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視頻
  • 焦點
  • 娛樂
  • 文化
  • 財經
  • 首頁 > 旅游 > 景點 > 正文

    白鹿洞書院揭示內容口訣,白鹿洞書院揭示的內容

    白鹿洞書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廬山東南五老峰山腳下,東鄰鄱陽湖,四面環山,貫道溪從院前流過,建筑面積7800多平方米。它肇基于唐、定名于北宋、盛于南宋、紹隆于明清,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景觀廬山的重要景點之一。

    唐貞元年間(785—805),洛陽人李渤與其兄李涉在此隱居讀書,渤養白鹿自娛,人稱白鹿先生;又此處四面環山,俯視似洞,白鹿洞因此而得名。南唐升元四年(940),李氏朝廷在白鹿洞建“廬山國學”或稱“白鹿國學”,命國子監九經李善道為洞主。至此,白鹿洞成為當時與金陵秦淮河畔國子監齊名的高等學府。北宋初年,江州(今九江)地方人士在此建起了一所學館,書院之名從此開始,白鹿洞書院也由此在歷史上有了一個新的開端。南宋淳熙六年(1179),大理學家朱熹任南康軍,興復白鹿洞書院,措置田產,征集圖書,聘請教師,招收生徒,手定教規,自任洞主,親自講學,他所制定的《白鹿洞書院揭示》,成為了后來七百年間封建教育辦學的指導方針,至今海外的一些學校仍用它作校訓。明正統元年(1436),南康知府翟溥福重建白鹿洞書院,奠定明清時期白鹿洞書院建設的規模和基礎。清代白鹿洞書院達到鼎盛時期。光緒二十七年(1901)清廷下令將白鹿洞書院改為學堂,宣統二年(1910),白鹿洞書院被改為江西省高等林業學堂。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黨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對白鹿洞書院進行保護和修復。白鹿洞書院成為集文物管理、教學、學術研究、旅游、林園建設五位一體的綜合體,是一處獨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勝地。

    在此專門介紹一下白鹿洞書院的石刻。石刻與“結繩記事”一樣,是古人用來記錄生產、生活以及社會活動的方式,是研究書院文化精神的有形載體。白鹿洞書院的石刻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天然巖石上的石刻,一般稱為摩崖石刻;一類是將石材制作成石碑,在上面刻寫詩文,一般稱為碑刻。書院的建筑容易朽壞,但石刻卻能承受風雨的侵蝕、戰火的洗禮流傳至今,傳遞了許多文獻資料所闕載的信息。

    首先說說白鹿洞書院的摩崖石刻。現存的摩崖石刻多集中在白鹿洞以及貫道溪河床以及溪兩岸的石壁上,均為文字,沒有崖畫與造像內容。現存摩崖石刻60方,其中宋代14方,元代1方,明代26方,清代17方,時代不明的2方。內容以勵志、哲理以及寫景、記事等為主,多為名人學者所題,書法精美,與白鹿洞書院環境相映成趣,有著較高的藝術與史料價值。

    朱熹興建書院時,在這里留下了很多石刻。朱熹的摩崖石刻,雖然都只有寥寥數字,但卻隱含了豐富的內容。例如“文行忠信”四字,刻在澗石上,直徑數尺,為朱熹手書,南宋陳綽摹刻。《論語》說:“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朱熹也是從這四個方面來教導學生的。朱熹的摩崖石刻還有“白鹿洞”“枕流”“漱石”“釣臺”,保存完好。朱熹摩崖石刻有一部分是地名標識,如“敕白鹿洞書院”“白鹿洞”“鹿眠處”等。

    白鹿洞書院揭示內容口訣,白鹿洞書院揭示的內容

    再來談談白鹿洞書院的碑刻。現存碑刻157塊,主要分布在白鹿洞書院東、西碑廊,由于青石碑刻風化嚴重,宋元時期的碑刻早已蕩然無存,現存主要是明清時期的碑刻。按照內容,這些碑刻大致可以分成幾類:一類是事務性的碑刻,包括重建書院、重建一棟建筑或修復一道橋梁、添置學田或諸生的膏火費、相關的告示及禁令等。一類是紀人表功類碑刻,一般通稱為“教思碑”。一類是關于學習方面的講義、訓導。一類是游覽書院時所寫的詩歌、游記,占全部碑刻的三分之一強。這些碑刻多為名人學者和知名的地方官員所寫,如:胡儼的《重建白鹿洞書院記》明正統七年(1442)、李齡的《重修白鹿洞書院記》明成化二年(1466)、婁性的《白鹿洞學田記》明弘治十二年(1499)、李夢陽的《白鹿洞書院宗儒祠記》明正德六年(1511)、王陽明的《修道說》《中庸古本》《大學古本序》《大學古本》明正德十六年七月(1521)等。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朱熹的《朱子白鹿洞教條》,被譽為白鹿洞書院的鎮洞之寶。

    《朱子白鹿洞教條》是朱熹作為儒學的集大成者對中國教育乃至古代教育的一大貢獻,體現了他身體力行興辦和推行書院教育實踐的整體思考和總結。在興辦書院之后,朱熹有意識地招收舉人入洞學習,就是因為眾多舉人在應試時沒有理解國家開科取士的深刻用意,沒有明白“學以致用”到底要求自己學什么,所以要把他們招來,在互相切磋討論中揭示科舉的真諦。在這種情況下,書院教育與科舉考試實現了對接,士子到書院來讀書,形式上類似于完成一門“必修課”,在上好這門“必修課”之后,才有真正的資格參加科舉考試。

    《朱子白鹿洞教條》,可以看作是一整套不同于科舉應試的學習方法。科舉考試只關心詞章,但儒家思想最重要的卻是義理。因此朱熹提出“五教之目”,就是要求學生簡明快捷地把握儒家義理的精義,如果學者把握了這“五教”,就具備了基本的儒學知識素養。而所謂的“學問思辨”,就是把握儒家義理的方法。對于科舉考試來說,機械的記憶、對題目的鉆研是主要的;而儒家理論必須落實到“修身”這一點上,如果不能把外在的知識轉化為內在的人文素養,則無論學多少知識都是沒有用的。因此提出學者如何修身、如何處事接物,就顯得很有必要。

    在一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白鹿洞書院現存的摩崖石刻和碑刻的數量在全國書院中名列前茅,歷史上師出白鹿洞書院的有狀元三名、進士一百多名。歷史上,江西古代書院眾多,素有“江右書院甲天下”的美譽。根據江西省地方志辦編纂的《江西書院》最新統計,江西有書院近2000所。回顧歷史,更需展望未來,合理利用好書院文化資源,挖掘其豐富的文化內涵,我們責無旁貸。

    作者:黎華

    (作者單位:九江市廬山茶葉科學研究所)

    編輯 | 張 怡 實習編輯 | 王雨瑩

    復審 | 馮朝暉

    監制 | 李 讓

    本號刊載的作品(含標題及編輯所加的版式設計、文字圖形等),未經中國文物報社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改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權轉載的請注明來源及作者。

    備案號:贛ICP備2022005379號
    華網(http://m.acmerblog.com)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QQ:51985809郵箱:51985809@qq.com

    真实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秋霞久久国产精品电影院| 精品无人区麻豆乱码1区2区新区 | 亚洲性色精品一区二区在线 |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专区| 国产精品剧情原创麻豆国产|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12|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动漫|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国产女精品视频在ktv|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人妻|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久| 九九热这里都是精品| 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HD| 婷婷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不片| 9丨精品国产高清自在线看| 国产精品无码av天天爽| 久久久午夜精品福利内容| 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69| 久久91精品国产91|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无码|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已满| www亚洲精品少妇裸乳一区二区| 欧美激情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对白交换视频| 久久精品成人影院| 四虎AV永久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日日夜夜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精品国产麻豆免费人成网站| 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专区| 国产精品剧情原创麻豆国产|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视频99| 国产精品1区2区| 久久九九精品99国产精品| 久久99精品视香蕉蕉| 国产精品国产亚洲精品看不卡| 精品无人区麻豆乱码1区2区| 亚洲国产高清精品线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