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油箱大小是根據什么設計的_正常車輛油箱大小
近日,“長比”互撕鬧得沸沸揚揚,有人說長城不地道,也有人說比亞迪不厚道,更有人惦記著監管部門的瓜。還有這么一種觀點:作為用戶,只要產品好用、質量過硬,就沒必要關心它的具體技術,難道你買東西之前必須要成為專家才行嗎?
筆者認為,用戶視角比較適用于消費者。就好比幾年前格力也舉報過奧克斯,具體啥內容,多數人應該記不清了吧?為什么呢?因為它跟用戶關系不大,我只要你便宜好用質量過關。
咱們從吃瓜的角度來看,長城為啥舉報比亞迪呢?長城內部的問題咱不清楚,但銷量表上面標記得清清楚楚:長城主打的新能源品牌就這兩個:魏牌和歐拉。兩個品牌旗下所有車型加在一起,近一年的銷量,只是比亞迪一款車銷量的五分之一。沒法玩兒了,根本不在一個賽道。
咱消費者要支持舉報嗎?當然!如果違法就理應收到處罰,這就好比你花了同樣的錢卻買到了“可日可爍”“雪磐”,必須打擊造假者的囂張氣焰才能保障消費者權益。若比亞迪真有不合規之處,除了造假還違反公平競爭的原則,那么該罰罰,該召召,理所當然。
舉報了比亞迪,人們就會去買長城嗎?筆者認為,打鐵還需自身硬。車為什么賣不好?坊間的那些傳聞到底是真是假?歐拉好貓芯片的事解決完了沒?咖啡貓狗戀這種車名是否考慮改一改?
監管部門怎么沒反應?即便此事已被受理,其整個流程也沒有那么快,尤其是這種行業的敏感事件,還牽扯到自身的權威性,相關部門必然慎重處理。
兩家車企面臨這什么?實際上,車企間早就存在對產品的互相測試、拆解,說是為自我提升也好,找競品漏洞也罷,在研究競品的過程中,工程師們不可能看不到油箱的問題。資料顯示,在蒸發排放試驗環節,唯一的技術解決方案,只能是采用高壓油箱,但成本要增加四五百元。長城舉報比亞迪的,也正是測試中達標但實際不達標的情況。
說到這里,是不是能讓你想起幾年前大眾在美國那個事兒?沒錯,就是“柴油門”事件。那時候大眾用軟件控制作弊,順利通過測試,而這與日常的使用工況并不一致。也就是說,如果比亞迪排放造假,那么它就有可能走一遍大眾在美國的老路。
另一方面,如果比亞迪是通過“強制啟動發動機排空碳罐”等技術手段來解決問題,即常壓油箱也可達標,那么長城的處境可能會更加艱難。如果這是“項莊舞劍”意在監管,那么,喚醒相關部門自我審查合規監管的概率有多大呢?事件報出后,從長城的股票跌幅遠大于比亞迪就可見端倪:多數人都心照不宣,他們只用錢投票。
從宏觀來看,長城這一舉動無疑是促進中國汽車行業發展的。作為用戶,只有經常遇到“神仙打架”,咱們才能購買到物美價優的產品;而“自我內卷”,除了幫別人釋放庫存,也得不到什么太好的東西。要說“高低壓油箱跟我有什么關系?”,確實不存在直接關系,但這或許是公開、公平和公正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