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泰芝麻電動汽車-眾泰芝麻電動汽車質量怎么樣
微型電動車,這是一個頗受爭議而又備受車企重視的車型,小巧的車身、低廉的售價及養護成本、不錯的續航,它的出現讓一二線城市短途出行、三四線城鎮代步多了一個新選擇。巨大的潛在市場讓不少車企都推出了此類車型,眾泰集團更是推出了眾泰E200和眾泰大邁芝麻eZ兩款“孿生”車型。
之前,我已經對眾泰E200車型有過試駕,相關內容您可以點擊《進步看得見 試駕2018款眾泰E200電動車》查看,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眾泰大邁剛剛更新的芝麻eZ車型表現如何。
芝麻eZ在四月份剛剛上市,補貼后全國統一售價為4.98-5.38萬元,在同級別車型中價格具有一定優勢。
芝麻eZ屬于眾泰大邁芝麻車型的更新版本,命名發生了變化,eZ與“easy”同音,寓意這款小車可以讓城市出行更加簡單方便。在外觀方面,eZ車型并沒有什么太大變化,基本維持了老款芝麻的樣式。
車身寬度低于車身高度是這類微型車的特點,稍微拿捏不當就會造成比例失調,但從正面來看,芝麻eZ給人的觀感還不錯。
整車采用三門兩座布局,長寬高尺寸分別為2798mm/1563mm/1572mm,軸距為1765mm,與老款車型保持一致。
進氣格柵采用了電動車常見的封閉式設計,logo采用了眾泰大邁的“Domy”品牌標識。
用于給電控系統散熱的進氣口布置在了車頭下方。
前大燈采用了鹵素光源,三條燈帶將燈組分為三部分,從內向外分別為遠光燈、近光燈和轉向燈。
側面采用了雙色涂裝,另外也可以選擇單色樣式。車身顏色是展示微型車個性的重要元素,芝麻eZ提供了珊瑚藍、夢幻紫、極地白、炫動橙、藍白套色、紫銀套色、白黑套色、橙黑套色8種樣式。
尾部造型比較簡潔,左右兩側的霧燈及倒車燈和車頭前臉造型形成呼應。
尾燈燈組采用了“回”字形樣式,視覺效果不錯。
行李廂蓋中部設置了行李廂開啟按鍵,牌照上方和左右兩側分別布置了倒車攝像頭和倒車雷達。
充電口布置在了車輛右后方翼子板處,只支持慢充。可由公共充電樁或家用220V電源進行補電,充滿電量大概需要6-8h。
旋風式輪圈造型并沒有顯得很浮夸,簡單大方。輪胎規格為155/65 R14,由新迪輪胎提供。
后輪采用了盤式剎車,配置相當良心。
人機工程有待提高
從內飾造型來看,很難看出這是一款定位較低的微型電動車,至于說用料方面就不要奢求太多了,看得舒心就對得起這個價格了。在人機工程方面,這輛小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比如車窗玻璃升降按鍵布置位置和安全帶的布置位置都值得優化,類似的問題在眾泰E200車型上也有出現。
內飾整體采用了T字形布局,中控下方并沒有與地臺連接。
用料雖然一般,但是細節處理到位,整體質感不錯。
方向盤采用了三幅式設計,并沒有設置多功能按鍵。
儀表盤采用了一塊黑白液晶顯示屏,擋位、續航里程、剩余電量、車速、電機轉速、輸出電流電壓等信息都有展示。
10.1英寸的大屏采用了豎向布置,受限于較窄的車內橫向空間,這塊屏幕的寬度相比其他車型也要更窄一些。其集成了手機互聯、倒車影像、GPS導航以及娛樂系統等多種功能。
空調控制也被集成到了這塊屏幕上,常用的操作按鍵布置在屏幕下方。
安卓系統手機和iPhone都可通過USB或Wifi與車機互聯。
換擋機構沒有采用電子式比較讓人意外。
駐車機構自然也是機械手剎。
內飾需要吐槽的兩點:可能是受限于車身尺寸,車輛的人機工程設計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類似的問題在多數微型電動車上都有存在。
其中之一便是車窗玻璃升降按鍵的布置位置,正常坐姿下,即使要按前側按鍵依然需要把胳膊刻意往后伸才可以按到。
另一點是安全帶的布置位置,正常坐姿下,側身拉安全帶比較費勁,可能工程師也意識到了這一點,特意在座椅側面布置了安全帶引導卡扣,但是其很容易被扯掉喪失該有的作用。
空間方面,身高170cm的體驗者調整好坐姿,頭部還有一拳左右的空間。
行李廂空間為229L,得益于開口高度較高,具有不錯的實用性。
車內儲物空間展示。
動力表現不錯
動力系統方面,芝麻eZ搭載了一塊容量為18kWh的三元鋰電池包,驅動電機采用永磁同步電機,前輪驅動,其最大輸出功率為35kW(48Ps),最大扭矩為150Nm,對于一輛重量僅為785kg的小車來說完全夠用。
電控系統布置在車頭處,下方布置有散熱系統。
電池包布置在車廂地板下方,底盤采用前麥弗遜后扭力梁式懸掛結構。
車輛有蠕行設定,掛入D擋之后會緩慢前進行駛,對于初次駕駛電動汽車的人來說很容易適應。起步設定較為柔和,駕駛起來很輕松。
加速踏板和剎車踏板前段力度設定都非常輕,相對應的加速反應和剎車力度也都不明顯,駕駛起來需要一定的適應過程。當然,隨著加速踏板開度增加,車輛的加速表現不會讓你失望。
懸掛支撐性較強,但是由于車身寬度較窄、輪胎扁平比較大,在過彎時如果速度過快,車身側傾還是非常明顯的。濾震更多是通過輪胎來實現,經過較大顛簸時由于車身較短,晃動會比較明顯。
轉向手感對于這個級別的車型來說就不要奢求了,手感較為干澀,回正力矩幾乎沒有,但好在指向性還可以。
隔音并不是這類車型的強項,遮風擋雨才是它該做的事情。
續航方面,出發之前里程清零,空調全程關閉,正常道路行駛,中途有15min左右停車,行駛里程為23.9km,對應的掉電量為14%,計算得到的實際續航里程為170km左右,與標稱有一定差距。
編輯點評:對于微型電動車來說,我們其實沒有必要拿過高的操控駕乘標準去衡量它,對于它的潛在消費者來說,它是真真正正的買菜車,短途出行代步才是它的價值體現之處,我們更應該把關注點放在續航以及安全性方面,通過試駕,在續航方面,其實際表現與工信部公布的續航里程還存在一定差距,能耗較高,但對于短途出行來說還是完全夠用,只不過需要提前做好規劃和準備。在安全性方面,較小的車身結構本身就存在劣勢,駕駛者自身需要做到安全駕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