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花和嫩豆腐有差別嗎,豆花和老豆腐一樣嗎
豆腐腦和豆花是同一種東西嗎?這個答案,就在每個人的方言和生活背景里。
反正水豆腐這種東西,無論甜咸我都喜歡吃。
甜的就是加白砂糖,攪一攪,化成一碗甜水,咕嚕咕嚕喝下去,怪解渴的。但溫度必須恰好,太冷太熱都不行,溫吞著也不行,必須比溫吞水多一點熱度,不能再多。不過就算要求這么多,也只是一碗糖水的感覺,口渴當飲料吃,一般也不加其他東西一起吃。
咸豆花,澆鹵的,那種濃稠的一碗,里頭有海帶、木耳、甚至黃花菜的,我特別不喜歡。它讓我出現視覺和味覺的錯判,看起來像甜的,吃起來卻是咸的,會很混亂。
不加鹵汁,把海帶木耳黃花菜換成蔥花香菜蝦米,澆上辣椒油、醬油,滴上麻油,這種麻辣豆花,才是我喜歡吃的,豆花用的還是同一種豆花,但這樣一來,好像就可以當飯吃了,絕不能算是飲料。
咸甜豆花引發的大戰只是大家無聊湊熱鬧而已,
南方不一定都是甜豆花,
北方也有好多把咸豆花視作異類的。
今天想說的是,除了這種單純的甜豆花、澆鹵的咸豆花和麻辣的咸豆花之外,豆花界倒還有許多小兄弟值得一吃,比如:
豆花飯
豆花飯這種東西,看造型應該和麻辣豆花差不多,只是把豆花單獨盛一碗,調料也單獨放一碗,蘸著吃,再配上一碗白米飯就齊了。
其實不然,豆花飯的豆花和水豆花口感完全不同,水豆花是爽滑的一汪汪,只能用勺子舀著吃,豆花飯的豆花是帶著氣孔的粗糙小塊頭,可以用筷子夾起來蘸料。
這種豆花有氣孔很重要,有了它才能吸作料;作料就是香菜、辣椒油、鹽、醬油、小米辣拌一碗,特別倒是沒什么特別的,但是很重要,沒有它,一碗白米飯和一碟蘸料只能玩干瞪眼,有了它,一頓飯就解決了,葷腥不沾,也能吃到肚子撐。
蘸一塊豆腐,就一口飯,這能有什么好吃的呢?咋那么多人愛吃呢?嗐,煙火小食的味道,說不清撒。
豆花面
有豆花飯,也有豆花面相伴而生。豆花面可以兩吃,一種就是像豆花飯那樣,豆花是豆花,面是面,蘸水是蘸水,豆花蘸著蘸水,光面條蘸著沾過蘸水的豆花吃。
我更喜歡吃第二種:把燙好的面條放在碗底,最好還能有點燙豆芽進去,然后把熱豆花放上去,然后把作料放進去,然后把炒好的肉哨子放上去,加點醋,拌合拌合,好吃極了。
豆花米線
豆花米線只有一種吃法,參考豆花面的第二種吃法,然后根據自己喜好豐富一下內容即可。
比如,把米線打底,燙上豆芽和韭菜,蓋上一層熱騰騰的豆花,再放上一勺剛炒出來的雜醬肉,然后再加調料各種,最后蓋上一勺焦香的辣子油,撒上一層生韭菜。在拌合之前,先確定已經打好了一碗蔥花清湯沒有,齊了就可以開吃了,相當板扎。當然啦,好吃的決定性因素,還是得有好豆花。
豆花火鍋
貴州的豆花火鍋,應該是清湯黨一派的,湯底著實清爽,只飄著紅的西紅柿,不過開鍋以后就不一樣了,各種肉都可以往里招呼,紅的黃的,有鱗的有殼的,應有盡有。吃得差不多了,加點酸菜撈一撈,胃口又開了,完全可以再來一鍋了!
如果肉類重點放在魚身上,那就成了豆花魚火鍋,也很受歡迎,湯底可以直接用純豆漿燒。
豆花烤魚
重慶的烤魚品種真是讓人眼花繚亂,只要能烤得出來的,好像都不賴。
豆花烤魚吧,就像一般的三峽的烤魚,烤好了邊燉邊吃,豆花是燉的時候加進去的,淹沒在一堆干辣椒青辣椒麻椒里,白嫩嫩的,第一個遭毒手的,多半是它。好吃起來,和魚腦有一拼。
菲律賓甜豆花
夏日的菲律賓街頭,有一種爆款飲料,湊近一看,原來就是甜豆腐腦,把白砂糖換成紅糖水,然后加多多的西米,就特別像四川重慶的米涼蝦、冰粉吃法,味道也像。
自己在家可以復制,材料就是紅糖水、西米和水豆腐,沒了,好吸。
菜豆花
菜豆花,是把過濾好的豆漿煮漲,放入切碎的青菜葉子,攪散,然后點進石膏水,攪出絮狀的豆花就成了,打蘸水吃。和連渣撈的不同之處在于,連渣撈好像是用不過濾或者粗過濾的豆渣做成的?
豆花泡饃
陜西的羊肉泡饃名滿天下,但是豆花泡饃聽過的人就不多了吧?把切成片的麥面鍋盔,放進豆漿里煮一會兒,盛起,然后蓋上一勺熱的嫩豆花,汪上辣子油,加香菜香蔥,加調料調味,一碗豆花泡饃就成了。寶雞一帶的早餐擔當,就是它。出差旅游到地,可以列到必嘗清單里。
好了,關于豆花,暫時想到的就這么多,你還吃過什么特別的豆花嗎?說出來饞饞唄~
(圖片整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