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是哪國的汽車品牌;大眾有哪些車型品牌
據《參考消息》報道,德國《奧格斯堡匯報》表示,德國知名企業大眾正在擴大在華業務,打算扎根中國市場。
報道稱,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貝瑞德談到大眾的未來時表示,大眾總部所在地德國沃爾夫斯堡有時看起來像是來自遙遠的過去。
這句話說得大有深意。
一方面,貝瑞德認為德國已經落伍了,跟不上時代的主流了;
另一方面,也表明大眾想在中國扎根,那個來自遙遠過去的德國大眾總部已經成了大眾集團前進的阻礙。
事實也確實如此,大眾這家德國企業的未來,的確不在德國了。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貝瑞德)
德國陷入巨大困境
現在的德國,已經不是曾經的德國。
現在德國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經濟發展停滯,“去工業化”的勢頭越來越強勁。
德國作為一個工業大國,對廉價能源非常依賴。
以前德國企業在德國就能有很強的競爭力,現在已經不行了,留在德國本土不說死路一條,起碼難有太大的作為,只會伴隨著德國的沉淪而沉淪。
由于德國政府的水平堪憂,在諸多國際重大議題中,都損害了德國的利益,導致德國本土的生產成本越來越高。
對于企業來說,成本高就會失去競爭力,競爭對手不會因為你的成本提高了就漲價,這就會導致大眾集團的利潤降低,利潤低了,在研發中的投入就會減少,最終造成長期后果,所以德國企業必須走出去,而大眾選擇了中國。
(大眾品牌標志)
中國優勢巨大
現在的中國,已經不是曾經的中國
曾經中國的汽車行業相對落后,一直處于追趕態勢。
現在中國實現了彎道超車,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成了全球的領頭羊。
作為一家車企,大眾選擇在未來汽車領域最先進的國家扎根,很合理。
此外,中國一直在擴大開放,大眾也在中國深耕了很久,只需要繼續擴大在華業務,就可以繼續在中國市場立足。
而市場正是大眾最為看重的。
中國的另一個優勢在于,中國的能源供應穩定,且中國專注于發展,熱愛和平,沒有戰爭風險,也不會像西方政客那樣,把大事小情都是政治化。
西方總是高喊著“自由市場”,實際上卻一直在進行各種干預,中國的繁榮大市場,才讓國內外企業感受到了真正的自由,外企自然希望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中發展。
(大眾汽車)
大眾正統在中國?
現在大眾已經確定一個解決方案,貝瑞德將這個方案稱為:在中國,為中國。
意思是扎根中國,按照中國人的需求造車。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首席技術官馬庫斯·哈夫克邁爾表示,集團將在中國開發自己的平臺,“不再依賴沃爾夫斯堡的決定,而是擁有更大的自主權。”
這個意思就是說,要在中國另開一攤,獲得足夠的自主權,同位于沃爾夫斯堡的集團總部劃清界限。
考慮到大眾打算把集團未來的重點放在中國,那么未來很可能會出現大眾正統在中國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