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陪駕(北京汽車陪練)
1月12日,趙藝又到內環開始練車,坐在她旁邊的是一家重慶汽車陪練公司“教練”。“這是我第二次練車,每個小時75元,每次2個小時,得提前預約,教練忙不過來。”
據上游新聞·重慶商報記者了解統計,我市有424家駕校,年培訓能力達170萬人,2019年只有62萬人學車,約十分之二,8萬新手面臨上路前的“培訓”。正是看到開展陪練的市場規模大、陪練緊缺,駕校年培訓能力又嚴重過剩,部分駕校開始拓展陪練新業務,與一些專業陪練公司一起滲透陪練市場,價格在每小時50元到200元之間浮動。然后,記者連續調查發現,盡管汽車陪練市場不斷發展成熟,市場規模擴大,但仍時有亂象發生,亟待規范。
現狀:
每小時收費50元到150元不等
已拿7年的趙藝,由于長期不開車,技術早已還給了駕校,如今不敢貿然上路,準備購買新車的她,像越來越多新手司機一樣,在網上約了一個陪練,帶自己快速重新熟悉駕駛技巧,豐富實操經驗。“我聯系的重慶津峰汽車陪練服務有限公司,每節課2小時價格150元,預約了10節課包含20個小時,陪練費遭了近1500元。”她說,目前已練了4個小時,感覺良好。
而去年12月1日才拿到的彭娟,這幾天,天天由駕校的教練陪著在中央公園附近的公路上練車。“拿到后,我就去購買了一輛新車,結果不敢上路。”她說,在駕校有教練陪著,上路一點都不怕。拿到自己開車卻開始畏手畏腳,轉彎不敢轉、紅綠燈起步緊張……最后,她找到駕校,以80元一小時的價格由教練陪她開自己的新車練車,以便盡快熟悉自己的車況與路況。
彭娟說,一個多月里由教練陪著練了10多個小時,如今基本上可以不用教練指導了,但還是有一些膽小,上路有點虛,等克服了這些困難,就可以不要陪練了。
市場一:
約8萬新手上路前要“培訓”
家住沙區的黃藎去年12月購買了一輛SUV,剛剛拿到不到3個月的她, 仍不敢獨自開車上路。黃藎的老公劉軍便在周末充當了陪練,陪著她熟悉車況和道路。“我老公是一名老司機了,他開車已近10年了,他陪著我練車,我安心多了。”
劉軍告訴記者,妻子不是技術不過關,而是心理上有一種依賴,總感覺自己一個人開車不安全,陪在她身邊練習一周后,現在她都是自己開車去上班。當初如果請陪練,一周至少要遭1000多元錢。
其實像趙藝、黃藎這樣面臨“培訓”的新手司機還有很多。
來自市重慶市道路運輸事務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市駕校有424家,年培訓能力達到170萬余人次。數據統計顯示,2014年全市駕校實際招生數量為81.5萬人,2015年實際招生數量為80.4萬人,2016年實際招生數量為81萬人,2017年實際招生數量76萬人,2018年、2019年實際招生人數62萬人。 也就是說,從2014年到2019年,每年至少有62萬以上的人拿到了。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駕培分會專家委成員游老師告訴記者,據不完全統計,每年約十分之二8萬新手面臨上路前的“培訓”。“每個新手一般熟悉車況和道路,需要5至10小時,按5小時500元計算,8萬新手年陪練費用4000千萬元,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市場二:
3家較為成型陪練公司教練“搶手” 駕校紛紛來分一杯羹
游先生告訴記者,幾年前,陪練已經吸引重慶多家駕校注意,當時的陪練費為每小時80至120元不等,但是由于業務量不大,所以駕校的主攻方向依然是培訓新學員考,陪練這個市場被駕校忽略。
“前幾年陪練量不大,陪練的費用小時又不多,費用零零碎碎,而學員學車的人又多,駕校幾乎都放棄了這塊業務。”游先生說,近兩年隨著學車學員招生人數的下降,駕校年培訓能力又嚴重過剩,部分駕校又開始拓展陪練新業務,與一些專業陪練公司一起滲透陪練市場。
兩路的一所駕校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目前采用的新學員拿到后可以贈送2個小時的陪練,后期如果還需要陪練,每個小時收費100元。“陪練的量還是不大,每個月有10多名新手需要陪練。”他說,俗語說蒼蠅小也是肉,陪練市場業務也正在慢慢拓展。
記者調查發現,主城區絕大數駕校都有陪練業務,但是推廣的力度不大。
駕校陪練業務不溫不火,但是主城區的專業陪練公司卻很火爆。記者在天眼查看到重慶有多家汽車陪練公司,如重慶小幫汽車駕駛服務有限公司、重慶津峰汽車陪練服務有限公司、五阿哥汽車陪練服務(重慶)有限公司等。
“我們公司有8名陪練,每天的陪練時間差不多都預約滿了。”津峰汽車陪練公司一名陪練告訴記者,陪練的人還是有很多,有拿到多年不曾上路的“新手”司機,有剛剛拿到的新手司機,還有一些因為心理恐懼不敢獨自上路的司機……
根據陪練服務公司提供的數據,陪練服務公司的客戶來自于各個行業,60%左右學員為老帶新,40%左右來自百度和58同城。
記者獲悉,部分汽車陪練服務公司還是非常負責,明碼標價,也根據每個學員的實際情況置定合理的陪練規劃與路線,一般根據學員的實際情況分5、10、15、20節課不等。陪練的車輛和駕校一樣,可以用公司的陪練用車,也可以是自己的車。
縱深:
學員維權困難、收費沒有標準,監管誰來管
據了解,目前汽車陪練行業處于“無主管單位,無統一標準,無準入門檻”的“三無”狀態。
游老師表示,與駕校教練不同,國家目前還沒有“汽車陪練”這一職業的相關培訓標準和資格證,大多數提供陪練服務的人員僅持有。
重慶市道路運輸事務中心駕培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陪練看字眼屬于培訓范疇,但是他們不屬于汽車駕駛員培訓管理范疇,這些陪練對像已拿到了,駕駛沒有違法。
而根據我國《機動車駕駛員培訓管理規定》規定了駕校中的學員與教練員之間的規范管理,但是沒有針對已經取得的人進行管理,按正常情況下,他們有是可以上路駕駛,這類人群請陪駕指導,不屬于機動車駕駛員培訓管理范疇。
游先生說,駕校的培訓費需要市場指導價,不屬于政府定價,同樣陪練也屬于市場指導價,可高可低,因沒有統一標準,即便遇到陪練公司或者陪練教練坐地起價,也沒有辦法更好地監管。
對于行業監管問題,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教授譚啟平表示,希望有關部門應盡快出臺相關政策,對陪駕陪練行業予以規范。“例如,公司需要多少注冊資金,有多少駕駛人員,駕駛人員需要具備什么資質,陪駕服務協議中應包括哪些條款,都應得到政策的規范和明確告知。
多名駕校校長和業內人士認為,應該對陪練進行規范,重點是將陪練劃歸哪個部門來監管,是運管部門、部門?還是市場監管部門?希望明確責任,這樣監管更明確。
重慶豪文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蔣希文表示,有關部門應盡快出臺相關政策,對陪駕陪練行業予以規范,規范收費標準、陪練內容、出現事故的法律責任等。同時,陪練者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需要簽訂書面協議,明確雙方權利義務,避免意外發生后雙方為了責任而扯皮。
上游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鄭三波 圖/視頻 鄭三波
來源:上游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