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汽車官網_三菱汽車官網中國官網首頁
小眾汽車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日子,越來越難了。
近日,有消息稱某日系合資品牌即將退出中國市場,生產線產能將轉作為同集團自主品牌代工。隨后,有消息指向該品牌為廣汽三菱,稱其將出售長沙工廠,用于生產廣汽埃安的電動汽車。對此,廣汽三菱回應稱:消息不實,沒有接到任何關于“三菱退出中國”的通知。
這已經不是三菱第一次被傳“退出中國”了。早在2020年,三菱汽車首席執行官加藤隆雄就曾表示計劃縮減在中國市場的投入,將重心轉移到了東盟市場。彼時就有三菱將退出中國市場的傳言傳出。
圖片來源:廣汽三菱官方網站
盡管官方再次否認傳聞,但廣汽三菱目前深陷困境也是事實。
數據顯示,廣汽三菱設計產能20萬輛,2022年實際產能只有3.55萬輛,產能利用率僅17.75%。目前,廣汽三菱幾乎成為合資車企中銷量最低的品牌。以剛剛過去的2月為例,歐藍德銷量為311輛,勁炫ASX銷量為14輛,而奕歌更是僅賣出5輛。
從實際表現來看,堅稱不會退出中國市場似乎并沒有太大的說服力。
“跌跌不休”
事實上,三菱與中國結緣甚早,三菱的技術對中國自主品牌早期的發展也曾起到重要作用。包括比亞迪、長城、東風、華晨、北汽、吉利、長安等國內車企都用過三菱發動機或使用過三菱的技術。三菱甚至因此獲得過“國產教父”的頭銜。
2012年,廣汽三菱由廣汽集團和三菱汽車各出資50%成立,并一度受到市場認可。
2016年,廣汽三菱國產第三代歐藍德上市,在隨后的2017~2019年三年間,廣汽三菱迎來最為“高光”的時刻,分別實現銷量11.73萬輛、14.4萬輛以及13.3萬輛。
廣汽三菱也曾定下2020年產銷30萬輛的銷量目標。但在2020年,廣汽三菱實際銷量跌至7.5萬輛,下滑幅度高達43.62%。
值得注意的是,雷諾-日產-三菱聯盟在2020年應對危機時,曾推出“分而治之”的戰略。該分工戰略將對全球市場進行地域劃分,聯盟的合作伙伴將在各自負責區域內主導業務開展。其中,日產主打中國和美國市場,雷諾主打歐洲市場,三菱主打東南亞等市場。在這樣的布局之下,中國市場顯然已經不再是雷諾、三菱的重點。隨后,雷諾已淡出中國市場,三菱在中國市場走向邊緣化似乎也不足為奇。
2021年,廣汽三菱銷量進一步下跌至6.6萬輛,同比下滑11.99%。2022年,廣汽三菱跌幅擴大至49.13%,銷量僅剩3.3萬輛。
直至2023年,廣汽三菱銷量下滑的趨勢仍毫無改觀。根據廣汽集團披露的2023年2月產銷快報,廣汽三菱2月銷量僅330臺,同比下滑90.91%,1-2月累計銷量1498臺,同比下滑79.86%。
廣汽三菱官網顯示,目前該品牌共有4款車型在售,燃油車包括全新歐藍德、新勁炫、奕歌以及進口車L200,新能源車型則只有一款阿圖柯。
這其中,廣汽三菱唯一的主力產品僅有歐藍德。
事實上,在2022年11月,廣汽三菱曾推出全新歐藍德?!白鳛槿馄嚾蚱放茟鹇缘年P鍵產品,它會為三菱品牌在中國乃至全球市場開創新紀元?!北藭r,廣汽三菱總經理山本賢一朗對這款車型的市場表現寄予厚望。不過從市場表現來看,2022年12月,全新歐藍德的銷量為2456輛,2023年1~2月銷量僅為1926輛。這樣的成績,顯然未達到預期。
營收腰斬
目前,廣汽集團旗下埃安發展勢頭強勁,“兩田”(廣汽豐田、廣汽本田)也有不錯的市場表現,而廣汽三菱卻明顯拖了后腿。
根據3月30日廣汽集團發布的2022年度業績報告,廣汽集團合并口徑營業總收入約1100.06億元,同比增長約45.3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80.68億元,同比增長約10.00%。凈利潤增速大幅慢于營收的增速。
分季度來看,廣汽集團2022年四個季度的凈利潤分別為30.09億元、27.42億元、23.12億元、601.83萬元,全年凈利潤在逐季下滑。與此同時,毛利率為5.43%,出現0.63個百分點的同比下滑。
財報顯示,2022年廣汽的資產減值損失達到30.23億元,比2021高出約24億元;信用減值損失為6.35億元,比2021年高出約5億元。而合資公司廣汽三菱去年計提了15億元的資產減值是重要的原因。
2022年,廣汽三菱在廣汽菲克之后也陷入困境。廣汽三菱2021年營業收入還有82.7億元,2022年直接腰斬降到42.56億元。截至2022年末,廣汽三菱資產總額59.61億元,負債總額高達59.54億元,凈資產僅剩約700萬元。廣汽三菱的減值加上公司其他減值,甚至導致廣汽四季度的凈利潤下滑至了601.83萬元,凈虧損2.31億元。
淘汰加劇
目前,汽車市場的現狀是: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迅猛,傳統燃油車普遍出現銷量下滑。在燃油車下行背景之下,原本較為小眾的傳統汽車企業生存愈發艱難。
事實上,伴隨汽車市場洗牌加劇,近年來已經出現了一些合資品牌經營難以為繼的現象。包括鈴木、菲亞特、雷諾、DS、謳歌、Jeep等品牌已經相繼退出中國市場。
在去年10月底,廣汽集團方面官宣廣汽菲克破產申請。在宣告破產之前,廣汽菲克也經歷了持續多年的銷量萎靡、利潤虧損等狀況。
今年以來,價格戰持續為汽車市場施壓,身處弱勢地位的汽車品牌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而在電動化領域,廣汽三菱并沒有太多布局,這也導致其丟失了原本的陣地之后,無法抓住新能源汽車市場高速增長的紅利。
有觀點認為,價格戰的結束往往以尾部企業的出清為標志。以 2018 年價格戰為例,力帆、眾泰、獵豹、韓系、法系等弱勢品牌落敗,銷量持續走低,市場份額向頭部集中。而這一輪價格戰,也會使身處弱勢地位的車企生存現狀更為艱難。
在新能源車企不斷擠壓燃油車生存空間的背景下,弱勢合資品牌銷量下滑趨勢不可逆轉,這也會加速其退出市場的步伐。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三菱被反復傳言“退出中國”也就不足為奇了。
作者:劉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