左右,加速到80kph然后巡航,動力還是足夠。不過我更喜歡在地面開,因為非高架路況下車速大概只有40—50kph,在這個時速下,小螞蟻就是MINI小鋼炮,還是那種極度斯文的鋼炮,跟車、超車、減速,一氣呵成輕松寫意。
底盤方面,奇瑞出品,還是很值得吹一番。早些年奇瑞就以“德系精品小車”研發,盲目開發了奇瑞A3,后來又推倒重來以速騰為標桿研發艾瑞澤7。因此底盤的功力方面,奇瑞是國內自主里面的一線選手,我覺得奇瑞也是模仿德味最為醇厚的——即使是小螞蟻這種城市短途代步車,也不例外。小螞蟻的底盤比我開過的飛度、致炫都明顯要好,有點Polo的意味,很鎮定很沉穩,在那種起伏的破損路面上也表現得韌勁很足。再回想我開過的smart,完全就是路面復制機,一個坑一個坎,那部小車就像爬山又下山一樣起起伏伏,懸架起的作用太有限了,在武漢這個大工地上,smart開著相當遭罪。而小螞蟻首先是得益于軸距比smart長,“抹平”路面的能力更好,弱化了很多明顯的起伏掉坑。
總之,這輛車的動態是大大超出了我的預期,也是我認為目前國內兩座車中性價比最高、感受最舒服、最像一臺車的車。
它在設計上有何特點?
說說它的外形設計。大概國內微型電動車主要是三種流派:一種是山東老頭樂那種,奔馳GLA、路虎發現的mini版;第二種是長安奔奔EV、奇瑞eQ之類,用傳統微型車改成的新能源車;第三種就是知豆、眾泰e100,以及這部奇瑞eQ1這樣,推倒重來那種。我比較欣賞第三種,畢竟EV車的總布置跟傳統車相比自由度大很多。
武漢地區,這類微型EV車主要有兩款:知豆和奇瑞小螞蟻。就這樣兩款產品,外形設計高下立判。我一直都覺得知豆像一個粽子——裝了四個輪子的粽子。而奇瑞小螞蟻的外形設計原創度還是挺棒的,當然因為尺寸太受限制,微車大體輪廓都是差不多,四輪四角。相較而言小螞蟻還算擁有一個出眾的外形,前臉三角眼很精神,像憤怒小鳥?或許因為軸距稍微長一些,以及側面雙門設計,看起來比四門的奧拓更舒服。
內飾設計上,那就更明顯了,和諧整體的內飾明顯是請過真正內飾設計師的。而很多同類型產品的內飾給人的感覺就是請工程師臨時上去湊數,領導說要大屏,那就大屏,領導說要電子旋鈕,那就整電子旋鈕。但是很明顯,它們把一切功能堆砌在一個擁擠空間內的效果,遠不如小螞蟻的和諧。
至于用料方面,小螞蟻車身上覆蓋件全是塑料的,雖然聽起來不高端,但是實際上smart也一樣,而且塑料比鋼材更輕,對車重錙銖必較的電動車來說,重量輕一分就等于續航多一些啊。所以用塑料其實成本更高,對消費者的益處更明顯。之后我又去了奇瑞新能源4S店,發現小螞蟻的前機蓋和smart一樣,通過兩卡扣就能拆下來。而前機蓋拆下來之后,甚至看到整個車架都是鋁鎂合金的,足可見奇瑞在小螞蟻的研發上是真真切切從一臺全新交通工具的思維去考慮——輕量化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整車細節也下了功夫。
總之,雖然小螞蟻比知豆要貴1萬塊,但完成度卻高了很多,這也是我選小螞蟻作體驗的原因。而知豆看外觀、內飾則完全沒有駕駛的欲望。此外,小螞蟻座椅后的空間堪比緊湊級轎車的后備箱,再放兩個5008的第三排座椅上去完全沒有問題。
它又有哪些槽點?
可以說小螞蟻是我目前開過的最好的電動車了。當然,雖然我給它評價不低,但其實槽點也有不少,比如安全帶的高低不可調整,基本上開了半小時,脖子就被勒紅了。然后空調出風不是很給力,但我在論壇上看到的都反映還不錯,或許它在電動車里算不錯的?另外整車的鈑金質量確實無法與市售燃油車相比,小螞蟻的左側門關好之后比翼子板突出,而右側門則沒有這個問題。我這次一共體驗了兩臺小螞蟻,兩車總里程都在400km左右,竟然有一臺的左側門鎖是壞的——我還車的時候用app遠程鎖車,發現車子是鎖不住的。
后記:配套設施不完善,仍是阻礙EV汽車發展的最大障礙
武漢的共享汽車投放量并不多,同時武漢地區對于電動車的政策也僅僅是免費通行橋梁隧道,以及通過某些橋梁不被單雙號限行,加之武漢既不限號也不限外地車——這是我所了解到城市里面在電動車政策激勵上看起來最少的,所以武漢民眾對于電動車的購買積極性也不是非常高。
而對于我來說,倒是挺想把小螞蟻作為家庭第二臺車使用。主要是出于使用成本上的考慮——確實可以達到每公里1毛錢不到的水準。但有一個比較現實的問題是,充電樁需要物業配合,比如我所在的小區算是不錯的小區,但是小區公共車位上沒有任何充電設施。而根據奇瑞新能源給出的充電樁地圖和安裝充電樁app來尋找附近的充電樁,我發現離我家最近的電樁也有850m,這意味著下班回來充電的時候我要走8分鐘才能到家,而早上又得走8分鐘到車子那里,并且公司也沒有充電設備,所以使用上不算太方便。
所以,即便奇瑞eQ1這部電動車的性能、完成度都遠超我的期待,但因為使用便利性的問題,我還是不能下決心去買——基建必須跟上才行。最后我想說的是:我是電動車的潛在消費者,我也看好電動車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