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風云2容易出現的故障-2010款奇瑞風云2故障大全
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兩句話:
第一句:僥幸,是不可能幸運一輩子的。
第二句:把交通規則研究透、嚴格按照交通規則行駛、養成安全駕駛的習慣。
我貪生怕死,師傅給我的建議,我絕對服從,先研究理論,再上車實踐,每個月去請師傅吃一次飯,邀請他坐我的車,給我糾正一些陋習……
2011 年,自駕 8 萬公里,走過隧道、沙漠、高原、戈壁灘、盤山公路、雪地、草原、冰面、北京、上海,全年基本無事故,在路上,目睹了多起車禍,可悲又可嘆,很多人死于無知,是對交通規則的無知!
研究安全駕駛,不可能讓我 100%遠離事故,但是至少可以把幾率降低到最低,對于身邊的親戚朋友,我給出同樣的建議:仔細研究交通規則,不要迷信車技,淹死的都是會水的。每次看到事故,我都告戒自己:活著,才是硬道理。
每個人都對自己的駕駛很自信!不過,有些事情,只有經歷過,才會醒悟。
以前,我也很喜歡飚車,做了父親后,心態變化很大,每當車上坐著老婆孩子時,我就反復提醒自己,全部家當都在這個車上了,開車時精力高度集中,車速也降
下來了,也主動讓超……
長途旅行時,我開車,媳婦坐飛機,孩子放在家里,這樣即便有意外,也不至于全軍覆沒。
下面言歸正傳!
☆正文☆
1. 白色車,安全系數最高。
澳大利亞研究者新近發布調查報告,黑色汽車在白天與黑夜的事故率均高居榜首。在白天,黑色汽車比白色汽車事故率高 12%,在黎明前和黃昏后則高 47%。特別是傍晚的時候,遠處跑來一輛黑色轎車,總感覺像穿了隱形衣,我還是比較喜歡白色車,總是很顯眼。在民間還有一種說法,白色汽車油耗低,原因是車身反射能量,節約空調油耗,不過這個說法未得到權威證實。當時,我買白色捷達,除了安全因素考慮外,還有一個原因:白色車便宜。
2. 安全帶,必須扎,無論前排還是后排。
據統計:30%的事故傷亡,與不系安全帶有關。
我上車,第一件事先系安全帶,不管誰坐我的車,我都提醒大家系上安全帶,無論前排還是后排,我父母是地道的農民,不會系安全帶,如果帶他們出門,我會先幫他們系上,我再上車。
如果帶兒子出門,我會先安裝兒童座椅,切記:不管什么時候,只要帶孩子出門,必須安裝兒童座椅,車禍是 14 歲以下兒童死亡的主要因素。
如今,如果開車不系安全帶,我倒是覺得不習慣,不自在!
3. 日間行車燈,可以提升行車安全系數。
日間行車燈,是一組 LED 燈,不刺眼但很顯眼,車輛發動時自動開啟,在歐洲,所有新車必須安裝日間行車燈。
我以前,并不知道什么是日間行車燈,后來,經常跑高速,每當后面出現奔馳時,我總能第一時間發現它們,因為它們開著燈,在后視鏡里很顯眼,每當此時,我都提前準備讓超。
后來,在網上搜索了一下,這玩意叫:日間行車燈,可以讓前方車輛第一時間感知到你,而且不刺眼,讓人不反感,可以大大提升黑色車的安全系數。
有人會問,如果白天開著大燈,是不是一樣的效果?!肯定不一樣,開大燈刺眼,反而增加了危險系數,其實,任何車輛都可以安裝日間行車燈,在淘寶上可以買來自己裝,很簡單,很方便,也很帥!
4. 發動引擎前,先將鑰匙旋轉到 ACC 狀態,讓電腦進行故障檢測,等故障燈熄滅時再點火,大約需要 6~8 秒
我媳婦開車時,插上鑰匙接著點火,每次我都提醒她,要先把鑰匙旋轉到 ACC狀態,等故障燈熄滅時再點火,她問我,咋這么復雜?我告訴她,ACC 狀態是行車電腦進行系統參數調整,如果每次都是直接點火,久而久之,會使行車電腦參數紊亂,車子爬坡無力、積碳嚴重、油耗變大,即便發動機大修,也很難排除故障。
我有個習慣,很喜歡研究說明書,新車買來后,我挨著說明書把車子研究了一遍,在說明書里,對于點火步驟有明確說明,要求鑰匙必須在 ACC 狀態停留 6 秒。
平時上車時,我先把鑰匙插上,旋轉一下到達 ACC 狀態,然后系安全帶,等安全帶系好時,故障燈已經熄滅,摸一下檔位,踩離合,點火,這些都是在駕校里學的,這些習慣我一直保持到今天。
5. 新手必須學會調整后視鏡,有 10%的交通事故與后視鏡盲區有關!
左右后視鏡調整標準:遠處地平線位于鏡子中間,車身占鏡子 1/4。
車內后視鏡調整標準:遠處地平線位于鏡子中間,能看到自己的右耳。
有幾點說明:(1)調整后視鏡時,要選擇水平路。(2)調整駕駛座位時,要重新調整后視鏡。(3)后視鏡是有視覺盲區的,不要迷信后視鏡。
開車時,要做到“前怕狼后怕虎”,即要觀察前面車輛行駛情況,又要掌握身后車流信息,提早做出預警判斷。我媳婦開車有個特點,只看前,不看后,她的觀點是:我開的好好的,誰愛超就超,為什么要看后視鏡?
我開車時,喜歡用右眼掃描車內后視鏡,全程對后面車輛信息掌握的一清二楚,是該讓還是閃,我都會提前做出判斷的,有次,從臨沂機場接人回家,走京滬高速,前面發生了事故,堵車了,我很遠就提前剎車了,停下車后,我在后視鏡里看到有輛大貨車猛閃燈,我意識到他可能剎不住車了,我急忙掛上檔鉆到了應急車道里,大貨車拖著長長的剎車線停到了我原來的位置,多虧我逃跑了,否則就被擠成了相片。
我也闖過紅燈,有時候搶綠燈,后面也有車跟著搶,當我到達路口時,已經成紅燈了,如果我緊急剎車,肯定被追尾,我只好選擇闖紅燈,我認為絕大多數追尾都是可以預防的,前提是學會觀察后視鏡,學會分析后面車輛的行車意圖。
后視鏡的盲區在什么位置呢?我仔細觀察過,對方車輛的前輪與我們車輛的后輪相平時,我們在后視鏡里看不到它,也就是我們正在被超車時,此時回頭觀察,車輛位于后門玻璃處。所以,無論變道,還是調頭,都應該快速回一下頭,觀察一下左邊有沒有車輛。
很多出租車的左右后視鏡上貼有一個小圓鏡,這叫盲點鏡,有兩個作用:(1)掃除盲點。(2)倒車時,可以看到后面兩個輪胎的位置。
6. 變道、轉彎時,必須提前 200 米打轉向燈!
燈光、喇叭是行車語言,你的行車意圖是什么,一定要告訴別人,告訴的越早,你越安全。
假如,你變道時,沒有打轉向燈的習慣,前后車輛不會提前為你的變道做準備,因為他們不知道你心里想什么,可能前面車輛也突然變道了,可能后面車輛突然加速了,這些都是你的潛在危險。
碰瓷的,就專挑這種不預警臨時變道的,猛加油門撞上去,你被撞了,不過對不起,人家不但不能賠你,你還要賠人家,因為你是事故全責。
有的人,的確有打轉向燈的習慣,不過是變道的同時打轉向燈,根本起不到“預警”的作用,充其量只能是“表演”給看的。
為什么要提前 200 米呢?有兩重原因:
?。?)處于盲區的車輛,會發現你的行車意圖,他們要么讓超,要么加速。
?。?)讓前后車輛做好讓超準備。
在變道時,還有一個技巧,也是防止被追尾的核心戰術:變道時,要有一個加速行為,速度要大于后來車輛的速度,不要讓后來車輛有剎車行為,這是最完美的變道。說的通俗一點:后面車輛是 100 的時速,你要以 110 的速度變道,倘若你以 80 的速度變道,對方就是一個急剎車,剎不住,就把你撞飛了!
打轉向燈,是一種潛意識,即便在我們村里開車,轉彎時,我也提前打轉向燈,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對自己生命不尊重,命運就不尊重我們。
7. 太陽膜,要選淺色的!
我家小捷達,貼了深色膜,優點很明顯:隔熱效果好、隱私空間好。
時間長了,我發現深色膜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1)夜間行車,看不清左右后視鏡,必須開著前面兩個窗戶。
(2)傍晚時,車內后視鏡一片模糊,因為后擋風玻璃也是深色膜。
如果讓我重新選擇,要么貼淺色膜,要么裝窗簾,不過前擋風玻璃,我一定會貼膜的,原因有二:
?。?)在阿拉善沙漠公路上,前面大貨車輪胎甩起了一塊石子,恰好擊中了我的擋風玻璃,玻璃碎了,不過沒擊穿,多虧貼了太陽膜,否則我就掛了,因為石頭砸中我正前方。更換玻璃時,我專門去雷朋專賣店貼的正品膜。
?。?)在陜西潼關,看到了一起車禍,一輛奔馳車被大貨車上掉下來的三角鐵給擊中了擋風玻璃,因為太陽膜的緣故,三角鐵卡在了玻璃上,沒有完全擊穿!
8.座椅頭枕高度,要高于后腦勺 !
頭枕,主要作用是在被追尾時,保護頸椎,被時速 100 的車輛追尾,倘若沒有頭枕保護,可以瞬間把駕乘人員脖子扭斷!
中高檔轎車,座椅比較高,基本無需調整,除非是身高 1 米 8 以上的駕乘人員。
低端轎車,座位比較淺,頭高出座位很多,此時就需要調整頭枕,我身高 1 米76,開捷達時,需要把頭枕調到最高,才剛剛符合安全標準。
同樣的道理,不僅要調整駕駛座的頭枕,副駕駛、后排座椅都要調整到最佳狀態,因為那里可能坐著是我們的父母、朋友……
9.預防爆胎三要素:選用大品牌輪胎、定期保養輪胎、安裝胎壓檢測儀。
雖然爆胎的幾率比中的幾率還小,但是一旦爆胎,就 GAME OVER 了,所以在輪胎上,我是絕對重視,畢竟我是長途旅行,容不得半點馬虎。
汽車越來越便宜,配置越來越高,輪胎越來越差,我三哥買了輛奇瑞風云 2,輪胎太薄太軟,用力搖晃一下車身,輪胎都顫抖,如果拿這樣的輪胎長途跋涉,我認為是拿生命開玩笑!
每次上高速以前,我會找個路邊停一下,把方向盤打到一邊,然后拿個螺絲刀去剔除輪胎上的小石頭,經常有意外發現,在陜西華山服務區,在剔除小石頭時,發現扎了一根釘子,在服務區補了一下胎,花了 40 元,幫他們拍了個合影,少收了 10 塊錢,到了高速上一跑,發現問題了,輪胎補過以后沒做四輪平衡,車子跑起來一跳一跳的,方向盤發抖。到了潼關縣城,我下去找米其林專賣店,幫我做了四輪平衡與定位。
什么時候,需要做平衡與定位呢?
當你松開方向盤,車輛跑偏時,需要去做四輪定位。
當方向盤發抖時,需要去做四輪平衡。
否則會有吃胎現象,久而久之,就爆胎了,如果自己沒有判斷經驗,可以每1萬公里去做一次,這是保養輪胎的最好方式,而且工作人員會提前告訴你是否需要更換新輪胎。
如今,高檔車輛都安裝了胎壓檢測儀,當輪胎氣壓瀕臨爆胎時,會發出報警信息,當車輛氣壓低于正常值時(扎輪胎了),也會發出報警信息。其實胎壓檢測儀安裝非常簡單,更換 4 個充氣嘴就可以了,充氣嘴上有無線發射器,可以把數據實時傳遞到車內顯示屏上,安裝一套很便宜,幾百塊錢。
10.凌晨、傍晚、陰雨天時,車輛要開啟示寬燈(小燈)。
傍晚時,路面依然清晰,但是前后車輛開始有點模糊了,此時,我們應該換位思考,別人看我們也很模糊了,抓緊開啟示寬燈。
日常出行,每到傍晚,我總是習慣性的先開小燈,等路面開始模糊時,再開啟大燈,有時跑高速,如果天氣不好,我會一直開著小燈。
傍晚是事故的高發期,很多人總覺得自己能看清別人就是安全的,其實,讓別人也能看清你,這才是安全的,每個細節,都可以給自己的安全系數加分,交通安全容不得半點馬虎。
11.停車時,車頭朝外,上車前,觀察四周,倒車時,多進少退。
江蘇新沂,有個寶馬 X6 車主,準備開車外出,倒車時撞倒了一位兒童,他以為撞到了路沿石,就這樣來回碾壓了 4 次,悲劇發生了……關于他是故意還是
過失,網絡上爭論不休。
在我看來,這場慘劇原本可以避免!關于停車,我有幾點經驗:
?。?)停車時,車頭朝外,出去時,不需要倒車。
(2)上車前,觀察四周,其一、查看車輛周圍有無異常。其二、規劃出庫路線。
?。?)倒車時,多進少退,相比倒車而言,前進的安全系數肯定要高。
我始終堅信一點:肉眼比電子雷達更值得信賴!
12.在不禁止鳴笛的路段,盡量多按喇叭。
1)我喜歡按喇叭,因為我吃過虧, 2011 年秋天,帶著父母去九仙山游玩,在盤山公路上,轉彎時,我忘記了按喇叭,結果與一輛摩托車迎面相撞,多虧雙方無大礙,切記:山路轉彎,必須按喇叭。
?。?)要有預警意識,前面有視覺盲區時,要假設會突然有人沖出,應該提前按喇叭預警,告訴對方有車來了,在經過特殊路段時,不僅僅要按喇叭,而且隨時處于“備剎車”狀態,所謂的“備剎車”是指:把腳放到剎車上,隨時準備急剎。
在青島,車輛都是停在馬路兩側,當有行人過馬路時,因為路邊車輛擋住了視線,司機根本看不到行人,經常因此發生撞人事故,我在青島開車時,喇叭基本響個不停,我寧愿被罵,我也不想撞到人。
?。?)喇叭是行車語言,在超車時,一定要按喇叭。
我師傅在教我開車的時候,他也反復囑咐過我,多按喇叭沒害處,我有個車友,她不喜歡按喇叭,她認為太煩人,容易惹來罵聲,我告訴她:出門在外,咱寧愿被罵,也別撞到人。
打個比喻:店小二提著滾燙的開水在人群中穿梭,一種是老遠就高喊:開水開水,讓讓,小心燙;一種是悶不出聲。哪種更容易燙到人?!
13.珍惜生命,遠離大車。
遠離大車,是指:既不尾隨貨車,也不被貨車尾隨。因為無論我們追尾貨車還是被貨車追尾,我們都是以卵擊石。
貨車在前:遮擋住了我們的視線,一旦貨車急剎,我們很容易鉆到貨車下面。
貨車在后:貨車剎車距離長,一旦前面有緊急情況,我們急剎,貨車就把我們追尾了,瞬間把我們壓縮成了相片!
還有一點,在行駛過程中,一定不要和貨車并行,有輛奇瑞 QQ,在轉彎時與大貨車并行,大貨車發生了側反,小 QQ 被壓到了身下,真的壓成了相片。不管跟什么車輛并行,都會增加安全隱患。
所以,對于大車,要么讓,要么超。
我們家門口有條公路,是省道 335,通往港口的必經之路,車來車往,有些大貨車在空載時開的很瘋狂,每到此時,我都會提前讓超,我躲的遠遠的,正常情況下,路上的貨車,我會挨著一一超過的,我不喜歡尾隨在后面,因為我開車時,我習慣判斷前面 2~3 輛車的行車狀態,一旦前面有情況,我可以提前做出反應。
我師傅的觀點是:不管多么復雜的路況,確保自己前后沒有大車,視野開闊,這是安全行車的第一前提。
14.超車四要素:預判、打燈、喇叭、減檔。
(1)觀察后面車輛。如果后面有車輛正在超車,此時我們不能打轉向燈,否則后面車輛判斷不準我們的行車意圖,容易發生意外。同理,當我正在超車時,如果前面車輛突然打轉向燈,我會驚慌失措的。
(2)必須打轉向燈。前面已經介紹過,要提前 200 米打轉向燈。
?。?)提前減檔加速。如果時速在 100 以上,無需減檔,倘若時速在 60~80,則需要減至 4 檔進行超車,自動檔的車,猛踩油門,系統自動完成減檔任務,減檔 的目的不是減速,而是更快的提速。
(4)閃燈、按喇叭,提醒前方車輛讓超,千萬不要以為你打了轉向燈別人就看到你了!
?。?)當被超車輛前臉完整出現在右后視鏡里時,打右轉向燈,回到原來車道。隧道、橋梁、彎道,都是不允許超車的,切記!
在高速上,還有一種超車行為很危險,就是連續變道,從第 1 車道,直接轉到第3 車道,縱然你打了轉向燈,也是違章的,如果有連續變道需求,正確操作是這樣的:第 1 車道,打轉向燈,到達第 2 車道,關閉轉向燈,繼續前行一段,打轉向燈,到達第 3 車道。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在高速入口處,有人性子急,總想直接殺到快車道,結果被后面車輛給追尾了,你是事故全責。
上高速的時候,在匝道里,我就會加速到 60,進入行車道時,我會加速到 100,當加速到 120 時,我再轉向超車道,欲速則不達!
15.氙氣大燈可以大大提升夜間行車安全。
在山東,夜間開車特危險,會車時,大多數司機不變光,關鍵是很多司機根本就不知道會車時需要變光,駕校也沒教,總認為自己開著遠光,自己就是安全的!
關于夜晚燈光,我說幾點個人看法:
?。?)增加了別人的危險,其實就是增加了自己的危險。
(2)不管別人變不變光,會車時我們主動切換為近光燈,總是能換來一些回報,有些司機會主動回應你,也切換為近光燈,所以,我的觀點是:一定要先付出。
?。?)更換氙氣燈,這一招很有效,因為氙氣燈的殺傷力太大,對面車輛為了求饒,會主動變光的。
我的車,全部更換了氙氣燈,花了 380 元,超亮。后來,我發現氙氣燈優點越來越多:
?。?)閃燈效果好,無論是提醒,還是超車,閃一下燈,對方就能感知到你。
(2)耗電少,不過這個有待考證,因為油門小時,氙氣燈會發暗。
(3)壽命長,據說可以頻閃 50 萬次,我裝了 1 年多了,目前還沒被我閃壞,我是一個很喜歡按喇叭、閃燈的人,因為我總想告訴別人:我來了!
16.盡量避免開夜車。
關于夜間行車,我有幾點心得:
?。?)經常切換遠近光,可以預知前面行人、車輛。
?。?)尾隨同速度車輛,保持 2 秒的安全距離,既省心又放心,只需緊盯前車尾燈、剎車燈即可,白天跟車是危險的,夜間跟車是安全的。
(3)盡量避免夜間趕路,我跑長途,一般都是早上出發,頭腦清醒。
(4)跟車時,必須使用近光燈,這一點,組隊出行時非常重要,否則前車后視鏡里一片光芒!
?。?)晚上,需要把車內后視鏡扳一下,調整到防炫狀態,中高檔轎車都是自動防炫,我的小捷達是手工的,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后視鏡有這個功能!
17.國道,安全距離 100 米,高速,安全距離 200 米。
很多人開車,喜歡緊跟前車,以為這樣速度快一些,其實,這種想法挺幼稚的,學過物理的朋友都知道:當兩車相對速度為零時,兩車速度是相等的。
換句話講:你距離前車 200 米與距離前車 50 米,速度是相同的!既然想通了這一點,那又何必緊追不舍呢?!
高速公路規定安全距離為 200 米,肯定有依據的,不要隨意挑戰規則,因為規則都是用血總結出來的,如果你試圖挑戰,只能成為反面教材。
有次,我送媳婦回上海,在沿海高速上,前面發生了 6 車追尾,我是第 7 輛,我躲過去了,有幸運的成分,但是更主要的是我給自己預留了絕對安全的距離,我發現事故后,第一時間急剎車,等快停下時,我往右打了一下方向盤,切到了另外一個車道,后面又是急剎車的聲音,那天是正月十五,下小雨,真是萬幸,急剎車時,車子是什么狀態呢?后面的枕頭、水果,都飛到儀表盤上來了,事后,我安慰媳婦,別緊張,她告訴我:我絕對相信你。
在高速上,經常遇到在應急車道換備胎的,99%的都存在違章行為,有的不擺放三角架,即便擺放也達不到 150 米的安全距離,按照規定,車內人員必須到護欄外等候,但是多數都在圍觀,其實,有些時候,上帝是不會給他們第二次機會了。
特別是在京滬高速上,因為大車太多,小車超車多數會選擇應急車道,如果你擺放的三角架距離太近,不等反應過來,已經把你撞飛了。
18.高速行車時,不要太靠近護欄。
在高速公路上,小轎車多數時間在最左側車道行駛,因為緊靠護欄,又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車道最左側,積累了很多螺絲、釘子之類的輪胎殺手。
?。?)距離護欄太近,稍微馬虎一下,可能就蹭到了護欄,這種事故太多了!
19.行車時,注意每一塊交通提示牌。
每一處交通提示牌,都不會是多余的,關于交通提示牌,我有三點感悟:
(1)能學到很多知識,舉個例子:走京昆高速時,途徑綿陽,有個旅游提示牌寫著:李白故鄉,我明白了,原來李白是綿陽人!
?。?)能提前預警,如前方施工、事故多發地、前方急轉……每看到這種提示,我都會變的小心翼翼,該減速的減速,該變道的變道,在內蒙古的高速公路上,看到過這么一個提示牌:此處路段,共發生過 11 起車禍,累計 6 人死亡。
?。?)能預防違章,例如,青蘭高速,從青島到濰坊路段限速 120,從濰坊到濟南路段限速 100,中間只有一處提示牌,如果錯過了這個提示牌,可能就習慣性的以為限速 120,如果繼續按照 120 的時速跑下去,罰單就飛來了。
20.長途出行,線路規劃不可少。
在百度里輸入“停車看路牌,車禍”,可以搜索出 N 多類似的慘劇……
我推測,有兩種可能:(1)駕駛員不知道應該在哪個出口下。(2)駕駛員知道在哪個出口下,不小心走過了。
完美的線路策劃,可以規避很多交通事故,這遠比嫻熟車技更重要!
21.在高速公路上,絕對不能倒車
切記:錯過了出口,就去下一個出口繞一下,千萬不要倒車,害人害己!
如果,在高速上,我們遇到前車正在倒車,應該如何應對?
(1)當前車剎車燈亮時,我開始踩剎車,保持與前車距離不變。我的原則是,即便剎車失靈了,我也能把損失降低到最小。
?。?)當遠處有情況,又在可控范圍時,我會選擇用油門控制車速,而不會選擇剎車,例如經過收費站時,我會選擇減油降檔,而不會選擇一腳剎車,我覺得學會用油門控制車速,是非常重要的安全習慣,因為剎車總是有不靈的幾率。
?。?)觀察前面 2~3 輛車的剎車燈,因為剎車是鏈鎖反應,事故中那輛白車,如果能夠提前觀察前面幾輛車的剎車燈,這場事故他完全可以避免(前面幾輛車都躲過去了,他沒躲過去)。
我的這種開法,安全系數比較高,缺點是坐著不舒服,我母親坐我的車,總是暈車。
22.不要組隊跑高速。
有個婚車隊伍,第一輛車追尾了大貨車,后面的婚車連續追尾,根本原因就是安全距離不夠,縱然清一色豪車,照樣面目全非!
有些車友搞自駕游,也喜歡在高速上組隊跑,很拉風,其實,這是不負責任的表現,因為一旦發生事故,就是連環追尾。
組隊跑高速,安全距離并非最大隱患,最大隱患來源于內心焦慮,有次,俱樂部搞活動,從北京到秦皇島,路上車輛特別多,車隊很快就被沖散了,我著急跟上前車,總是盲目超車,后面的車輛為了跟上我,也盲目超車,非常危險,在服務區休息時,我向隊長提議,能否分頭行頭,大家在高速出口集合。
后來,我們經常搞自駕活動,哪怕只有兩部車,我們也是分頭行動,約好中途在哪個服務區休息,在哪個出口集合,大家都沒有心理壓力,速度快慢都可以,120與 100 的速度差別只是一泡尿的時間而已。
切記:不要組隊跑高速,因為你的注意力不在安全駕駛上,全在車隊身上了。曾在連霍高速上遇到老外的房車隊伍,他們都是各自跑各自的,然后在洛陽服務區集合。
23.安裝行車記錄儀,預防碰瓷。
行車記錄儀,安裝很容易,跟導航差不多,有個支架貼在玻璃上,有個車載電源插頭,能夠清晰拍攝行車視頻,這東西價格也很便宜,300~500 元,但是用處很大。
(1)遇到碰瓷的,可以作為證據。
?。?)遇到交通事故,便于劃分責任。
(3)拍攝沿途風景,例如穿越沙漠時,行車記錄儀能把全程拍攝下來,特別震撼。
優酷上很多交通事故,就是行車記錄儀拍攝的。
24.小辣椒,提神利器。
跑長途時,經常犯困,打瞌睡,進服務區用涼水洗臉、喝紅牛、喝咖啡……效果都不佳,該困還是困。
有次,和媳婦去上海,她買了一包泡椒鳳爪,超級辣,原本犯迷糊,咬點辣椒瞬間就清醒了,簡直是精神抖擻!
如今,跑長途必備泡椒鳳爪,辣的我嗷嗷叫,然后喊著要水喝,人就清醒了,除了泡椒風爪外,我們還帶保溫水壺,在水壺里放上枸杞、紅棗,扣上蓋悶一悶,特別好喝,進服務區的時候,再添點熱水即可。
25.車速過快過慢,都很危險
人們往往有個誤區:越慢越安全。
其實未必,如果大部分車輛都需要超你,其實你更危險了!
在路上行駛,與其他車輛接觸的機會越少,自己越安全。當車速過快時,你需要挨著超別人,當車速過慢時,別人輪流超你,這兩種情況都增加了與其他車輛接觸的機會,從而增加了安全隱患。
在高速上,經常有車輛低速行駛在超車道上,無論你按喇叭還是閃燈,他都無動于衷,我發現,主要是兩類:要么是女司機,要么正在接電話。在他們看來,速度降下來了,安全了,其實更危險了,因為大家都是高速行駛,為了超你需要臨時變換車道,萬一有司機沒判斷準你的速度,就把你追尾了!
無論什么情況,開車時都不能打電話,人在打電話時,注意力比酒后駕駛還差,不要心存僥幸,我開車時,如果有電話,我都讓同伴去接。
26.切記,莫飚車。
我參加過 VOLVO 安全講座,四點很震撼:
?。?)時速 150,相當于射箭的速度,一旦發生事故,萬物皆箭頭。
?。?)時速 160,發生事故,生還率幾乎為零,不管什么車。
?。?)安全座椅可以提升兒童車禍時 70%的生還率。
(4)安全氣囊必須配合安全帶使用,否則安全氣囊是。
27.高速路、下坡路,先剎車,后離合。
關于先踩離合,還是先踩剎車,網上一直爭論不休,我也是手動檔愛好者,我說說自己的看法:
(1)在新手階段,無論什么路況,先踩剎車,后踩離合,這是培養駕駛員的應急意識。等自己車感越來越好時,可以參考如下幾條。
?。?)高速路、下坡路,先踩剎車,后踩離合,當離合踩下去時,車子相當于處于空檔狀態,沒有了發動機的牽制,速度會突然加快的,特別是在高速上,當遇到緊急情況時,忙著去踩離合是幫倒忙,切記,在高速上,除了換檔,任何時候不能踩離合,照片中的車禍,就是因為下坡時先踩了離合,使車子瞬間失去了牽制力,從而翻車了。
?。?)在低速行駛時,倘若有緊急情況,直接踩死剎車(不考慮離合),在成都時,我左轉,結果沖出來了一輛電瓶車,我第一反應就是把剎車踩死,直接熄火。
(4)在低速行駛時,倘若情況是絕對可控的,例如排隊等紅綠燈,則是剎車、離合同時踩下(離合略先),用剎車控制速度,慢慢滑行。這種情況主要有兩類:排隊、到達目的地。
有朋友問,咋這么復雜???其實一點都不復雜,當車感有了,相應的感覺自然就找到了,平時在路上,是先踩剎車還是先踩離合,我根本都不會去考慮,全是潛意識行為。
為什么要談到離合的使用問題呢?因為很多老司機下坡時,喜歡空檔滑行(踩下離合相當于空檔),原因是省油。如今,都是電噴車,空檔滑行根本不省油,反而有危險,長時間踩剎車,容易引起剎車片過熱,從而剎車失靈。
山路下坡時,應該是帶檔緩降,采取點剎策略,我經常走山路,發現大部分司機都是一直踩著剎車下山,這是很危險的行為。
28.進隧道,必須開燈、減速。
從西安到成都,途經秦嶺隧道群,太震撼了,540 座橋梁、136 座隧道,剛開始還挺新鮮的,后來鉆隧道鉆的想吐。
我先后 8 次經過秦嶺隧道,這里經常發生交通事故,堵車更是家常便飯!
隧道,為什么容易發生交通事故呢?
(1)隧道入口濕滑。
?。?)隧道視線不行,縱然開著燈也白搭,因為隧道出口太亮、太耀眼。
?。?)很多車輛通過隧道時不開燈,如同幽靈一樣神秘。
(4)在隧道變道、超車。
王妃戴安娜就死于隧道,原因是:司機酒后駕駛、未系安全帶、超速行駛、在隧道內變換車道。由此可見,如果您不遵守交通規則,縱然是頂級奔馳,照樣白搭!
關于隧道,我有幾點感悟:
?。?)進入隧道前,必須先開燈,而且不要使用自動大燈,自動大燈是進入隧道后才開燈,讓隧道內的車輛提前感知到我們。我有個朋友,她是專業車手,都不知道進隧道需要開燈。
?。?)進入隧道前,先減速,時速降到 60 左右,踩著剎車進隧道,因為從隧道外看隧道內,一片漆黑,里面情況如何都是未知的,2008 年,朋友開車經過嶗山隧道,剛進隧道,就發現了警示三角架,為了躲避三角架差點撞墻,特別驚險。
?。?)進隧道后,絕對不能超車,特別是汶川那邊的隧道,都是雙向車道,嚴格按照隧道要求限速去跑,耽誤不了幾分鐘。
?。?)進隧道后,頻繁切換遠近光,有些車輛不開燈,通過切換遠近光可以發現他們。
?。?)在經過隧道群時,最好嚼口香糖,預防耳鳴,很多司機穿越秦嶺隧道群,都會感慨:咋發動機聲音變了?其實,不是聲音變了,是你耳鳴了!
29.吃了感冒藥,絕對不能開車。
2011 年 5 月,我從濟南回家,早上 6 點出發,因為感冒,順便吃了感冒藥,出了濟南,到了青蘭高速,我就瞌睡的不行了,睜不開眼,我就擰擰自己大大腿,基本處于半迷糊狀態,車子走 S 路線。青蘭高速雙向 8 車道,平時車輛很少,我躲過一劫,到了萊蕪服務區,我在車上睡到 10 點才出發,想想都后怕。
30.長途旅行,必須攜帶拖車繩。
31.行車時,一定要鎖車門。
有這么一條新聞:2011 年 8 月 4 日下午 3 時 30 分許,廈門一男子劫持一輛寶馬車及車上母子欲勒索 50 萬元人民幣。10 余分鐘后,車輛被警方攔截,男子點燃隨身攜帶的汽油,該男子和被劫持女子均被燒傷送醫。
當時情況是這樣的:寶馬車正在等紅綠燈,男子拉開車門,上車劫持了母子。
如果,寶馬司機行車時,有鎖車的習慣,悲劇就不會發生了!
過去,在廣州有飛車黨,現在又有了一種新的方式,專門搶正在等紅綠燈的車內財物,拉開副駕駛門,拿著座位上的東西就跑,司機根本追不上。
現在,大部分車輛都有兒童鎖,車速超過 20 時,自動鎖車,很多人刻意把這個功能關閉了,原因有二:
(1)怕發生車禍時,被困在車內,部分安全駕駛教材也是這么寫的。這是一個錯誤的觀點,如今中控鎖都是與安全氣囊、電源開關聯到一起的,當事故發生時,中控鎖自動打開。
?。?)乘坐人員開門不方便(理論上,不關閉電源,不開鎖),我有個習慣,每當快要接近目的地時,我會提前手工打開中控鎖,便于別人下車。
只要是我帶著孩子出行,上車我就先把門鎖上,因為小孩子對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亂摸亂拽。
32.兒童,不能坐在副駕駛。
交規法明確規定:兒童不能坐副駕駛位置!
副駕駛位置,到底有什么危害呢?
?。?)安全氣囊打開時,瞬間把兒童擊暈。
?。?)發生撞擊時,兒童容易飛出去,安全帶是為成年人設計的,不適合兒童。
?。?)兒童好動,嚴重干擾駕駛員的注意力。
每個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是悲劇總是上演,原因就是父母根本就沒意識到副駕駛很危險,正確的做法是:安全座椅安裝到駕駛員后面的座位處!
33.小心,高速橫風。
開過經濟型轎車的朋友都知道,在高速上超廂式貨車、客車時,在超過那一瞬間是有橫風的,方向盤會有被搶奪的感覺,特別是有風的季節,更嚴重。
隧道出口、山谷峽口都有橫風,平時行車,如何應對橫風搶方向盤呢?
?。?)買好車,1.5 噸以上的轎車,基本感覺不到橫風。
?。?)更換寬胎,我的捷達橫風就不嚴重,因為我使用 195 寬胎。
?。?)提前預防,例如,在超過客車前一瞬間,要收油門(莫踩剎車),雙手緊握方向盤,我推測,QQ 的駕駛員可能是單手開車。
順便提醒一下,QQ 和捷達一樣,都是經濟型轎車,時速不適合跑過 100,不要盲目自信,因為它會辜負你對它的自信的。
34.等紅綠燈時,大車會造成視覺盲區。
紅燈變綠燈時,倘若兩側有大車,視線有盲區,此時千萬不要盲目沖出去,可能此時恰好有車輛在闖黃燈!
類似的情況,還有兩種:
(1)路邊停著公交車,在經過時,要時刻處于備剎車狀態,隨時都可能從公交車前面跑出一個人來。備剎車是指:只要你不踩油門加速,右腳必須放置在剎車踏板上,也就是右腳只有兩個動作狀態,一是踩油門加速,二是除加速外所有時間放置在剎車踏板上。
(2)大貨車低速行駛,在超車時,要時刻處于備剎車狀態,大貨車前面可能有摩托車拐彎,這個現象在北方特別嚴重,冷不丁冒出輛摩托車,摩托車認為自己速度快過大貨車,轉彎沒問題,而實際上,我們超車時,正好撞上摩托車。
總而言之,要學會假想,假設視覺盲區里會有車輛沖出,只要把這種假想變成習慣,自己的安全意識就可以大大提升。
35.隨車攜帶備用鑰匙。
誰都無法保證,自己的鑰匙一定不丟,這種鬧劇如何預防呢?
?。?)把備用鑰匙再配一把,此時共有三把鑰匙。
(2)出門時,攜帶兩把鑰匙,自己一把,同伴一把。
?。?)自己長途旅行時,把備用鑰匙用透明膠粘在底盤隱蔽處。
是不是有點小心過了頭?!
我不這么認為,因為我們都是長途旅行,有時橫穿青藏高原,有時穿越小興安嶺,一旦鑰匙丟了,根本無法補救,快遞都不到。
有時,遇到一些小糾紛,會被對方搶走車鑰匙,包括也喜歡搶鑰匙……此時,若同伴遞給你一把備用鑰匙,就逃離虎口了。
36.路遇障礙物,寧騎不繞。
2012 年 4 月,我去上海,在日東高速上,有輛本地牌照的 A6,時速 100 左右,一直騎線行駛,我在它后面,總是判斷不準他的行車意圖,后來,找準時機,我把他超了。
我推測,他騎線行駛有三種可能
(1)瞌睡了,他不光騎線,偶爾還在兩個車道來回切換。
?。?)新手,日東高速上平時很少有車輛通行,他可能以為騎線行駛更安全。
?。?)新手,他判斷不準輪胎的位置。
其實,大部分駕駛員,都判斷不準輪胎的位置,不信?
找個礦泉水瓶子,你試著分別用四個輪胎碾壓,看看你碾壓的幾率有多大!
分享幾點:
?。?)駕駛員左腿的位置,與左輪胎在同一條直線上,用左腿正對礦泉水瓶子,壓過去,正好!
?。?)當高速行駛時,若有坑、死貓死狗、低于 15 厘米的障礙物(靠經驗),千萬不要繞,直接騎過去。
有一次,我在沿海高速上,馬上就要進上海了,前面是一輛紅色轎車,突然來回扭了兩下,我下意識的剎車,走近一看,是個枕木,在急剎車的同時,我調整了方向,把它騎過去了,如果我繞它,可能就跑到旁邊車道上了,更危險。
我的想法很簡單,在高速上,我寧愿把變速箱掛了,我也不能把人掛了!
37.路遇緊急情況,先急剎,車速可控后,再考慮方向!
學車時,教練會告訴學員:開車時,讓速不讓道。
可是,讓速不讓道是什么意思?。?/span>
?。?)當有車輛強行并道時,我們要稍微降低速度,讓他進來,而不是被他“逼”到了另外一個車道上,在對方并道時,如果我們撞上他,是他的事故全責,同理,如果我們被“逼”到另外一個車道,此時我們被撞了,是我們的全責!
?。?)開車時,車道變換頻率越小,安全系數越高,如果沒有絕對的把握超車,就安心的守住自己的車道吧。
(3)遇到緊急情況,先急剎,莫考慮方向,若速度在可控范圍,可以選擇調整方向。最關鍵的一點,在高速上,急打方向盤,瞬間就翻車了。
切記:先剎車,先剎車!在百度上搜索一下“高速,急打方向”,就知道有多少類似的悲劇了!
38.雙手開車!
單手開車很危險,一旦發生緊急情況,根本控制不住,例如爆胎、急剎!
關于雙手開車,我也談談自己的看法:
?。?)關于爆胎,駕駛理論課本是這么教的:緊握方向盤、莫踩剎車、靠檔位減速!不過,在如此危機的情況下,肯定是習慣性的一腳剎車,所以,一旦發生了爆胎,就把命運交給上帝吧,我師傅說,不要去訓練爆胎反應,因為爆胎幾率太小,而且容易養成剎車遲鈍的習慣。
?。?)長期把右手放在檔位上,對檔位損傷很大,我學車的時候,右手也放檔位上,師傅看到后,接著就是一巴掌。在駕校時,有些教練訓練學員單手開車,雖然這樣可以培養學員的車感,但是會養成單手開車的習慣。
(3)方向盤握法,駕校教的多數是錯誤的,標準是:左手 9 點鐘,右手 3 點鐘,
雙手也方便操作方向盤上的按鍵,切記一點,玩越野的朋友,必須要拇指外翹,千萬不要貼在方向盤內側,因為越野時,方向盤快速回旋,拇指瞬間就骨折了。我有個習慣,不知道算不算陋習,在城市、國道上,我左手按在喇叭上,右手握在 2 點鐘方向,這樣的好處很明顯,一邊開車,一邊按喇叭,如果跑高速,我會切換回標準握法。按喇叭,必須是潛意識,如果挪手過來按,早晚了!
(4)開車時,不要抽煙,車內也不要放香水之類的,熏的頭疼,跑長途時,我喜歡開著自然風,放在 0 檔的位置即可,風口朝腳下,為什么不對著人吹呢?因為時間長了,頭疼!
?。?)坐副駕駛的人,必須沉穩,不能大呼小叫,有些時候,前面有情況,駕駛員判斷的很準,而副駕駛一聲尖叫會引來駕駛員習慣性的剎車,我媳婦坐我的車我都會提前給她打預防針,學會閉嘴!除此之外,在副駕駛上吃零食、化妝、彎腰都很影響駕駛員,特別是彎腰,直接就擋住了后視鏡。
39.停車必須拉手剎,坡道停車掛 1 檔!
40.車震有風險,偷情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