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汽車論壇—深圳車評
12月21日,未來汽車產業新生態高峰論壇正式在深圳召開,比亞迪、梅德賽斯-奔馳、航盛技術研究中心、元戎啟行科技有限公司等國內外企業,皆派遣代表參與此次論壇。
若問近幾年全球最大的藍海市場是什么,那毫無疑問是新能源汽車,而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更是車企矚目的焦點。燃油車時代,國內汽車產業起步太晚,曾一度被稱為“萬國汽車展覽館”。好在國內車企并未因一時的落后而放棄,長期深耕汽車行業,并以出色的產品力贏得了許多消費者的認可。
此刻,汽車行業正迎來百年來最大變局,化石燃料向新能源轉變。我國早已將新能源汽車列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經過多年時間發展,已具備新能源汽車研發和產業化的基礎。
中國汽車產業邁向全球頂尖隊列,新能源基礎布局是一方面,把控汽車未來的發展方向,做到緊跟時代變局不落伍又是另一方面。本屆未來汽車產業新生態高峰論壇,主要探討的內容就是汽車行業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智能化、數字化。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一級巡視員苗長興表示,2022年1~11月,我國L2級智能互聯網乘用車銷量為800萬輛,滲透率已達33.6%。技術日益成熟,硬件成本逐步下降,智能互聯網汽車的滲透率勢必越來越高,而在技術發展的同時,相關法律法規也應完善,給智能互聯網汽車廣闊的發展空間。
今年6月,深圳發布《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這是國內首次對智能互聯網汽車立法,無疑為智能互聯網汽車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法律基礎。梅賽德斯-奔馳中國研發自動駕駛和車聯網執行副總裁王忻坦確認,已經與騰訊達成合作,很快支持L3級自動駕駛的產品將在中國上路測試。
比亞迪、航盛技術中心、元戎啟行科技等企業的代表也表示,汽車數字化、智能化的時代已經到來,未來汽車不再是封閉的產業,而是多方協同合作的產物。智能互聯網汽車走向成熟,有兩大關鍵問題,第一是技術的成熟與否,第二則是供應鏈硬件標準化的實行。
汽車行業面臨著一個尷尬的局面,產品利潤率太低,悠跑科技副總裁蔡德暄直言,整車廠的利潤往往不超過5%。談到其中的原因,他表示硬件沒有標準化是主因,硬件無法形成標準,生態鏈就需要為不同車企生產不同規格的硬件,開設多條生產線,增加了硬件的生產成本。
深圳市計劃打造一流汽車城,首要方案就是補強傳統汽車生態鏈,提升自主研發能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同時還要完善服務平臺的與基礎建設,為汽車提供一個能夠展示價值的高端平臺。
沒有一家車企能夠依靠自己的力量,獨立完成生態與平臺的建設,只有各界企業聯合起來,才能完成高度智能汽車的研究與開發工作。因此,新能源汽車與智能互聯網汽車的崛起,不但是頭部汽車企業轉變的時刻,也是中小型企業崛起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