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理工大學廣州汽車學院—華南理工大學廣州汽車學院經營之道
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曾說過:“如果你是華南理工大學畢業的學生,你想要造車的話,只要在校友群里吱一聲,學長們就已經幫你把供應鏈搞定了”。何小鵬說出這樣的話,到底哪來的底氣?
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欣欣向榮,前景一片利好,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第一出口大國,國內汽車品牌呈現百家爭鳴的氣象。在人才濟濟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中,華工學子確實是個中翹楚。
何小鵬在華工出席活動
何小鵬是華工計算機專業1999屆畢業生,除了他之外,華工還為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培養了大批領軍人才:威馬汽車董事長沈暉是華工工程力學專業畢業生;創維汽車創始人黃宏生畢業于華工無線電工程系;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在華工電子與信息工程系獲得碩士學位;億緯鋰能董事長劉金成在華工獲得材料物理與化學博士學位……
華工學子活躍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各個環節,覆蓋了從整機、動力電池、智能網聯、電機電控、智能裝備等多個領域,上百家“華工系”汽車產業鏈企業,支撐起了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半壁江山,華工也因此被社會各界譽為“新能源汽車界的黃埔軍校”。
在國內眾多高校中,華工的實力算不上一流,在“985高校”中也只能算中游水平。這樣一所高校,是如何做到在理工科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領域遙遙領先的?
華南理工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是廣東僅有的兩所“985高校”之一,也是廣東理工科類大學之首。華工辦學最早可溯源至1918年1月成立的廣東省立第一甲種工業學校(史稱“紅色甲工”),至今已有105的歷史。后來,在建國后的“全國院系大調整”中重新組建為“華南工學院”,是新中國“四大工學院”之一。
作為理工類大學,華工的在理工科的實力確實很有優勢:輕工技術與工程為A+學科,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等7個學科為A-;14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學、計算機科學、材料科學、化學、農業科學等5個學科領域躋身全球排名前1‰。新成立的“華工國際校區”,全部布局了新工科相關學科,搶先占據未來科技的制高點。
基于學科上的優勢,華工創建了29個國家級科研平臺、231個部省級科研平臺,數量位居廣東高校首位、全國高校前列,對于學生的專業學習、創新能力培養發揮了巨大作用。
華工國際校區
這些優勢學科培養的學子,長期活躍在各相關學科領域前沿。汽車工程系新能源汽車的許多優秀代表,也曾求學于華工的這些優勢專業。
華工的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是學校規模最大的學院之一,擁有2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國家工程實驗室、以及20多個省部級平臺等,其中就包括汽車零部件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廣東省燃料電池技術重點實驗室等汽車研發領域的強大平臺。
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名師薈萃,其中就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瞿金平、國家教學名師黃平、國家杰青張憲民等國家級人才,在這里引領學科發展,培養行業精英人才。
經過多年發展,學院已成為全國尤其是華南地區智能制造、汽車研發及材料加工等工程領域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也培養了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諸多領軍人物。
華工學子自研賽車
新能源汽車是一個高度集成的創新行業,對具有跨學科、跨行業背景的復合型人才有很高的要求。華工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極力培養新能源汽車領域急需的復合型、交叉學科人才,源源不斷地為行業輸送高水平人才。
早在20世紀70年代,華工就率先開設了汽車專業,在80年代中期就已經開展了汽車電動技術的研發和教學,自編并出版了教材《電動汽車學》。換而言之,華工已經在汽車領域深耕四十余年。
四十年來,華工對汽車工程專業學生的培養和學術研究一直走在國內高校前列。在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征程中,華工總是能搶先布局,通過推動學科交叉,培養復合型人才。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新能源汽車已成為AI最重要的應用場景之一。
教師在學生創新工場指導學生
華工高瞻遠矚,除了進一步加強自動化、新材料、新能源、車輛工程等優勢學科的學習之外,更通過實施“+智能”培養模式,強化學生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基本技能培養。近些年來,華工新增了智能車輛工程專業,以及人工智能、機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等新工科前沿交叉專業,為新能源智能汽車行業培養具有“創新、創造、創業”能力的“三創型”人才。
隨著專業結構的持續優化,華工才能切實地提高專業建設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這些年來,華工系學子在畢業后進入車輛先進智能技術的研發機構,在輔助駕駛及其相關產品制造、智能網聯汽車、高精度地圖與高精度定位技術領域都發揮了巨大作用。
校友企業威馬汽車走進華工
位于廣州的華工,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那就是有先進的科技產業和大量的高科技企業,為華工實施產學研合作教學創造了優越的條件。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這種優勢體現得更加明顯——除了周圍的企業之外,還有“華工系”的學子自己開創的完整產業鏈。
目前,華工與廣汽研究院、華為等行業界龍頭企業也已經達成深入合作,首批建設的包括智能出行、人工智能在內的七個未來創新實驗室,已經成為華工學子進行前沿專業知識學習的廣闊平臺。
如今,強化跨界和合作,建立協同育人機制,培養復合型創新人才,已經成為華工培養新能源汽車行業領軍人才的“不二法寶”。就拿車輛工程來說,該專業推行了“五位一體”校企協同人才培養模式,目前已經與廣汽集團、藍微新源、億緯鋰能、東風日產等企業合作共同培養學生,深度參與汽車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全過程。
華工學生利用AR設備在進行模擬駕駛
“華工系”學子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優異表現,突顯華工創新人才培養的成功——持續強化基礎學科的優勢,又搶先布局前沿和交叉學科加強技術創新,通過產學研合作推動科技成果,這是華工在拔尖創新型人才培養上探索出來的有效模式。
如今,華工已經搶先布局了“新工科”,立志要在新一輪創新型人才培養中“先發制人”,這是華工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必經之路。我們期待,華工能夠培養出更多拔尖的創新型人才,在更多領域推動技術和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