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戰爭烈士遺體圖片,中越戰爭初期烈士遺體處理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擊右上方的“關注”。感謝您的支持和鼓勵,希望能給您帶來舒適的閱讀體驗。
1987年1月1日上午,越南老山前線,一支越南軍隊正緊張地呈包圍之勢朝山頂前進。
老山位于中越邊境,群山環繞,存在各種野生動物和峭壁陡崖,可謂險象環生。
隨著敵軍的包圍圈逐漸縮小,鳥兒噤聲,萬獸沉默,四處潛伏著一股肅殺的氣氛。
忽然,山谷上方響起一聲槍響,即刻,一名越軍應聲倒地。
旋即,老山如同爆炸一般竄出數支鳥群,樹林發出一陣顫巍巍的響動。
越軍步步緊逼,幾十只槍口通通對準了山谷上方,然而槍聲再無重復。
“他沒了!”一名越軍大聲地喊道。
一名翻譯走到前方高聲勸降,然而話未說完,翻譯就被一槍擊斃,兩塊石頭隨即從高處落下。
越方士官一聲令下,士兵便向上方瘋狂地投擲彈。
隨著煙霧散去,越軍趕至山坡,看到的,僅有一個人。
這場戰斗,此人表現出了頑強的英勇之姿,在既無糧食又缺裝備的條件下,在山中與敵軍周旋了7天之久。
其死后,遺體被越水泥砌在烈士陵園門口,僅有頭顱回到國家。
他就是傅平山。
傅平山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傅平山的故事。
1975年,越南結束抗美戰爭。
因為各方因素和政府的錯誤判斷,在其實現全國統一之后,對我國采取了“敵對態度”。
此后,越南不斷騷擾邊界治安,對在越華僑實行壓迫手段,故意挑起武裝沖突,策劃了多起挑撥兩國關系的惡劣事件。
始終秉承“和平”宗旨的我國,不斷忍讓,不斷談判,但換來的卻是越南更加惡劣的手段。
忍無可忍,無需再忍。
最終,在1979年2月17日,隨著黨的一聲號令,對越自衛反擊戰就此打響。
我時不過半個月的時間,數萬大軍順利抵達河內,摧毀了越南北部絕大多數的武裝力量。
戰爭雖然宣告結束,但摩擦和矛盾卻時有發生,中越邊境仍有越軍進行著騷擾,我國多處地理位置也被越軍占據。
此后的十年間,越南便和我國進行了一場漫長的拉鋸戰。
在對越的戰斗和任務中,出現了許多英雄和烈士,前文說到的烈士傅平山,就是其中之一。
1957年,天津塘沽,身為名門望族的傅家迎來了第一個男孩。
傅家依托天津港,靠貿易起家,后又跟隨祖國步伐,涉及房產、地產等產業。
傅父為子起名時,一名雙關,既預示著中國的房產經濟發展,又表達著“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平山精神。
據傅父回憶,自傅平山出生后,一家人將其視為掌上明珠,寵愛有加。
但傅平山的身體卻始終瘦弱,小病不停,大病不斷。
天津老照片
在當時有中醫預言,傅平山身體孱弱,體脈皆虛,如若長期保持這種狀態,可能會遭遇早夭之禍。
而能夠解決的辦法,就是給傅平山換一個生活環境,從小進行鍛煉,強身健體,才能守住性命。
家里人聽了,雖心有不舍,但為了孩子的健康,還是在傅平山4歲時就將其送到了體校讀書,進行體能訓練。
進入體校后,傅平山雖然力氣和能力都略遜于學長學弟,但貴在堅持,無論什么訓練項目,傅平山都會按時完成。
經過數年的訓練后,傅平山雖然身子依舊清瘦,但眉目間有了精神,不再像以往無精打采。
而且傅平山在跑步方面的成績不錯,每次跑步成績都在前五名。
在學校進行授課的老師回想起來也不禁感慨:“從身體上來看,傅平山沒有任何過人之處,我們都想不通,平平無奇的一個人,怎么會有這么大的力量。”
在當時,所有人都對傅平山寄予了厚望,希望傅平山能夠成為一名專業的國家運動員。
傅平山也極為刻苦,嚴格控制飲食,每天都進行著超高強度的訓練,但卻不是為了運動員,而是另一個身份——偵察兵。
要知道,偵察兵是特種作戰單位的兵種之一,為部隊中的,是名副其實的特別兵種。
這個想法并非憑空而來,早在傅平山進入體校時,當兵的種子就在他的心里萌芽。
而他認為,既然要當兵,就要當最好的兵,能為祖國做出更大貢獻的兵。
最終,在1976年,各項成績第一的傅平山成功地進入部隊,成為一名偵察兵。
進入部隊后,傅平山毫無松懈,除了確保每日的訓練按時完成外,他還會為自己進行適量加重。
并且還在學習英語、法語、俄語等語種,預備物理、化學、數學等專業知識。
一位老戰友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在部隊里,衣食住行各個方面傅平山都把握得面面俱到,你總能感覺到他身上的精力,就像澆不滅的火一樣。”
正因為在部隊的良好表現,傅平山一步一個腳印,一路從普通士兵晉升為排長。
在1986年,建立偵察兵部隊時,傅平山還成為了十二偵察大隊的參謀。
作戰時,傅平山更是敢打敢沖,四次榮獲三等功。
1986年8月,得知越南前線情勢嚴峻后,傅平山毅然決然地上交請戰書,決定隨偵查大隊支援前線。
得到組織許可后,傅平山當即和隊伍進行連夜整裝,次天便往前線開赴。
在后來的記者采訪中,一位跟隨傅平山的老戰友回憶道:“當時傅參謀還說,等前線任務順利完成后,親自給我們做雜醬面吃。”
說到這里,老戰友早已泣不成聲,“但我們怎么也沒想到,我們永遠也吃不上傅參謀的雜醬面了。”
隊伍順利抵達老山后,偵察隊便開始了行動。
偵查任務遠比想象中更為危險,一是要深入敵后,對敵方的武器裝備、人員配置進行調查。
二是要潛入敵軍根據地,對敵方的戰略部署和敵情進行打探。
接到任務后,每次都由傅平山親自帶隊,跋山涉水,秘密潛伏。
共順利完成了6次偵查工作,為我軍帶來了諸多重大且具有轉折意義的情報。
同年的12月底,組織再次下達了一項偵查任務。
通過可靠消息得知,老山上方存在一個越軍的根據地,根據地內擁有火炮、、雷達等各類重要設施。
若能進行摧毀,將會對攻下老山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收到任務后,傅平山當即下發指令,全員整裝,前往老山偵查。
前期的滲透工作做得十分順利,傅平山和隊員未費多少功夫就潛進老山之中。
然而,正當隊伍準備繼續前進時,卻無意中發現一名婦人正往“區”走。
值得一提的是,在當時,越軍為了對抗我軍,在邊境附近埋下了數之不盡的。
直至現在,中越邊境仍有禁止靠近的區。
傅平山
傅平山一方面不想看到平民百姓遭受無妄之災,一方面怕的爆炸引起敵軍的警惕。
思想百般纏斗之下,傅平山還是出面阻止了婦人的行為。
婦人聽不懂中國話,又加上敵軍的大肆丑惡渲染,見到解放軍后,婦人嚇得倉皇而逃,好在沒有往區靠近。
本應是一個小小的插曲,但傅平山則看出了背后的隱患。
他改變了列隊,調整了進軍路線,將方向選擇了可進可退的山坡區域。
隊員們都明白傅平山的意圖,怕婦人進行通風報信。
一名老戰友接受采訪時就有提到:“傅參謀經常說,軟弱和殘忍是反義詞,但在戰爭中,軟弱和殘忍是因果關系。”
經過連夜的跋涉,偵察隊巧妙地改變了進軍方向。
直接繞開了敵人的本部,轉到了本部身后山口的一個河谷處。
選擇此地共有兩個原因。
其一,老山雖處叢林,但淡水區少,眼下的河谷距離敵人本部最近,有條件進行潛伏工作。
其二,此地位于本部后方,居高臨下,退有退路,不會遭受被困的風險。
果不其然,次天一早,偵察隊就發現了兩名敵方人員前來打水。
幾名偵查員正準備進行暗中俘虜,但卻被傅平山制止住。
原來,兩名打水人員雖然身穿伙夫制服,但腰間卻配置著。
正常情況下,伙夫若要配槍,也僅是。
則是士官以上級別的配置,傅平山認定此舉定然有詐。
果然,另一面的偵查員也上報發現,在兩名打水人員的身后,就有著近二十余名敵軍的保護,敵人本部也是高度警備狀態。
傅平山暗罵一聲,知道昨天的婦人向敵人進行了報告。
事到如今,如果再貿然進入,定是打草驚蛇,反而得不償失。
于是,傅平山下令撤退,一行偵查兵有條不紊,動作迅速但無任何聲響地離開了此處。
但驚險的是,隊伍撤到一半,忽然遭遇到了進山搜查的敵軍。
再看方位,正是事先預定好的位置。
如果昨天傅平山沒有急中生智改變行軍方向,那么這場遭遇戰將會變成包圍戰,隊伍將會成為敵軍的囊中之物。
好在我方占據地形有利,一面交戰,一面撤退,通過團隊配合與個人作戰能力,削弱了敵軍的攻勢。
甚至在敵眾我寡的局勢上,還能與敵方打得有來有回。
很快,傅平山帶領隊伍撤到了安全區,再往外走便可脫離敵軍的包圍。
但在清點人數時,傅平山焦急地發現,有兩名戰士掉了隊。
聽著愈來愈近的槍聲,傅平山知道,如果不能及時找到兩名戰士,十有八九將會落至敵人的手中,生命將面臨著極大的風險。
當下,幾乎沒有任何思考和猶豫,傅平山命令部隊朝外撤離。
而他自己選擇重新返回“吃人叢林”,解救兩名戰士。
然而,傅平山沒有想到,當他重返叢林的那一刻,更大的風險正在等待著他。
傅平山再次進入叢林后,未走多遠,便和一股敵軍來了個正面遭遇。
發現傅平山的蹤跡后,敵軍迅速向大本營匯報,并對傅平山進行追擊。
偵察兵作業,其核心任務都在偵查兩個字上面,因此,偵察兵不會攜帶過多的武器裝備和彈藥。
而傅平山在被敵軍追擊時,身上僅有一支67式微聲和一個七發裝的。
敵我裝備極為懸殊,傅平山不慎被擊中了腿部,鼻子也因摔傷造成骨裂。
但盡管如此,傅平山也沒想到放棄,他利用地形,不斷地與敵軍打著游擊。
為掩護部隊順利撤退,傅平山更是深入敵后,設置餌雷,以此吸引敵軍注意,使敵軍改變方向。
傅平山知道,如果自己再和小隊進行會合,那將會暴露小隊的位置,敵軍再進行增援,后果不堪設想。
于是,傅平山決定用自己的生命,來為小隊爭取撤退的時間。
很快,敵軍迅速響應,甚至派出了一個營的兵力來大規模搜山。
雖然傅平山身上有傷,但他憑借著高超的能力和對地形的靈活掌握,一次次驚險地突出重圍,讓敵軍撲了個空。
一名敵軍士官在之后說出了圍捕過程,他表示,在圍捕的前幾天,傅平山來無影去無蹤,會利用與陷阱制造動靜,引發騷亂。
“他無處不在,每次都感覺我們要慢他一步。”
在后面幾天,已經能夠證實的是傅平山腿部中彈,臉部、腳部受傷,但就算如此,他還是能完美地利用地形來對越軍進行限制。
“我們沒有正面交鋒,但每次我們都會減員。”
1987年1月1日,新年的第一天,老山卻彌漫著恐怖詭異的氣氛。
一支全副武裝的越軍部隊正往一座山上前進,為了確保抓住山上的傅平山,越軍還在山腳下安置了和陷阱,并在不遠處設立了機關槍陣地。
老山仿佛也跟隨著這個緊張的氣氛變得沉重起來,霧氣凝固,空氣中的水分子肅然停止,久不降落。
傅平山舊照
每個士兵的呼吸都清晰可聞,聽著可怖至極。
“啪。”
一聲微弱的槍響被放大至數萬倍,森林驟然驚醒,群鳥橫飛。
看著倒下去的戰友,士兵臉上的恐懼加重了幾分。
宛若經過了一個世紀,士兵們終于抵達山腳之下,山上沒有任何聲響。
或許是為了給自己打氣,一個士兵高聲叫起來:“他沒有啦!”
越軍士官聽罷,喊來翻譯官,向山上進行勸說。
但未等翻譯官將話說完,一發直沖而來,正中翻譯官的腦門,翻譯官瞬間失去了聲音。
旋即,兩塊大石從山上炸落,石頭破碎,分崩離析,士兵無不惶恐后退。
士官勃然大怒,他怒聲下令,全體攻山!
又是一聲槍響,走在士官面前的士兵應聲倒地,嚎叫不止。
聽得全體士兵面露難色,不敢再上前一步。
再看面前挺拔雄壯的大山,就如傅平山的熱血精神一樣,不卑不亢,儼然挺立。
士官放棄了俘虜的打算,下令對山坡進行轟炸。
即刻,數十名士兵齊齊向山坡進行投擲,隨著一聲聲爆破聲響過后,叢林又重回寂靜,無任何聲息。
至此,與越軍頑強對抗7天的英雄傅平山,壯烈犧牲,享年30歲。
但之后,越軍所做出的行徑令人感到發指。
他們將傅平山的遺體運回了后方,并殘忍地將他的遺體用水泥封印。
最后更是封閉在了越南烈士陵園的大門口,任過往路人踐踏。
越軍的窮兇極惡和陰狠狡詐令我軍上下感到悲憤不已。
在此后的戰斗中,我軍解放軍繼承了傅平山的意志,帶著“平山精神”,不僅將越軍打得連連后退,更是順利收復了邊境的各個地區。
1987年9月5日,司令員及政委共同簽署了一項特殊命令,命令準確提出——為烈士傅平山追記一等功。
而傅平山,也成為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位中國軍隊作戰陣亡級別最高的偵察兵。
1989年,中越邊境戰爭宣告結束后,我國為了找尋烈士傅平山的遺體,花費天價,買通了越南當地的民眾,期望能夠將傅平山的遺體送回。
但可恨的是,因為時間和破壞,傅平山的遺體已經殘缺不全,難以找回。
最終,只帶回了傅平山烈士的頭顱。
之后,傅平山烈士被送回天津塘沽。
迎接的那天,天津人民站滿了整條街道,對于天津人民來說,傅平山是天津人的驕傲,也是中華人民的驕傲。
傅平山的壯烈犧牲,最接受不了的是他的妻子于艷萍。
據于艷萍回憶,當她收到傅平山犧牲的來信后,只覺得雙眼一黑,便硬生生摔倒了下去。
于艷萍與傅平山一樣,同樣是一名軍職人員,在軍隊任職軍醫。
在當時,兩個人的女兒僅有3歲,而婆婆又年事已高,無法承受得起如此大的打擊。
因此,雖然于艷萍悲痛欲絕,但她為了家庭,為了孩子,強忍鎮定,擔起了家庭的重擔。
傅平山和妻子
為了不讓婆婆受到打擊,在婆婆面前,她一方面要忍受對丈夫的思念,一方面還要故作輕松地隱瞞丈夫犧牲的事實。
每當女兒鬧著找爸爸時,是于艷萍最難過最傷心的時候。
她將女兒安撫好后,自己一人便到衛生間去痛哭。
她總能想到和傅平山的最后一面,那是在傅平山收到上級任務趕赴邊境時,于艷萍到車站相送。
當時她抱著女兒,傅平山一如既往地笑著,對女兒說:“爸爸很快就回來了。”
但這次相送,卻是徹底的永別。
這之后,于艷萍沒有再婚,亦沒有接受組織和國家的照顧,而是獨自將女兒帶大。
如今,于艷萍已經成為了副主任醫師,女兒也順利長大,有了家庭。
傅平山和妻子、女兒
在2006年,于艷萍更是入選了“中國十大杰出母親”的名單。
她表示,她們一家人,將會永遠帶著丈夫的“平山意志”,堅定地生活下去。
在如今,有很多網友表示,我國能有如此的繁榮,離不開經濟發展、離不開科技改革、離不開國際貿易。
但筆者認為,最離不開的,是和平。
我國能夠擁有和平,正是有著傅平山烈士等一眾英雄。
是他們將生死置之度外,眼里只有國家的和平和民族的康盛。
回顧中國的近代史,每一場戰役,都傾注著我國戰士的血與汗。
是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為我們撐起了一片天,用雙手為我們帶來了如今的生活。
誠然,新時代離不開科技與經濟,但愛國精神與民族信仰,則是所有一切的保證。
筆者想請每一位讀者老師記住傅平山,以及萬千烈士為我們做出的貢獻。