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空氣動力學、汽車空氣動力學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
[愛卡汽車 科技原創]
前不久試駕某款純電車型時,無意間與同行媒體聊起了風阻,而誘發這一話題的正是那款車的噪音表現。如果只討論動力系統噪音,電動汽車顯然頗具優勢,但這反而凸顯了其他噪音源。無論采用怎樣的動力形式,想要打造真正愜意的行駛氛圍,就必須在方方面面做好功課。在這之中,車輛的空氣動力學設計尤為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一款車的行駛品質。
空氣動力學(aerodynamics)是力學的一個分支,主要研究物體與空氣(或其他氣體)相對運動時的受力特性、氣體流動規律以及伴隨而生的物理化學變化。正是因為有了合理的空力設計,飛機才能“憑空”獲得升力,在天空中展翅飛翔。而對于汽車來說,空力性能不僅對NVH素質至關重要,還影響著能耗經濟性和行駛穩定性。
奔馳 奔馳S級(詢價模塊,請勿手動編輯,如需刪除,請在圖片上右鍵刪除詢價)
具體到民用車領域,空氣動力設計的首要目標是降低行駛阻力,進而提升能耗經濟性。高端車型注重行駛靜謐性,這同樣需要空力設計的支持。你可能會好奇,汽車的空氣阻力應當如何量化?風阻系數(Cd)和迎風面積(A)是最常用的兩項指標。
增大空氣下壓力,為何會提高風阻?這是因為空氣阻力由壓差阻力和摩擦阻力兩部分構成。對于非專業人士來說,對壓差阻力和摩擦阻力刨根問底意義不大,在此不予以展開解讀。各位讀者只需記住下圖左側的公式,即風阻系數由空氣阻力、空氣密度、迎風面積和空氣流速計算得來,是一個數學概念。反過來看,如果我們知道了風阻系數和迎風面積,就可以測算出車輛在當前環境和速度下的空氣阻力。
車身造型對風阻有著非常直接的影響。設計越流線,風阻系數越小;設計越方正,風阻系數越大。通常而言,三廂車風阻系數較低,兩廂車(以及造型與之相似的SUV)風阻系數較高。這是因為兩廂車的車頂線條平直,氣流在車尾發生大規模分離,存在非常大的壓差阻力。相反,三廂車的車尾造型更流暢,能夠引導氣流有序流動,有效降低了壓差阻力。
經過汽車工業一百多年的發展,空氣動力性能早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盡管如此,車企們(幾乎每家)還是會耍些小聰明,選取車系中風阻系數最低的款型進行宣傳。要知道,發動機進氣量影響著一款車的空氣阻力,搭載不同動力系統的同款車型風阻系數并不相同。即便是純電動車,采用不同輪圈也會帶來不同的結果,例如寶馬iX3的空氣動力輪圈可使能耗降低2%。
編輯點評:深耕效率,內燃機潛力有限,電動機拉不開差距,因此空氣動力學設計成為了新的主戰場。不妨看看身邊,那些口碑好、素質強的車型,往往有著出色的空氣動力性能。當然,低風阻并非汽車設計的最終目標,而是各方面性能權衡下的一種結果。人類當然可以制造出阻力更低的汽車,但如果那輛車只能坐一個人,動力滿足不了高速行駛,又有什么意義呢?因此,那些做好分內功課,又具備杰出空氣動力表現的車型,才是工程設計的集大成者。
精彩內容回顧:
MEB的標準答案 奧迪Q4 e-tron技術解析
展示未來座艙理念 大眾發布眾:UX原型車
特斯拉之外的選擇 各價位電動汽車推薦
什么是汽車風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