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汽車保險、太平洋汽車保險如何網上看報價
杭州的范先生說,有位“人保”的業務員前段時間給他推銷車險,等他付完錢才發現,他買的壓根不是保險。
人保業務員賣太平洋保險?到手是…
范先生有一輛豐田汽車,4月13號保險到期,從3月份開始,他就頻繁接到保險公司的續保電話,“有一個自稱人保的業務員加了我微信報了價,比較其他同行的報價,商業險便宜了1000多一點,原先是7200多元,他這個只要6200元。”
一年的保險費便宜了足足一千元,不過,奇怪的是,這位所謂的人保業務員,推薦的卻并非人保的車險,而是太平洋保險公司的產品。當時范先生也沒有多想,通過微信支付了這筆費用,不過,簽完合同后,他發現有些不對勁,“結果我錢交過之后,他給我上的商業險是太保統籌,我之前沒有聽說過。”
翻開范先生當時購買的“商業險”,實際卻是一份機動車輛統籌單,提供方是太保汽車,位于山西。細看這份統籌單,包括機動車損失統籌、第三者責任統籌、車上人員責任統籌,格式與商業保險單類似。不過,范先生上網一查,發現很不對勁,“我在網上搜了一下,《小強熱線》欄目曾經報道過,統籌公司在車輛出險后賠付起來是非常麻煩的,有的甚至金額大了以后就不管你了。”
類似買保險卻買成統籌的情況,我們小強熱線浙江教科的微信也推送過多次。車主田先生和曹先生都遇到過相同的情況。
田先生:點開商業險一看,這不是商業險,因為商業險肯定有保險的標志,這什么都沒有,仔細一看是眾籌,我找到眾籌上的400電話,打過去無法接通。
曹先生:就是商業險賠付就聯系不上了,商業險買到國信統籌里面去了,現在這個國信統籌,我們電話也聯系不上。
兩位車主的遭遇及其相似,都是出了交通事故后報保險,保險公司聯系不上了,打開保險合同一看,發現購買的都是“統籌”協議。
如今范先生購買的“太保統籌”,又是什么情況呢?太保汽車公司客服聲稱,他們和別的統籌有所不同,“我們是營運性車輛的商業統籌,保險公司理賠都是在4S店,我們公司理賠標準都是按照修理廠來定的,您出險的話,都是正常理賠的。”
不過,在2022年,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關于機動車輛安全統籌的風險提示》,文中確認統籌不是保險,經營此類業務的機構未取得保險業務經營許可,蘊含較大風險,可能給消費者帶來損失。
目前,范先生找到我們“小強熱線幫忙團”,希望他剛買的車輛統籌能夠退還回來。針對范先生提出的退款訴求,太保汽車表示,正在進行核實。
張先生究竟是什么身份?
針對這起事件,按照范先生的說法,是人保的銷售人員故意隱瞞了“太保統籌”和“太平洋保險”之間的區別,誤導他購買了一份統籌。
翻看范先生跟保險銷售的聊天記錄,對方自稱是人保車險的。范先生在支付6200元的保費之前,咨詢自己購買的是不是“太平洋保險”,對方給予了肯定回復。
一個自稱是人保的業務員,卻銷售著太平洋保險,提供的更是太保汽車的統籌。這位業務員,究竟是什么身份?隨后記者致電這位張先生,對方明確表示自己就是人保的員工,而且大方承認給范先生購買的的確是太保統籌,“我也給他發過信息,說的是“太保”價位是多少,有這句話的,這個統籌也沒有問題,不影響理賠,也是可以的。”
對此,范先生不以為然,“太保,我就認為是太平洋保險,因為太保統籌我從來沒有聽說過。”
雙方各執一詞。不過,我們更想知道的是,張先生作為人保的業務員,為什么要賣一家統籌公司的單子呢?對此疑問,張先生的回復又有了明顯的變化,改口自稱是人保的代理,而且刻意對我們隱瞞了是哪家代理公司。
從人保的業務員,變成了人保的代理。這位張先生的真正身份到底是什么?針對這個疑問,記者致電中國人保。目前,中國人保針對張先生的身份正在積極核實中。
而對于這份“太保統籌”,中國人民財產保險也給出了明確態度,“您說的這家公司與中國人保及下屬公司是沒有隸屬和股權關系的,不存在任何投資管理和業務關系,對于該公司的行為,中國人保及下屬公司也正在積極采取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而經過這次事件后,范先生算是搞清楚了車險和統籌的區別了,并愿意以自己為例,向廣大車友提個醒,“我想通過《小強熱線》,告訴廣大車友,買車險一定要確認、確認、再確認。”
針對此事,我們也會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