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 關稅-汽車關稅稅率是多少
美國今年將把對中國電動汽車的關稅稅率提高三倍至 100%。
5月14日,美方發布對華加征301關稅四年期復審結果,宣布在原有對華301關稅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對自華進口的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電池、關鍵礦產、半導體以及鋼鋁、港口起重機、個人防護裝備等產品的加征關稅。中方對此表示堅決反對并嚴正交涉。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如上圖)的標題提示了重點:美國大幅提高對中國電動汽車和半導體進口的關稅。其中,美國今年將把對中國電動汽車的關稅稅率提高三倍至 100%,對鋼鐵和鋁進口關稅稅率提高約三倍。中國太陽能電池的關稅今年也將翻一番至 50%。而中國半導體產品的關稅則將從 2025 年(明年)起翻一番。
白宮的說法比較可笑,稱此次行動主要是“謹慎地針對中國戰略行業”,此外還針對鋁和鋼鐵、關鍵礦產、太陽能電池、港口起重機和醫療產品。白宮表示,此輪關稅提高的范圍將適用于總價值為 180 億美元的中國產品。
相對于當年,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價值 3000 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征收關稅,180億美元的數字確實不算太大。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拜登政府是在決定基本維持特朗普的其他關稅的基礎上,又加征了這部分關稅。正如中國商務部14日所說,美方提高301關稅違背了拜登總統“不尋求打壓遏制中國發展”“不尋求與中國脫鉤斷鏈”的承諾,也不符合兩國元首達成的共識精神,這將嚴重影響雙邊合作氛圍。
關于美國政府出于什么目的征收這輪關稅,美國高級官員在宣布這一消息之前對媒體表示,這一舉措與總統大選無關——“這與政治無關”。
當然,這是此地無銀三百兩。《金融時報》的副題就解釋了美國政府此次對中國加稅的原因:“喬·拜登在鐵銹帶地區拉票之際采取行動保護美國就業”。
美國新關稅對中國電動汽車和其他出口產品的沖擊有多大?
路透社做出了這樣的評估:這對中國工業的影響預計有限。
首先,路透社拋出一個問題:“中國向美國出口電動汽車嗎?”
回答是:很少。報道稱,根據中國乘用車協會的數據,今年第一季度,吉利是唯一一家向美國出口汽車的中國汽車制造商,數量為2217輛。
《金融時報》說,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越來越多地瞄準海外市場,鑒于華盛頓保護主義抬頭的威脅,他們迄今為止不愿將精力集中在美國。
第二,新關稅對中國太陽能產業構成威脅嗎?
路透社說,在對美國的出口已經被征收了十多年關稅的情況下,對中國企業來說,這個市場很小。
去年,中國向美國出口了價值335萬美元的太陽能電池,不到中國出口總額的0.1%。2023年,成品太陽能電池板對美國的出口為1315萬美元,僅占中國太陽能電池板出口的0.03%。
100%的汽車關稅,令人想起在加入WTO之前,上世紀80年代,中國對進口車征收的關稅也曾經高至100%甚至200%。但那個時代永遠地過去了。如今中國不用對進口車征收高關稅,因為我們的國產車,尤其是電動汽車已經擁有核心競爭力,在國內外不斷開拓市場。在汽車工業發展方面,中國不再是弱不經風的國家。但身為全球老大的美國如今竟然對中國實施100%的電動汽車關稅,這種滄海桑田的情景輪換,也著實令人感慨。
面對美國政府的新關稅,我們的在憤怒中,竟然也有些自豪。
《金融時報》引用經濟學家的話說,雖然美國關稅預計不會對中國汽車制造商的盈利或銷售產生“巨大或有意義的”影響,但風險在于歐洲政界人士可能會效仿。
歐盟確實在進行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但許多歐洲車企反對對中國汽車加征關稅。寶馬集團董事長奧利弗·齊普策日前就表示,對中國汽車加征關稅,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腳”。
他駁斥所謂的中國“產能過剩”說:“目前中國制造商在德國和歐洲的市場份額還不到1%。所以歐洲絕不是充斥著中國產品的情況。”
實際上,目前歐洲從中國進口的汽車產品有一半以上不是來自中國車企,而是來自德國汽車制造商。寶馬在中國生產iX3等電動車型并將其賣到歐洲。梅賽德斯-奔馳擁有一半股權的Smart品牌電動汽車現在完全在中國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