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水紅色教育基地;溧水紅色教育基地在哪里
交匯點訊 今年是新四軍成立85周年,溧水新橋會師84周年,也是粟裕將軍誕辰115周年。聚力發掘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賡續紅色血脈。紀念溧水新橋會師84周年暨紅色里佳山開村儀式6月8日在南京市溧水區晶橋鎮里佳山村舉行,《滄海一粟?開國大將粟裕紀念展》 《新橋會師鐵軍風采書畫展》《紅色里佳山歷史及人物展》《新華日報紅色溧水新聞展》等同時開幕。依托豐富的旅游資源和農業產業資源,串點成線、串景成片,里佳山紅色文化“活化”弘揚是實現紅色鄉村率先振興的又一次有益探索。
傳承紅色基因 打造有影響力紅色教育基地
位于南京南部溧水區晶橋鎮的里佳山自然村是一個歷史悠久的革命老區,紅色文化底蘊十分深厚??箲鹌陂g,里佳山是新四軍經常活動的抗日游擊根據地。84年前,根據中央和中央軍委的戰略部署,新四軍挺進敵后,粟裕率領的新四軍先遣支隊與陳毅率領的新四軍一支隊在這里勝利會師,新四軍東進蘇南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精彩歷史篇章就此展開。
當年,里佳山是新橋會師后新四軍先遣支隊司令部的駐扎地,是新四軍蘇南首仗——韋崗伏擊戰的出發地,是新四軍蘇南主力部隊——新四軍六師第十六旅的誕生地。曾經,里佳山還是抗戰時期蘇南黨政軍首腦機關的所在地,是蘇南首家紅色銀行——惠農銀行的重要發源地。
新華報業傳媒集團、南京市溧水區區委區政府、中國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研究會等單位在溧水白馬鎮李巷聯合建立中國新四軍歷史研究館的基礎上,又在晶橋鎮里佳山聯合舉辦“滄海一粟——開國大將粟裕紀念展”等展覽,并修復新四軍第十六旅軍工廠、新四軍第十六旅被服廠等紅色遺址,通過打造一批實景互動演出,把新四軍的歷史、革命故事“活化”呈現,讓更多的人在“紅色場景”中產生情感共鳴,旨在傳承紅色基因,打造在全國有影響力的紅色教育基地。
“活化”紅色場景 激活鄉村振興“密碼”
里佳山村有一條河流從山上潺潺而下,終年不斷。因為新四軍曾在此濯洗衣服,渠水為之變藍,因此命名為“藍渠”。今天,在藍渠的兩側,打造了人物軸,陳列著陳毅、粟裕、鐘期光、譚震林、黃玉庭、歐陽惠林、王必成、江渭清、劉季平等新四軍將領簡介,他們當年都曾在里佳山戰斗過,灑下熱血,建立了不朽功勛。“再講那,蘇浙皖地區栗裕領導的新四軍,在鎮江西南韋崗,截擊日軍首戰打了漂亮仗……”如今,在藍渠邊,快板演出重現了當年新四軍挺進江南的歷程。里佳山村內的一塊長長的灰墻之下,繪上了《白菜心》《石臼漁歌》《新四軍第十六旅成立歌》三首當年在蘇南流行的新四軍歌曲。
紅色基因是今天凝聚鄉村奮進力量,激活鄉村振興的“紅色密碼”。打造既有紅色革命故事、又有當代蓬勃風貌的“紅色美麗村莊”,不僅要傳承和弘揚革命精神,還要通過挖掘和利用紅色資源,發展鄉村紅色旅游。
沿著村間小路走進村子深處,新建的民宿“戎馬間”出現在眼前,集現代化館舍建筑與創新園林風格于一體,是度假、康養之所,更是體驗紅色文化之地?!叭竹R間”取名來自粟裕所作的《七律?抒懷》“半世生涯戎馬間,一生系得幾危安”。院子中間的樸樹,樹齡已超百年,依然綠葉成蔭,生機勃勃。如今,里佳山村里打造的一個個“活化”場景,訴說著一個個可歌可泣的戰斗故事,似乎讓人又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
形式創新理論支撐 讓紅色文化傳播有力量
在里佳山舉辦的《滄海一粟?開國大將粟裕紀念展》以照片、資料、圖表、字畫、文獻、視頻、場景復原等形式,多角度反映粟裕的豐功偉績和歷史貢獻,展示其在政治上和軍事上的戰略遠見、高超的戰役指揮能力,以及對中國現代國防的深遠影響。
《新橋會師鐵軍風采書畫展》由中國新四軍研究會和鐵軍書畫社4月份開始征集,得到了將軍們和書畫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共征集100多幅作品,包括22名將軍的書畫。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孫曉云題寫了展標“新橋會師 鐵軍風采”,江蘇省文聯主席章劍華等也提供了書法作品。
“天蒼蒼,野茫茫,石臼湖上是故鄉……”由中國新四軍研究會、新華報業傳媒集團、鐵軍藝術團重新演繹并錄制的抗戰期間新四軍廣為傳唱的戰地歌曲,如《石臼漁歌》《白菜心》《金銀花》等,被制作成手機視頻彩鈴,傳唱歷史、傳承革命精神。
紅色文化的傳承不僅要形式多樣,還要有深厚的紅色理論作為支撐,更要讓紅色文化和實踐相結合,讓革命精神融入生活和工作之中。本次活動中,“鐵軍文化進國企”活動、《蘇南抗日根據地紅色金融史》課題研究啟動。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干事創業的澎湃動能,以論文、講座、新聞系列報道等形式闡述紅色金融的歷史內涵與當代價值,都將為弘揚革命精神,堅定文化自信,為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深度整合資源 傳媒因子在紅色鄉村生根發芽
1950年4月30日,時任南京市委書記的粟裕同志為《新華日報》出版一周年題詞:“老老實實地反映人民的意見,詳盡地向人民解釋政策,以發動和團結廣大人民,增強人民力量?!毙滤能姾汀缎氯A日報》,這兩個為抗戰而生的“方面軍”,有著共同的基因序列,在其發展壯大過程中,始終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統一。
去年3月,新華報業傳媒集團與溧水區正式組建了新華美溧傳媒有限公司,共同運維溧水最具紅色底蘊的紅色李巷,傾力打造在全國有影響力的紅色教育基地,積極推動紅色鄉村的率先振興。通過一年的實踐,新華報業的傳媒因子已在溧水的紅色土壤中生根發芽,成為融入李巷、守護李巷、傳承李巷的新生力量。
紅色里佳山是新華美溧傳媒運營的第二個紅色鄉村項目。里佳山開村后,溧水又多了一紅色地標。按照《溧水紅色資源活化五年行動方案》,未來在溧水圍繞李巷、里佳山、曹莊、銅山、芝山等紅色鄉村,將打造紅色教育片區;通過深度整合“點線面”資源,以紅色教育片區為點,新華報業為線,中國新四軍研究會為面,推動優質資源下沉,打造全國紅色資源活化的最優樣本;以李巷、里佳山為核心的紅色教育片區,通過紅色文旅的創新運營,發展鄉村紅色旅游,實現村民增收致富,令游客、群眾悟見初心,也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胡安靜 王宏偉/文 余萍 陳儼/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