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長城的故事、傳說_關于長城的故事傳說有哪些
在波瀾壯闊的渤海之濱,奔騰不息的黃河下游以北,是中國北方的重要省份——河北。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河北產生不少民間傳說,有些已經被列為國家級非遺。
孟姜女傳說
孟姜女傳說在戰國時期即見端倪,明清以來大為盛行,是各地戲曲、唱本等文學作品的常見題材,主要揭露封建社會繁重的徭役和剝削,歌頌忠貞的愛情。
河北孟姜女傳說最早源于《禮記·檀弓下》所記杞梁妻的故事。至唐代,故事情節和主題思想與后來的孟姜女故事已很接近,不過故事發生的時間由春秋時代改為秦朝,地點由“齊長城”變為“秦長城”,人物由齊國大將杞梁夫妻變為燕人杞良及其妻孟氏。到明代又多了“秦始皇逼婚”的情節,故事至此完全定型。孟姜女故事從江南松江府到北方山海關皆有流傳,山海關東的鳳凰山上建有貞女祠,即現今的孟姜女廟。
孟姜女傳說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和民間傳承性,歷史演變線索清晰,思想內涵豐富,故事情節曲折動人,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在歷史研究及文學藝術方面具有一定的價值。
契丹始祖傳說
契丹始祖傳說歷史悠久。據調查,在平泉縣已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以口傳心授的方式一直流傳至今。流傳的區域是平泉縣及周邊地區。平泉縣因“平地涌泉”而得名。處在遼寧、內蒙古、河北三省交界地,是多民族聚集區,蘊含著豐富的民間文化資源。
“契丹印象——遼代文物精品展”展品
契丹始祖傳說是這樣的:在很久以前,有一神人居住在平泉縣柳溪鄉的光頭山(古稱馬盂山),他騎著一匹白馬沿著老哈河(古稱土河)順流向東而去。有一天女居住在西拉木倫河(古稱潢河)上游的平地松林中,她駕著青牛車順著西拉木倫河而下,兩人相遇在內蒙古赤峰的木葉山二水交匯之處,遼河之畔。兩人一見鐘情,結為夫妻,生了8個兒子,以后族屬逐漸繁盛,形成了最早的“契丹古八部”。他們各部族都供奉青牛白馬,以表示用始來之物祭祀祖先。
“契丹印象——遼代文物精品展”展品
此傳說在平泉的影響很大,人們認為現在平泉男糊白馬女糊青牛的喪葬習俗即來源于此,這從一個側面印證了契丹始祖誕生、發祥于平泉,對研究契丹族的起源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青牛白馬”可能是一種圖騰,通過對它的研究,可以進一步揭開喪葬習俗之謎,豐富民俗學內容。
鬼谷子傳說
“鬼谷子”姓王名禪,字詡,道號鬼谷,是戰國時期著名的道家、軍事教育家,被世人譽為縱橫家的鼻祖。他不僅創辦了中國第一所軍事學校,還培養了張儀、蘇秦、孫臏、龐涓、毛遂等一批叱咤風云的軍事家、縱橫家,主要著作有《鬼谷子》、《本經陰符七術》。關于其身世,最多的一種說法是戰國時期魏國鄴地人,也就是今天的邯鄲市臨漳縣香菜營鄉谷子村。
資料圖
據當地人傳說,鬼谷子是其母“食谷而生”,因而取名鬼谷。臨漳縣谷子村有一座清代的鬼谷子祠堂,保存著一塊完整的光緒年間碑刻,上面敘寫了鬼谷子的生平事跡和成就。在鄰村鹽食,還存有一塊明朝的圣母碑。近年來,臨漳縣將鬼谷子文化與鄴城文化、建安文化相結合,啟動了鬼谷子文化景區建設,先后建設了祠堂、戰國軍校館、鬼谷子文化展館、先秦文化展館等。2010年,臨漳被中國先秦史學會鬼谷子分會確定為“中國鬼谷子文化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