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設計計算題-汽車設計課程設計題目
關于車身尺寸變差,整合車身變差源,歸納起來車身尺寸變差主要來自以下4個方面:
零件尺寸偏差,設計公差累計,工裝影響,工藝及操作人員影響四個方面
大家好,我是汽車設計工匠,今天我們主要說一下前兩個方面:
第一方面:零件尺寸偏差
某車型前大燈與前保間隙大(標準5~4.5mm,實測6.0mm),查看整車數據,整車數據顯示右前大燈立柱安裝點(02-12R)Z向偏高0mm,供應商右前大梁大燈立柱安裝點檢具數據與整車表現一致,結果判定尺寸偏差來自零件尺寸偏差。
第二方面:設計公差累計
某車型前軸安裝孔擋孔,員工在攻牙返修過程中導致孔大。擋孔方向為Y向,故障模式為車身大梁螺母孔孔距<前軸安裝孔0.5~0mm。
尺寸鏈分析:
A、Y方向,前軸基準定位孔的安裝位置度:15-18=0.7;
B、A1尺寸公差15(0~0.1),位置度公差0;
C、B1尺寸公差15(0~0.1),位置度公差0;
D、螺母孔2個均為M12,位置度公差+/-5;
按極值法計算,累積誤差+/-5正態分布各環公差計算公式:
A、封閉尺寸A0=18×2-0.7=66mm;
B、前軸孔B1相對基準孔A1Y向尺寸為:18+66=15.46mm;
C、但實際上該孔為13×15的長孔;
同理:
A、前軸孔A2相對基準孔A1Y向尺寸為:18+8=15.6mm;
B、但實際上該孔為15的圓孔;
C、擋孔超差概率是6%。
將孔加大的可行性分析。
考慮到11的安全系數,支承面的最大應力[σ]不能超過212MPa。A2孔更改1和更改2的支承面的應力已經超過了[σ],安全系數降低。更改3的支承面的應力已接近屈服極限,不能接受。B1孔由Φ13×15改為Φ13×16,承面的應力雖然小于[σ],但也非常接近了。材料是ST37-2G,屈服強度是235MPa。摩擦系數是0.10~0.16,按照0.10計算。扭矩是68~88NM,按照88NM計算。計算K=0.133,螺栓夾緊力=55138N,具體數據如下表。
將A2孔由Φ15改為15×16的長孔,將B1孔由13×15改為13×16的長孔,進行CAE分析:模擬螺栓扭矩為88N·M,加入整車工況和發動機工況,具體數據見下表。
CAE分析的安裝孔附近的應力靠近約束點,造成分析結果偏差大,但可用于對比分析,孔加大后的應力最大增加了6%~9%,安全系數也就降低了。
大家好,我是汽車設計工匠,關注我不迷路。
綜上:將A2孔由Φ15改為150.1×15.80.2的長孔,將B1孔由13×15改為130.1×15.80.2的長孔安全系數降低了,理論分析結果還在可接受范圍內,結果判定尺寸偏差來自設計公差累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